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條件艱苦 揚大學子勇敢面對 手寫200多封信感謝蘭考孩子們

支教條件艱苦 揚大學子勇敢面對 手寫200多封信感謝蘭考孩子們

揚州網訊 這個暑假,揚州大學暑期支教團來到河南蘭考縣進行支教活動,為孩子們帶去各種新穎的教學器材,開展美術繪畫、英語兒歌、科學普及等課程,為山區的孩子們送去一絲光亮,臨別前手寫200多封感謝信,感恩所有學生、老師和居民。“想多教授你們些知識,沒想到你教會了我更多的東西。”

每天停電8個小時

在“四無”環境中支教

“來之前,我們做足了心理準備,但當抵達以後,還是十分地驚訝。”大學生張靜靜告訴記者,這裡每天停電長達八個小時,由於沒有電,水廠不能供水,手機信號無法正常工作,教室中的多媒體基本無法使用,精心準備的課件等無法正常播放,更多的要靠板書和口述,生活和教學都受到了很大的挑戰。

“第一個晚上停電三次,同學們笑稱在一個‘四無’的環境中支教。”曾有過貴州支教經驗的成員王東君說,由於沒有電,無法使用電扇,也沒有水洗澡,更別奢望熱水澡,遇到的困難要比想象的多。

“看到我們來支教,孩子們都特別高興,我們一到學校,孩子們就在操場上列隊歡迎了。”王東君說,雖然外界環境艱辛,大學生們卻沒有一個喊累,沒有電,他們就用手機做手電筒備課,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開展多種類型課程

教給孩子們更多的知識

記者瞭解到,此次到蘭考縣谷營鎮的暑期支教團成員,來自揚州大學多個學院的優秀學生,為這裡的小學生和初中生開展國學啟蒙、美術繪畫、心理輔導、英語兒歌、科學普及、素質拓展等教學。

教室裡投影儀無法使用,教學設施不全,大學生更多的要靠板書和口述,一遍不行,就多演示幾遍。對於孩子們的問題和要求,他們也是竭盡全力去滿足。

下課的時候,他們就把教學器材交給孩子,讓孩子們自己體會科學的奧秘。水杯奏曲、小孔成像、手工萬花筒、立體投影和跳動的燭光……這些大家十分熟悉的小實驗,對於這裡的孩子們來說,卻是十分新奇,他們一遍一遍地進行著實驗,畢竟這樣的機會真的不多。

“孩子們真正想要的,就是你能多講一遍,實驗能多做一遍。”支教團成員周濤說,對於大城市的生活,孩子們也是十分憧憬,放學時寧願晚走一會,也要聽他們講一些大學裡發生的趣事。

臨別寫200多封感謝信

支教是一次心靈的洗滌

“我出發前認真準備教案,想多教授你們些知識,沒想到你教會了我更多的東西:你收藏多時捨不得吃的糖、你家唯一一張完好的小板凳、你摔倒後依舊拉著我向前走路的手……教我什麼是無私付出、什麼是勇敢堅韌。”為期一個多月的支教活動結束,大學生原本打算送小禮物給孩子們,臨近離別,他們卻改變了主意,他們為這裡的孩子、家長和老師寫了一封封感謝信,共計有200多封。

“我們從他們身上學到的更多,除了孩子們,這裡的村民也給了我們很多幫助,剛來這裡時,大家還不適應,也不太會做飯,幾位奶奶給我們送飯菜,還教我們生火做飯,我們應該感謝他們。”大學生茅雨薇告訴記者,200多封信大多是停電的晚上寫的,成員們拿起手機打著光,一封一封地寫下感謝的話語。

“雖然這裡條件很艱苦,但我們卻經歷了一次心靈的洗滌,以前覺得大學生支教是去服務,現在發現,這是人生一次難得的歷練,一個月的支教生活也改變了我們許多。”大學生趙響剛感慨道。

通訊員 宋海霖 張一卉 記者 喬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