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種IP開發形態,讓耽美不再小衆

在互聯網時代,一部爆款,就能讓“小眾”題材走入主流市場,比如有著強大受眾基礎的耽美作品。今年暑期《鎮魂》和動漫《魔道祖師》的火爆,讓耽美IP的價值再次得到認證,也讓早先一步囤積了耽美IP的製作方們對後續開發更有信心,畢竟與嚴苛的審查相比,耽美小說的流量基礎才是讓製作方趨之若鶩的根本原因。

9种IP开发形态,让耽美不再小众

從目前耽美IP版權出售數據來看,一大波曲線開發的耽美作品正在趕來的路上……

流量兇猛,耽美IP註定被哄搶

網文IP改編影視劇的火,是由《甄嬛傳》點燃的,這部籌備於2010年初的女頻IP改編作品,因叫好又叫座,而無意中拉開了無數製作方對網文IP版權的哄搶和囤積,短短几年間,積攢了幾十年的網文,稍有知名度的都被“洗劫一空”。

搶購IP影視化改編的熱潮,一度尷尬地繞開了耽美網文。儘管原創耽美網文比言情類網文整體更為雅緻,甚至故事和人物更為飽滿適合改編,但同性戀的故事不允許被影視化的審查鐵律卻將耽美網文牢牢地圈在“小眾”的爽文範疇裡,難登影視化的“大雅之堂”。

有優質IP,有流量基礎,有無數活躍於網絡的受眾,卻沒有出口,“耽美網文”這座積澱多年卻無開發端口的富礦果真要長期沉寂嗎?當然不會!在流量時代,只要有市場價值,就有開發的驅動力,尤其是在《鎮魂》和動漫《魔道祖師》相繼在今夏火爆之後,耽美從小眾走向主流市場已成定局。

9种IP开发形态,让耽美不再小众

這兩部耽美作品大熱之後,再來回看那些曾讓人頗為惋惜的耽美網文,讓人驚訝的是,但凡有名氣的耽美網文,都已低調地名花有主,版權以各種形式的開發途徑被瓜分,不少大神級耽美作者甚至未來的作品都已被“承包”。

耽美IP多形式被囤積,耽美大神奇貨可居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有43位耽美作者的93部耽美網文,以9種形式被開發,共售出141次不同類型的版權。

在43位作者裡,以下8位耽美大神級作者備受市場歡迎,作品被購買版權次數均在5次以上,佔據被改編作品總次數的65%。其中,淮上的10部作品售出22次不同形式的版權、非天夜翔8部作品賣出17種版權、Priest的8部作品共計賣出12次版權。

9种IP开发形态,让耽美不再小众

而這幾位大神級耽美作者不僅作品備受歡迎,作者本人也成為炙手可熱的“品牌IP”。據悉,淮上在創作《破雲》時,僅在大綱階段就被多方關注,作品完成之後單本版權金額賣出超千萬的高價,《破雲》之後的下本書的價格,在沒有確定文章大綱、沒有確定書名,就連動筆日期都未確定的前提下,以《破雲2》的暫定名字再次賣出突破千萬的版權價格。

從這些耽美大神的版權出售形式和數量分佈可以看出:淮上和非天夜翔的作品改編形式最廣泛,作品改編形式涵蓋了廣播劇、影視化、漫畫、動漫、遊戲等領域。

而P大(priest)的作品更適合改編為影視劇和動漫,有6部作品被改編或待改編成影視作品,2部作品將以動漫形式出現,今年的爆款《鎮魂》便是P大影視化代表作之一。

作品最適合動漫改編的大神分別為語笑闌珊和墨香銅臭,其中墨香銅臭的《魔道祖師》是當下最熱門的動漫。

9种IP开发形态,让耽美不再小众

從作品題材分佈來看,幾位耽美大神各有擅長。淮上以近現代作品為主,古色古香的耽美作品也有涉獵;非天夜翔作品擅長各種文風,耽美四大類型全覆蓋;而P大能駕馭近現代、幻想未來、架空歷史等領域作品;而巫哲和墨香銅臭則分別專注在近現代和架空歷史類作品上。

9种IP开发形态,让耽美不再小众

帶著鐐銬跳舞,也要身殘志堅影視化

在耽美IP開發的9種形式裡,廣播劇是最普遍的改編形式,93部作品中的59部均推出了廣播劇,極大地擴展了網文與讀者之間的鏈接方式。其次為影視化改編和動漫改編,分別為39部和24部。

9种IP开发形态,让耽美不再小众

因嚴苛的審查而面臨改編和發行困難的影視化改編,成為耽美IP開發的重要形式,在93部耽美小說裡,有47部被確定將以電影、網絡劇或其他形式的影視化改編被開發。

9种IP开发形态,让耽美不再小众

今年的一部《鎮魂》,為耽美的影視化改編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在世界觀架構方面,劇版將原小說中的鬼神、轉世等“封建迷信”設定改編為外星架構;在情感方面,將原著中的BL(男男戀情)主線改為社會主義兄弟情。但劇中雙男主的人設和互動保留得較為純粹,再加上演員與角色的高度貼合,不少經典場景和臺詞的還原等等,讓原著粉們能在人物和細節上,尋覓到原著的“精華”。

改編自墨香銅臭的耽美IP《魔道祖師》、目前剛剛殺青《陳情令》便是反面案例,在拍攝時,因通告單流出,而被爆“溫情”一角被強行加戲。“溫情”這個角色在原著中戲份極少,而劇版的“溫情”戲份高達60場,與男主之一的“藍忘機”的80場戲少不了多少。據原著粉們推斷,該女配極有可能與雙男主均有感情糾葛,破壞掉原著中“1v1”的純粹BL情感主線,因此在網上發起了浩浩蕩蕩的抵制活動。

兩相對比之下可以看出,耽美IP的影視化改編,不管戴著多少手鐐腳鐐,只要還想身殘志堅地跳舞,就一定要牢牢抓住原著粉的心:劇情可以混亂,製作可以粗糙,但唯有人物要高度還原,寧可不要戀情,也不能強拆CP。

下圖為動漫改編作品片單。與影視化改編相比,動漫改編創作更為自由,也更能實現原著中的世界觀和情感。

9种IP开发形态,让耽美不再小众

但動漫更考驗作品質量,而質量與技術和投資息息相關,最終還是取決於投入資金。以一部30集,每集30分鐘的二維國漫為例,有媒體披露,當前一線動畫公司每分鐘成本為6萬,以這個成本來計算,如果想要打造一部內容質量上乘的國漫,製作成本在5000萬以上,性價比與中等投資的影視劇不相上下,但動漫作品的商業植入和受眾基數相對較小,如果不能走出二次元圈層,極有可能無法收回成本,所以耽美IP的動漫開發對版權開發者而言也有著較大的商業風險。

為了能在盈利模式上有所突破,近兩年來的頂級國漫都在嘗試多種形式的商業變現,比如開發周邊、與廣告方線下合作等等,今年的《魔道祖師》便在多樣化的商業模式運轉下,在動漫上線之前就將作品的影響力擴散至二次元群體之外,獲得了不俗的流量回報。

漫畫也是耽美IP開發的形式之一,受眾更為集中主打二次元群體,作品數量相對不多;耽美IP改編遊戲同樣數量不多。

9种IP开发形态,让耽美不再小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