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女孩兒沉迷「抖音」,因此甚至想放棄學業!「抖癮」悄然來襲

前兩天看到一個消息,一個初二的女孩兒因為沉迷抖音,以至於被家人帶去看心理醫生。據瞭解,該女孩兒在抖音上發佈的視頻以字體的特效製作為主,與抖音的普通用戶不同的是,女孩兒已經能通過抖音給自己帶來的曝光量以及關注度賺錢。但是因為沉迷抖音,導致學習成績下降,甚至有輟學的想法,家人因此感到恐慌,這才將女孩兒帶去做心理諮詢。

初二女孩兒沉迷“抖音”,因此甚至想放棄學業!“抖癮”悄然來襲

據心理醫生的判斷,女孩兒在現實生活屬於內向,不善於交際,一定程度上有點自卑。通過抖音,被人關注,點贊,留言,甚至有人私信女孩兒要購買她製作的字體,這些行為讓女孩兒心理得到了極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她自認為這是實現她自我價值的一種表現。女孩兒沉迷抖音已經走火入魔,她的生活除了睡覺,幾乎都費在了抖音上面,吃飯,上廁所,甚至洗澡都要打開抖音。

初二女孩兒沉迷“抖音”,因此甚至想放棄學業!“抖癮”悄然來襲

女孩兒因為抖音,已經養成一種畸形的價值觀,她曾問醫生:我在抖音上賣字體的收入已經完全能夠保障我的日常支出,我覺得我沒有必要上學了啊。就算一直上學,大學畢業後找工作還是以賺錢為目的,我現在已經能夠賺錢,還有必要去學習嗎?很多大學畢業的人上班的收入甚至都沒有我現在的多,而且我還沒有他們那麼辛苦,那麼累。

初二女孩兒沉迷“抖音”,因此甚至想放棄學業!“抖癮”悄然來襲

這個女孩兒在抖音用戶中只是很小的一個個體,據數據統計,抖音的主要用戶是35歲以下的人群,佔比90%,其中又以“00後”為最,“00後”對於抖音的沉迷遠遠大於其他年齡段的人群。網上甚至有人評價抖音是網絡遊戲以外的另一種精神鴉片,很多沉迷於網絡遊戲和抖音都是在現實生活中缺乏存在感,心智不成熟的一類人,通過網絡遊戲的升級和抖音獲得的關注讓他們心裡對現實的不滿有一種平衡感,從而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初二女孩兒沉迷“抖音”,因此甚至想放棄學業!“抖癮”悄然來襲

現在的時代貧富差距的逐漸增大,很多沉迷於遊戲,抖音等網絡漩渦的人都是相對貧窮的,現實中事事不如別人或者說都是看著別人怎麼好,自己卻始終不如意,說的嚴重點就是生活一眼就望得到頭,看不到希望,經不起波瀾,然而網絡上的東西有一個特性,它屬於虛擬世界,可以讓人拋開現實中的差距,讓人圍觀驚歎,沉迷於虛擬世界,可以獲得現實中很難甚至一生都無法獲得的成就感,很多成年人面對這些都無法自拔,又更何況孩子呢。

初二女孩兒沉迷“抖音”,因此甚至想放棄學業!“抖癮”悄然來襲

圖為中國網民希望從網絡獲得的東西

站在小編的角度,女孩兒的做法並不全是不可取的,至少她能通過抖音實現自己的一部分價值,唯一不可取的就是不應該因此而放棄學業,兩者完全可以兼顧,重心放在學業上,做好一個年齡段該做的事情,雖然每個年齡段該做什麼只是旁人或者社會規定的,但是當一件事成為主流的時候,它肯定是前人無數的經驗總結出來的。

初二女孩兒沉迷“抖音”,因此甚至想放棄學業!“抖癮”悄然來襲

相比小女孩兒的情況,最可悲的其實是那些沉迷於抖音,整日刷抖音,而不是玩抖音的人,用自己睡覺,工作,甚至學習的時間來刷抖音,卻沒能因此獲得任何實質性的幫助,僅僅只是看著別人的生活,活在別人製作的視頻裡,用自己不多的青春來做他人謀利的基石。至少小女孩兒用抖音是真的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更多的是和小女孩兒一般大甚至比她大的人,僅僅只是用抖音來消磨時間,沉迷其中,毫無用處,本末倒置!

初二女孩兒沉迷“抖音”,因此甚至想放棄學業!“抖癮”悄然來襲

對於抖音和網絡遊戲對青少年的影響力,國家也不止一次出臺相關政策,希望以此幫助青少年們自律,比如“防沉迷系統”等等。但是外力的作用也只是微乎其微的,真的要讓青少年們自律起來,玩可以,但是不要沉迷,還是需要社會,家庭,學校,平臺等多方面的合作,讓青少年們自己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