三天兩晚游山西大同 參觀懸空寺 登頂北嶽 遊覽華嚴寺 看九龍壁


懸空寺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恆山金龍峽西側翠屏峰的峭壁間,素有“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的俚語,以如臨深淵的險峻而著稱。建成於1400年前北魏後期,是中國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懸空寺原來叫“玄空閣”,“玄”取自於中國傳統宗教道教教理,“空”則來源於佛教的教理,後來改名為“懸空寺”,是因為整座寺院就像懸掛在懸崖之上,在漢語中,“懸”與“玄”同音,因此得名。

明代的大旅行家徐霞客曾經來過這裡,所以建造了一座霞客亭。

炎炎夏日靠近水邊很涼快。

這裡曾經有一條北魏棧道,但是年代太久遠,幾乎都沒有遺蹟了。

徐霞客稱讚懸空寺是“天下巨觀”。

然後就去排隊了,在排隊的時候又聽到景區的廣播說遊客增加了不少,需要排隊3—4個小時才能登臨懸空寺。

懸空寺對面的山峰。

這個“壯觀”據說是李白寫的,“壯”字多了一點兒,這是說懸空寺比壯觀還多一點。排隊的隊伍越來越長,這時又聽到景區的廣播說,現在遊客非常多,已經無法登臨了,所以暫時停止出售登臨票。還好,我買到了登臨票。在此提醒大家,時間允許的話,最好不要節假日來懸空寺。中午12點,終於登上了懸空寺。

懸空寺呈“一院兩樓”般佈局,總長約32米,樓閣殿宇40間。懸空寺的總體佈局以寺院、禪房、佛堂、三佛殿、太乙殿、關帝廟、鼓樓、鐘樓、伽藍殿、送子觀音殿、地藏王菩薩殿、千手觀間殿、釋迦殿、雷音殿、三官殿、純陽宮、棧道、三教殿、五佛殿等。南北兩座雄偉的三簷歇山頂高樓好似凌空相望,懸掛在刀劈般的懸崖峭壁上,三面的環廊合抱,六座殿閣相互交叉,棧道飛架,各個相連,高低錯落。


全寺初看去只有十幾根大約碗口粗的木柱支撐,最高處距地面50來米。其中的力學原理是半插橫樑為基礎,藉助岩石的託扶,迴廊欄杆、上下樑柱左右緊密相連形成了一整個木質框架式結構,也增加了抗震度。懸空寺半藏絕壁之中,上有巨崖撐蔭,兩旁又有突出的石壁遮陰,每逢暴雨傾盆,注雨從寺頂突出的巖頭上飛流直下,濺入谷底,不僅避免了雨水對殿宇的侵蝕,且給這雲霧中的仙樓瓊閣掛上了晶瑩的水簾,佳麗奇妙,好看之極。

通道很狹窄,只能一個人通過,前面的人不走,後面的人也走不了。

從懸空寺向下看,可以看到草坪上的“天下巨觀”四個字。

景區內的風很大,加上一些遊客在懸空寺上跺腳,頓時感覺搖搖晃晃,好危險啊!

結束了懸空寺的參觀,乘車來到恆山售票處,可以從這裡乘坐索道上山。這裡距離恆山的登山口還有很遠的距離,門票同樣有2張,一張入山票17元;一張廟群票30元。

乘車繼續向前經過一段險峻的盤山公路後來到停車場,看到一座張果老的塑像,這裡就是登山口了。

恆山,亦名“太恆山”,”又名“元嶽、紫嶽、大茂山”,古稱玄武山,崞山,高是山,玄嶽。其中,倒馬關、紫荊關、平型關、雁門關、寧武關虎踞為險,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衝。主峰天峰嶺在渾源縣城南,海拔2016.1米。現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城南10公里處,距大同市市區62公里。北嶽恆山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並稱為五嶽,為中國地理標誌,是天下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


果老嶺文字簡介。

據說這是張果老的仙驢踏下的蹄印。

遠處群山起伏,風景優美。

白雲靈穴文字簡介。

白雲靈穴就在石壁上方。

紫芝峪。

由於渾源縣的全縣海拔都在1050米以上,所以恆山前山並不難爬,很快就看到了“人天北柱”牌坊,從這裡開始就進入了廟群。

苦甜井位於恆山半腰,雙井並列,相隔1米,水質迥然不同。一井水如甘露,甜美清涼、水井深數尺,取之不盡,可供萬人飲用,唐玄宗李隆基賜匾“龍泉觀”另一井水苦澀難飲,成為鮮明對照。

如今苦井已經被封閉,甜井看上去也沒有辦法取到水。

沿著山路繼續向前。

不一會兒就看到了北嶽廟恆宗殿。

北嶽廟前的古碑刻。

群巒疊嶂。

藍天白雲好風光。

通往北嶽寢宮和姑嫂崖的路已經被封閉了,只好在這裡遠遠的看一下了。

北嶽廟,為恆宗殿。恆宗殿又稱貞元殿、元靈殿,俗稱朝殿。它構築於天峰嶺南坡半山腰上,北倚絕壁,面臨山谷,依坡而起,雄偉壯觀。建於明代弘治年間,是恆山廟中最為宏偉的一座。它位於恆山主峰天峰嶺南面的石壁之下。唐代詩人賈島有一首《北嶽廟》,詩中寫道:“天地有五嶽,恆嶽居其北。巖巒疊萬重,詭怪浩難測。”

要到達北嶽廟恆宗殿,需要攀登103級臺階,臺階非常陡峭,攀登的時候千萬小心。

非常陡峭,攀爬的時候不要向上和向下看。

攀登了103級臺階之後,就到達了北嶽廟的主殿恆宗殿,廟內供奉北嶽恆山安天玄聖大帝。北嶽大帝為盤古六世孫洞淵無極真君晨鱷,還有一種說法說北嶽大帝是五帝之一的顓頊,在古代神話小說《封神演義》中,北嶽大帝是崔英。據說北嶽大帝職位是輪流執掌,五百年一輪迴。

從北嶽廟繼續向上,來到會仙府。

這裡有一座清代康熙皇帝的御碑亭。

還有很多的摩崖石刻,這是“名山天下”和“絕地通天”。

還有“天地大觀”“壁立萬仞”“名齊四嶽”等石刻。

過了凌極門,開始向頂峰進發。

恆宗極天。

最後的一段路,加油!

終於登上恆山頂峰天峰嶺,海拔2016.1米。

恆頂風光。

由於後山的岩石、土、鬆散,容易發生落石事故,所以現在禁止從後山上山了;而我為了欣賞後山的自然景觀,選擇了從後山下山。

後山幾乎全都是陡峭的臺階,一路上也沒有遇到幾個人,非常幽靜,只聽得見山風吹動樹木的聲音,所以建議大家千萬不要貿然的就從後山下山。

下山過程中路過的白龍王廟和文殊塔。

文殊塔。

前山風景根本無法與後山相比。

玉帶橋。

傍山棧道。

到山下之後發現了一個告示牌,說後山經常發生落石事故,所以封閉後山,擅自入山後果自負,再次請大家注意,不要貿然的就從後山上下山。

後山的山門和之門。

北嶽恆山石碑。走下恆山,坐車返回了大同,雖然已經是夏天,但是晚上大同還是比較冷。回到酒店,一天結束。

第二天也是個好天氣,上午退房吃過早飯後便來到了華嚴寺,華嚴寺和善化寺都是古剎,因為時間關係只去了華嚴寺。在華嚴寺售票處取了在網上預定的門票,50元,比現場買便宜10元,門票是我見過的門票當中最長的了。

華嚴寺是由上華嚴寺和下華嚴寺組成的,入口在上華嚴寺,出口在下華嚴寺,一進門,首先看到的是普光明殿。

華嚴寺位於大同古城內西南隅,始建於遼重熙七年,依據佛教經典《華嚴經》而命名。兼具遼國皇室宗廟性質,地位顯赫。後毀於戰爭,金天眷三年重建。寺院坐西向東,山門、普光明殿、大雄寶殿、薄伽教藏殿、華嚴寶塔等30餘座單體建築分別排列在南北兩條主軸線上,佈局嚴謹。華嚴寺佔地面積達66000平方米,是中國現存年代較早、保存較完整的一座遼金寺廟建築群。


大雄寶殿是現存遼金時期最大的佛殿之一。後毀於兵火,金天眷三年依舊址重建。殿身東向,大殿面闊九間,進深五間,單體建築面積達1559平方米。大雄寶殿內採用減柱法構造,減少內柱12根,擴大了前部的空間面積,便於禮佛等各項活動。

來到下華嚴寺,參觀華嚴寶塔。參觀需要穿鞋套,塔內的地宮中供奉著高僧的舍利子。

在華嚴寶塔上俯看華嚴寺。

遠望大同古城牆。

薄伽教藏殿,意為佛教的經藏殿。是遼代殿堂建築的典型,殿內供奉31尊遼代泥質雕塑,尤其以一尊面帶微笑的合掌露齒脅侍菩薩像最為代表,被譽為“東方維納斯”。可以看到雕塑佛像都很陳舊,導遊介紹說這是因為年代久遠,香灰已經和佛像融合在一起,擦不下來了。

參觀完華嚴寺去往九龍壁的途中經過純陽宮,純陽宮是一所道教全真教宮觀,時間關係,沒進去看。

來到了九龍壁,門票10元,進去以後發現裡面只有一塊九龍壁,其它什麼都沒有。九龍壁位於城內大東街路南,座南朝北,建於洪武二十五年至二十九年。該壁東西長45.5米,壁高8米,厚2.02米,長45.5米。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建築年代最早的一座龍壁,堪稱中國九龍壁之首。

時間臨近中午,就坐車到了火車站,坐火車離開了大同,結束了旅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