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離國外有多遠?這個農民驢拉石磨磨豆腐43年,給出了答案

山村離國外有多遠?這個農民驢拉石磨磨豆腐43年,給出了答案

每天早上五點多,老周兩口子就起來磨豆腐了

聽說姚家莊村有家人用驢拉石磨磨豆腐,我決定去看一看。

本來準備十二號早上去,因為以前沒去過這個村,怕去了找不著耽誤時間,索性11號下午先去探探路。

在村西一處破房前,村幹部老常帶我找到了磨豆腐的老周兩口子,他們向我講起了磨豆腐的經歷。

我也就知道,老周磨豆腐已經43年了。最大的成就是,他的石磨和毛驢成了全縣唯一。最輝煌的事是,一次有人給德國人送禮,一下子買走了400塊兒凍豆腐。

山村離國外有多遠?這個農民驢拉石磨磨豆腐43年,給出了答案

這是驢拉石磨磨出的豆漿

老周很辛苦。夏天還可以,冬天從早晨五、六點開始,一直磨到天黑,晌午連飯也顧不得吃。一天下來,得磨十四、五鍋,但磨一鍋卻掙不了幾個錢。

老周也面臨一個問題,當初租用集體的房子年久失修,快塌了。下雨的時候,老倆口不得不停工,怕被壓在裡面。

我問老周,他磨的豆腐為啥好吃。老周總結了兩方面:一是不買賴豆子,不要轉基因豆子;二是堅持驢拉石磨,因為石磨磨的更細、更香,顏色也更黃,所以他始終沒換打漿機。

我卻覺得他磨的豆腐,跟他磨練了43年的技藝有關。老常支持我的看法,因為老常也磨過豆腐,但老常說他磨出來的豆腐發瓷、發沉,不像老周的軟和、好吃,看起來快臥了,端起來卻齊嶄嶄一塊兒,吃起來都是豆腐味兒。

山村離國外有多遠?這個農民驢拉石磨磨豆腐43年,給出了答案

看著這金黃的顏色,有沒有覺得香味撲鼻?這就是豆腐腦

第二天早上四點多我就出發了。開車走了四十多里,又穿過露水瀝拉的野草,等我衣服溼漉漉地出現在豆腐坊前時,老周嫂子已經磨完了一鍋豆腐。一問,村裡有家人今天出殯,老周被叫去幫忙了。

見我有些失望,老周嫂子說,我和他一樣,平時也常磨。接著,她邊“嘚兒嘚兒”地吆喝毛驢,邊給我介紹磨豆腐。我還沒怎麼覺得,她已經把生硬的豆子做成了一鍋香噴噴的豆腐,讓我見證了古老而傳統的磨豆腐工藝的全過程。

山村離國外有多遠?這個農民驢拉石磨磨豆腐43年,給出了答案

這是新鮮“出爐”的豆腐乾兒

沒過多大會兒,買豆腐的人就來了。他們見面說的第一句話是:這人照相了?第二句話是:有豆腐沒了?後面的人聽說“沒了”時,有的端豆腐乾走了,有的直接失望地離開。

以前,好多人來採訪過老周兩口子,有市裡的,有縣裡的,有拿相機拍的,有拿手機拍的,這直接把她薰陶成了“攝影達人”。所以她不斷地對我說些諸如“光線不好”、“相機拍的不如手機清楚”之類的話,讓我覺得自己欠缺的還很多。

山村離國外有多遠?這個農民驢拉石磨磨豆腐43年,給出了答案

這是每天早上這一家人最常見的場景

老周嫂子磨豆腐是這樣的:先把水和豆子倒入磨眼兒,由驢拉著磨成豆漿,再將豆漿燒熬,濾去渣子,剩下的豆腐腦拿漿水點好了,倒進模子裡壓。壓的時間豆腐乾長點,得四十來分鐘,豆腐短點,十來分鐘就夠了。壓的東西有三塊磚頭,一塊大石頭,和一桶水。壓好了豆腐也就磨成了。

山村離國外有多遠?這個農民驢拉石磨磨豆腐43年,給出了答案

像這樣能如願端上豆腐的,應該是“幸運者”了

看那塊石頭很重,我用一隻手提了下,沒提動。後來換成兩個手,才勉強提起。而老周嫂子不很費力就提起來了,這讓我打內心很佩服她。

給人家幫忙的老周抽空回來了一會兒,讓我拍照,然後又匆匆走了。但他乘機講了個故事,說當年日本人進中國,從不吃豆腐,因為他們說放進去豆子不多,但做出來那麼多豆腐,又濾出那麼大塊渣子,肯定其中有鬼。

我對老周說,那不是鬼,是技術,是心到自然成,中國人的智慧日本人永遠不懂。

山村離國外有多遠?這個農民驢拉石磨磨豆腐43年,給出了答案

老周太忙了,他抽空回來給我展示了一下他的技藝,讓我不虛此行

和老周嫂子告別後,我本來要走了,又想應該給她照張相。本欲讓她靠著門框照,但老周嫂子指著門前的空地說,他們照相都讓我站這兒。

我就讓老周嫂子“站這兒”,給她照了一張像。

山村離國外有多遠?這個農民驢拉石磨磨豆腐43年,給出了答案

辛苦了一個早上的老周嫂子,第一次笑得這麼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