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千萬不要認爲縣級醫院很土、很掉渣」

“基層”不是落後弱小的代名詞。

記者 | 宋攀

來源 | 中國縣域衛生

“如今是縣醫院發展的好時候,院長們一定要抓住這個重大發展機遇期。”一位原原國家衛生計生委的領導勉勵縣醫院院長們說。

重大發展機遇期為縣級醫院帶來了什麼?讓我們說三個簡單的事例吧。畢竟,時代的鉅變總是被一個個鮮活的個體註解。

一位縣醫院院長正開會時,被一通電話叫離會場。返回後,顏面大悅、難掩激動地向周圍分享道:“建新院大樓的錢,來了!”

一位北京的高管因公在某東部地區縣醫院參觀,因牙痛難忍,臨時決定在跟前兒的口腔科看診。她看到,診室內乾淨整潔,設施先進。負責接診的醫學博士三下五除二便輕鬆搞定了她的痛苦。對比在北京大醫院的就診經歷後,她忍不住說:“以後,我就到縣醫院來看病吧”。不僅如此,每次見人談及縣醫院,她總會試圖糾正對縣醫院的偏見,“你千萬不要認為縣醫院很土、很掉渣。”

一位醫療媒體人來到一家縣醫院,被醫院氣派宏偉的建築、清新爽朗的環境震驚了!對身邊人脫口而出:“縣醫院都發展成這樣了嗎?好想來這工作呀。”

“你千万不要认为县级医院很土、很掉渣”

這只是國家意志“強基層”的縮影。2014年12月13日,在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世業鎮衛生院,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向正在就診的老人詢問了三個問題,“看病方便不方便?醫療費用貴不貴?對農村醫療衛生工作滿意不滿意?”。

在視察中,習近平明確指出,人民群眾對城鄉醫療服務均等化願望十分迫切。要切實解決大醫院“戰時狀態”、人滿為患的問題。推動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醫療衛生資源下沉。也就是從那一年起,中國縣域衛生正式邁入發展新時代。

2014年,原國家衛生計生委印發《全面提升縣級醫院綜合能力工作方案》。“縣域內就診率90%”、“大病不出縣”的宏偉目標正式進入行業視野。

2015年伊始,隨著“綜合能力提升第一階段縣級醫院名單”的公佈,500家縣級醫院首次集體迎來政策甘霖;2018年元旦,原國家衛生計生委又為縣域水平提速,宣佈從2018年起到2020年,再實施500家縣醫院綜合能力提升工程。至此,從能力提升中受益的縣醫院數量達1000家。

與縣醫院同喜相伴的是,鄉鎮衛生院服務方向更加明晰,運行機制更加靈活。2017年,隨著“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年活動”實施方案的出臺,全科醫學科成為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門診的重點;護理、康復成基層住院服務重點方向;允許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提取基金後用於人員獎勵。

與此同時,鄉村醫生能力提升和薪酬待遇受到關注。2015年,國務院在“進一步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中指出,要通過10年左右的努力,力爭使鄉村醫生總體具備中專及以上學歷,逐步具備執業助理醫師及以上資格;意見還對鄉村醫生接受免費培訓、進修、住院醫培訓,人員薪酬等事宜作出明確規定;縣聘、鄉管、村用的用人機制浮現。

在8月初西安舉行的“第五屆中國縣域衛生髮展論壇暨第二屆全國醫聯體建設大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局巡視員李林康給出的一組“十三五”數據,印證了國家“強縣域”的勃勃雄心:

470億元用於縣級醫院基礎建設和人才培養;963家三級醫院對口幫扶1180家縣級醫院,建立一對一幫扶機制;年均超過30,000人次的城市三級醫院醫務人員派駐縣級醫院。

2018年,針對全國1600餘家縣級醫院的權威第三方評估顯示,80%左右的縣級醫院,其服務能力達到基本標準要求;20%左右縣級醫院達到三級水平。僅2017年支援醫院,幫助縣醫院新建臨床專科3600個,開展新技術、新目標、新項目超過2.7萬項,截至2017年底,我國縣域就診率達到82.5%,同比增長了2.1%。

精選閱讀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