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北京的冬天,陽光燦爛

・後臺回覆關鍵字可查看相關文章・

二十年前北京的冬天,阳光灿烂

二十年前北京的冬天,陽光燦爛

vol.49

最近上映的電影都蔫蔫的,讓人提不起勁兒。包括大家交口稱讚的《師父》,也幾乎沒什麼想寫。

前段日子《我的少女時代》上映,四方的人都在控訴國產青春片, 抱怨的人總是沉迷於抱怨的。殊不知二十年前,王朔姜文馮小剛那幾個大老爺們兒,曾熱血地為觀眾演繹過一部真正的青春電影,它是《陽光燦爛的日子》。這片子拍得波折,從夏到冬,到後來穿著短袖的演員們,說起臺詞來竟微微哈著白氣,十分帶感。今日的北京怕是拍不出這效果了。(笑)

二十年前北京的冬天,阳光灿烂

《陽光燦爛的日子》(1995年)由姜文導演,夏雨寧靜主演,根據王朔小說《動物兇猛》改編,講述的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期,北京,一群『無所事事』的孩子們的青春故事。

故事裡,十六歲的男主角馬小軍(夏雨 飾演)無師自通學會了『溜門撬鎖』,有一天他溜進了美麗性感的女孩米蘭(寧靜 飾演)家裡,從此開始了自己的暗戀故事。

・情竇初開・

對於少年的情竇初開,導演做了非常細心的鋪墊。影片開始不久,馬小軍把家中的避孕套拿出來當氣球吹著玩兒(結果導致母親懷了個弟弟),當時他的心靈還是兒童一般無性的,好奇與好玩是主要的驅動力。直到他看見米蘭的照片——他被吸引了,男女的慾念開始在他腦中發芽,荷爾蒙抑或說曖昧不清的性慾逐漸成為了他行事的主要驅動力。

有了意中人的馬小軍開始了幻想。他幻想有一天,他會在大街上遇見了美麗的米蘭,米蘭會覺得他可愛,會與他聊天,會認他做弟弟,然後消失很長一段時間。這段米蘭不在的日子(事實上至此米蘭從沒真實出現過),他日夜思念。

顧長衛(攝影)拍了幾組馬小軍在瓦房屋頂攀爬行走的鏡頭,展示那個開始有心事而又無所事事的少年。

二十年前北京的冬天,阳光灿烂

暖黃色的影調下,是姜文的旁白:

『我終日遊蕩在這棟樓的周圍,像只熱鐵皮屋頂上的貓,焦躁不安地守候著畫中人的出現。她像一個幽靈,來無蹤,去無影,只有我的感覺和嗅覺裡留下了一下痕跡和芳香,能證實她的存在。

我延長了守候的時間,甚至披星戴月,仍舊一無所獲。』

很多人從沒意識到,這段話,才是你與你小夥伴的暗戀。是堆積如山的書本下、塵土飛揚的球場上、瓶瓶罐罐的洗手間裡,你那顆鮮紅赤裸的幼嫩的心。

・情鬱於中・

許多人初看看不懂《陽光燦爛的日子》說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因為片中有很多地方似是而非,不知可否,玄玄乎乎的。

比如餘北蓓(陶虹 飾演)這個角色。

為什麼七十年代的女孩竟然如此開放,闖進男孩子的澡堂,還非要主動去親馬小軍?為什麼她在米蘭出現後就不見了?為什麼她和米蘭一樣總是獨來獨往,幾乎沒有女性朋友?

二十年前北京的冬天,阳光灿烂

原因很簡單:《陽光》這個故事中,所有對於女性的刻畫,都是主觀的,失真的,我記得的那一部分她們便是活著的她們。這種霸道和不講道理,就是男孩子們的青春,雄性激素斥滿大腦。

男孩子進化成男人後,會遇見紅玫瑰與白玫瑰。一個成了蚊子血,一個則是床前明月光;一個變了飯粘子,一個長成心口上的硃砂痣。

進化前男人前,男孩子們則會遇到餘北蓓和米蘭。前者在你的青春裡不被重視,但卻不可缺少,她以女性的體質出現在你荷爾蒙的每一處,你會假設這是一個趕都趕不走的幽靈,你抗拒,你不解,但是你享受。這是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男性的魅力始終期待女性的承認。你的尊嚴你的驕傲,事實上如此滿足於這一次次的『被動』,以至於你幾乎醒不過來,在自我的世界裡遊得忘乎所以。

米蘭出現,餘北蓓便消失了。自戀的大男孩變成自卑的小不點兒。為什麼她那麼美,為什麼馬小軍給米蘭洗頭顧長衛要人工加強光線,好像做夢一般。

二十年前北京的冬天,阳光灿烂

因為極端渴望極端。於北蓓是唾手可得的,米蘭就必須遙不可及。她們是統一的。

長不大的男孩子們永遠不會理解:世界上本沒有女神,意淫得多了,所以有了女神。一旦你開始假設世界上存在著不容置疑的美或威嚴,都說明事情開始失真。一旦認知偏差,徒勞無功、適得其反便不足為奇了。

不過沒關係,這是青春必須要走的一步。青春是需要犯錯的。需要反覆地推翻自己的認知,需要失望,需要心碎,不然你怎麼成長呢。是的,成長的滿目蒼夷是因為真實的世界就是那個滿目蒼夷的鬼樣子。

・我心依舊・

《陽光》這個片子有很多地方是荒誕的,關於記憶人們會有真與假、想象與實際的模糊,這樣的部分導演總是聰明地用些歌劇或者文革、蘇聯、朝鮮的歌曲來營造時代感和戲謔意味。

可是馬小軍在屋頂踱來踱去的那一段,馬小軍爬上泳池的跳臺縱身一躍的那一段,卻意外地真實,雋永。悠揚的旋律中,姜文把一個成長中男孩子的愛慕與等待,期待與落寞,描繪得綿長繾倦,有意無意地誘引著觀眾往過往的記憶裡面掉。

人人都經歷過青春歲月,而青春究竟該如何概括呢?

——最大限度地沉浸在我們自己的幻夢與守候中。

作為平凡人,我們也許是沒有粉色的每一天,沒有逆襲之後回眸的得意,大多數人默默無聞地出生,默默無聞地死去。這是現實的生活,但不等於真實的一切。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

無論愛情是否來過,的確每個人都曾對青春、對未來、對美麗的臉龐和身體懷有無限炙熱的、純潔的憧憬,直到有人打破它。

也許這才是當下所有青春片最缺少的東西:那種孩子摸著石頭過河,一步步進化的耐心和動力。

為什麼現下觀眾總是不約而同地嘲諷國產青春電影(比如匆匆那年、同桌的你)距離自己非常遙遠呢?因為男女主角的行動從一開始就太清晰了,早戀、上床、懷孕、墮胎、分手,這一切統統以編劇們追求的戲劇性為目標,他們的視角無一不是成人化的,流程一般。

可我的記憶不是那樣,我的記憶是十六歲的某一天,看到擦黑板的女生若隱若現的胸衣,腦中閃過一激靈的悸動和興奮。

當然,姜文是講明白了的。馬小軍的視線從一開始就遊離在米蘭的小腿,屁股,胸部上,含蓄地、羞怯地、壯著膽子的。

二十年前北京的冬天,阳光灿烂

米蘭的美就在他眼裡,可他除了壓抑自己心中的慾望,什麼也做不了。直到有一天,他終於再也忍不住,幻想自己強姦了米蘭,至此,馬小軍的性焦慮到達頂峰。他從泳池高臺跳下,他在水中掙扎,幾乎無法自救。這樣的比喻何其到位。

人終究是要長大的。幻想的破滅和米蘭的離開,讓馬小軍少年時代的幻夢正式宣告無疾而終。二十年後,他(姜文飾)與昔日朋友坐著汽車駛過兒時遊戲的地方,一切都變了,只有那個叫古倫木的傻子還騎著跟棍子,罵了汽車上這群人一句:

『傻逼。』

哈哈哈。

二十年過去,舊日的光景煥然一新的同時也面目全非,當年騎自行車的瘦弱小子,現在開著小汽車成熟穩重,他揚長而去。陽光燦爛的日子到這裡,便到頭了。

往期精選

二十年前北京的冬天,阳光灿烂
二十年前北京的冬天,阳光灿烂二十年前北京的冬天,阳光灿烂
二十年前北京的冬天,阳光灿烂二十年前北京的冬天,阳光灿烂

… Everyone is hurting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