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中的瑰寶:寶雞鳳翔泥塑


陝西省鳳翔縣是中國著名的泥塑之鄉。鳳翔彩繪泥塑歷史悠久,始於先秦西周時期,流傳民間三千年之久,是至今中國保留最古老、最具民族特色的泥塑類手工製品。

如今,鳳翔彩繪泥塑的主要產地在以古代軍隊單位命名的六營村。

傳說元末明初,朱元璋(1328—1398,明朝開國皇帝)的第六營兵駐守在今天的鳳翔縣六營村一帶,而軍中的士兵大部分是來自“瓷都”景德鎮的江西老表,後來就地落戶為民。

他們都會製陶手藝,在農閒時做些玩具和禮品出賣,久而久之,這類民間工藝便流傳下來,六營村亦成為遠近聞名的“泥塑村”。

鳳翔泥塑汲取了古代石刻、年畫、剪紙和刺繡中的紋飾,造型誇張,色彩鮮豔,深受人們喜愛。過去逢年過節或趕廟會,當地人以泥塑為禮品,加孩子滿月,長輩要送坐虎。

陝西鳳翔彩繪泥塑以創作毛稿制模、翻坯、粘合成型,經精拋、彩繪、勾線、裝色、上光等數十道工序精製而成。其形態逼真、粗獷誇張、簡練概括、色彩大紅大綠或素描。

其種類主要是座虎、掛虎、五毒、臥牛、十二屬相、豆豆鼓、金瓜、吉虎、鹿羔、鸚鵡等玩具類,八仙、三國、西遊記等神話民俗類。

 鳳翔彩繪泥塑有三大類型,一是泥玩具,以動物造型為主,多塑十二生肖形象;二是掛片,有臉譜、虎頭、牛頭、獅子頭、麒麟送子、八仙過海等;三是立人,主要為漢族民間傳說及歷史故事中的人物造像。

鳳翔泥塑共有170多個花色品種,其中有半人高的巨型蹲虎、虎掛臉,也有小到方寸的小兔、小獅;製作中使用黑粘土、大白粉、皮膠等,有模具定性,造型洗練、誇張,裝飾華美富繁,色彩豔麗喜慶,形態稚拙可愛,在全國眾多的民間泥塑中獨樹一幟。

 鳳翔泥塑的工藝程序為制模、紙筋、入泥、脫胎、掛粉、勾線、彩繪和塗漆。鳳翔泥塑製作方法簡使易行,造型生動,色彩別具一格。其用色不多,以大紅大綠和黃色為主,以黑墨勾線和簡練筆法塗染,對比強烈,使人愛不釋手。

在數百年的歷程當中,泥塑作品不斷的繼承和發展著,眾多優秀的傳統泥塑作品都得以不斷傳承,尤為典型的是虎的形象。 對此你們有什麼想說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