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生優生還是多子多福?企業也需「計劃生育」

如果把母公司比喻成企業的大本營,子公司則是企業在專屬服務區域上的立足點,它能擴大企業的業務圈子,為企業發展尋求更多的可能性與突破口。但子公司並不一定越多越好,如果經營不善,就會造成大量虧損,甚至於“引火燒身”妨礙母公司的運營。在各個行業,企業壯士斷腕,出售子公司以“割臂自保”的例子並不少見。所以說,子公司是一把雙刃刀,能不能控制好,是對一個企業的綜合實力的考驗和直接反映。

少生優生還是多子多福?企業也需“計劃生育”

破產清算?此“中宇”非彼“中宇”

8月10日晚,本應慵懶度過的週末前夜,一篇關於中宇衛浴破產清算、拍賣名下資產的文章悄然在朋友圈蔓延開來。一時間,無論是衛浴業內人士,還是普通消費群眾,紛紛心頭一驚:曾經的“南安巨頭”、國內首家在德國上市的衛浴企業,竟然在沒有任何預兆的情況下轟然倒塌!何其恐怖!

接下來的三天,大大小小的媒體都爭相報道這件衛浴界的“大地震”,雖然也有不少清醒的媒體向大眾解釋了這次“中宇破產事件”只是中宇集團對名下閒置資源的處理,但是吃瓜群眾顯然已經被“衛浴巨頭中宇倒閉”唬住了。

那麼實情到底是怎樣的呢?小編清晰地按照時間順序給各位看官梳理一遍:

1979年,被業界譽為“蔡老大”的蔡建設創辦了中宇衛浴;

20世紀80~90年代,國內高端衛浴市場被進口衛浴品牌幾乎壟斷,中宇衛浴毅然放棄國內市場,轉戰外銷;

2001年,中宇衛浴的出口額超過億元,成為行業巨頭;

2005年中宇決定由出口轉內銷;

2010年3月,中宇衛浴在德國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主板市場正式掛牌,成為國內首家德國上市企業;

2015年5月22日,中宇衛浴股價從17多歐元暴跌至0.33歐元,近乎清零;

2016年7月1日泉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中宇建材集團有限公司與泉州中宇衛浴科技實業有限公司、泉州中宇陶瓷有限公司、南安市中宇電鍍工業有限公司、泉州市高宇衛浴科技有限公司、泉州市永勝電鍍工業有限公司五家企業合併重整;

2017年5月27日,廈門朗爵廚衛有限公司成功重組中宇衛浴,並於同年7月13日成立中宇廚衛股份有限公司專門運營“JOYOU中宇”品牌;

2017年12月22日,泉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向泉州市破產管理人協會下發《破產財產網拍授權書》,委託該機構對中宇名下資產進行拍賣;

2018年8月13日起,中宇名下資產陸續在淘寶司法拍賣平臺進行公開拍賣

……

仔細梳理中宇衛浴發展史,不難發現,中宇衛浴這次拍賣資產早有兆頭:2015年股價暴跌是導火線,直接導致中宇集團對旗下子公司整合合併,重整後的中宇集團更名為“中宇廚衛”。股價下跌、企業重組,就是此次“中宇破產”事件的原因。

“中宇建材集團有限公司資產拍賣系管理人對原中宇系企業非重整資產的拍賣處置,不會影響中宇廚衛股份有限公司的正常運營。現中宇廚衛股份有限公司生產、銷售有序進行,所有生產、銷售不會受非重整資產處置的影響。”中宇建材有限公司聯合中宇廚衛有限公司,於2018年8月10日發表聲明。

如此一來,所謂“中宇破產”的重磅消息純屬“搞事情”的媒體鬧出來的烏龍。但不可否認,這次拍賣的資產確實屬於原中宇衛浴名下,這次“破產”事件或多或少會對中宇品牌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少生優生還是多子多福?企業也需“計劃生育”

中宇在“賣孩子” 別家卻在“使勁生”

近年來,隨著消費升級,衛浴市場表現一片大好,尤其是智能衛浴、整裝衛浴、定製衛浴等區域,更是越來越受到年輕消費者的追捧。各大家居、衛浴公司為了搶奪市場份額,相繼成立子公司、加大投產,針對時下衛浴市場進行技術研發、生產銷售。光是2018上半年,就有不下五家衛浴、家居企業成立了子公司:

①海鷗住工設立海鷗福潤達家居

4月13日,海鷗住工發佈公告,擬投資設立全資子公司青島海鷗福潤達家居集成有限公司,這家子公司註冊資本約5000萬元人民幣,擬從事整裝衛浴的研發、製造、銷售等生產經營活動,能強化主營業務,是公司佈局定製整裝衛浴產業鏈的重要舉措。

②惠達衛浴設立惠達住工

6月6日,惠達發佈公告宣佈,於唐山豐南區成立子公司:惠達住宅工業設備(唐山)有限公司,正式進軍整裝衛浴領域。惠達住工計劃總投資10億元,建設整裝浴室科技創新基地,建成後將達到年產50萬套規模。

③帝歐家居設立重慶帝王潔具公司

7月30日,帝歐家居發佈公告,稱將以自有資金有資金10000萬元在重慶市永川區三教鎮出資設立全資子公司:重慶帝王潔具有限公司。其設立子公司是為了配合母公司發展戰略規劃,發展陶瓷衛生潔具及智能衛浴業務。此前,早在7月18日,帝歐家居投資約8億元建立智能馬桶生產線,建成投產後預計可年產500萬件智能衛浴產品,銷售產值約1.2億元。

除以上企業外,瑞爾特於5月11日發佈公告預設立2家子公司;驪住於1月份收購印度企業更名成為旗下子公司。

少生優生還是多子多福?企業也需“計劃生育”

少生優生還是多子多福

在母公司達到一定實力,並且市場需求足夠大的情況下,企業設立子公司,有利於擴大品牌影響力、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更加有力地參與市場份額爭奪、針對性地提供服務。一家品牌子公司的多少、強弱,無疑是品牌能力的直接體現,所以也就難怪越來越多的大型企業不惜花以千萬、億為單位的金額建立子公司。

當下衛浴市場一片繁榮景象,不僅是衛浴企業在積極迎合市場,甚至不少行外企業也迫不及待地插上一腳,華為、小米、阿瑪尼、碧桂園等大佬的跨界參戰確實是對原衛浴行業造成極大的挑戰。但是衛浴企業不能僅因為競爭加劇,手頭又剛好有進賬,就盲目地擴大生產投資、創辦子公司。

8月13日上午十點,中宇名下第一件閒置資產——廈門中宇實業有限公司100%股權開始在阿里拍賣,雖然圍觀者眾多,但是這件拍賣品,直到14日拍賣結束,也無人出價,以流拍結束其命運。

普通家庭都經常陷入“少生優生”還是“多子多福”的思考,更何況一家成名企業?從中宇資產慘遭流拍就可以得出教訓,一家企業縱使再出名,“棄子”就是失敗的產物,商界人士不會相信“虎父無犬子”,只會精明地算清楚每一筆賬目的盈虧。成立子公司是實力的象徵,但是能否積極運營、規範管理子公司,使其創造出既定價值,更是對企業綜合能力的考驗。如若經營不善,別說前期投入打了水漂,後期資產連“接盤手”都找不到,豈不是損失巨大。

如果沒有合理的規劃、強大的運營能力,想“生孩子”的各位還是考慮清楚,行業巨頭尚且落得清算資產的下場,你又有幾分把握,確信這筆投資不是打水漂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