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天盛長歌》這樣叫好不叫座的片子,以後我們還有機會看到嗎?

特大喜訊!!!!《天盛長歌》要在9月登錄Netflix了!!!!

像《天盛長歌》這樣叫好不叫座的片子,以後我們還有機會看到嗎?

天在下雨,蛙在流淚,今天的瘦瘦蛙哭的格外大聲,我的小糊劇啊!你這麼這麼的好,終於能被更多人看見了!!!

像《天盛長歌》這樣叫好不叫座的片子,以後我們還有機會看到嗎?

還記得第一次寫《天盛長歌》的時候曾深切表示過對劇情的擔心,現在認認真真三十集看下來,我歎為觀止。這部劇非但沒垮,反而從大到小,從外到內都保持在了一個非常高的水準之上,兩個字精彩,三個字巨精彩!豆瓣現在的7.6分已經是同期熱播劇裡最高的了。

像《天盛長歌》這樣叫好不叫座的片子,以後我們還有機會看到嗎?

不過大家也都知道,這劇收視率撲街撲到慘不忍睹,上禮拜五的0.16更是流著血撲,我倆眼一閉心裡苦。(一定要看DVD版!一定要看DVD版!一定要看DVD版!電視臺放的那版剪輯很那個!)

奇怪嗎?有一點,但細想起來也十分合理,《天盛長歌》的“糊”其實是必然。

這部劇被誇讚最多的也是最直觀的好就是製作上的精美,隨手一截就是一幅畫。

像《天盛長歌》這樣叫好不叫座的片子,以後我們還有機會看到嗎?

像《天盛長歌》這樣叫好不叫座的片子,以後我們還有機會看到嗎?

像《天盛長歌》這樣叫好不叫座的片子,以後我們還有機會看到嗎?

陳凱歌拍《妖貓傳》的時候花費十億搭建的唐城就是《天盛》的主要拍攝地,專業人士喜歡講構圖,普通觀眾就算不懂也還是能看出來什麼是舒服、真實、自然的好畫面。大到場景構造小到衣物配飾,沒有一處是粗製濫造,隨便放大一個小角落細看也都是漂亮的。

當然製作再好也只能算是輔助項,真正的好作品還是要看內容,這個劇的問題也正是出在內容,不是不好,是太獨了。

從最開始的評價來看大多數書粉是不滿意這個改編的。原著中鳳知微和寧弈的人設差不多,都是人美腹黑心狠手辣,且智商情商極高,這也是兩人惺惺相惜的原因。但在劇裡寧弈從冷漠王爺變成了裝傻戲精,鳳知微的智商也被改低了不少,一下就磨滅了那種勢均力敵的快感。

像《天盛長歌》這樣叫好不叫座的片子,以後我們還有機會看到嗎?

人設不符永遠是改編劇的禁忌之一,一批書粉很可能會因此棄劇。然後就是前幾集的劇情被很多人詬病太慢太無聊,完全是食之無味棄之也不可惜,這就又走了一批人。

但其實越往後看越會發現,這劇的敘事節奏一點都不拖沓,前幾集之所以“慢”是因為它要交代的東西太多了。就像地雷戰,前期只能一顆一顆埋,埋得越多越費時間,但這樣爆炸的時候威力才會最大。

像《天盛長歌》這樣叫好不叫座的片子,以後我們還有機會看到嗎?

之前有朋友留言說莫名其妙就是看不下去,其實很正常。大多數人看電視劇是為了放鬆娛樂,國內市場也深諳此道,你願意看什麼我就演什麼,要狗血有狗血,要爽文給爽文,隨便拉出一個片段都能勾起觀眾的心,大家也自然不會換臺,聽起來有點投機取巧,也不得不說是會做生意。

但《天盛》就是完全不管市場規律那一套,也不拉攏觀眾,只按照自己的節奏往前推。不是故意做成曲高和寡,是他們敘事手法的確有獨特之處。這劇裡涉及的人物眾多,除了一開始交代的幾個人物屬性外,其他人你根本不知道是什麼身份,只能根據臺詞和演員的肢體動作盲猜,難度不亞於高階局的狼人殺。

像《天盛長歌》這樣叫好不叫座的片子,以後我們還有機會看到嗎?

而且你還不能按照一般的看劇思路來推,比如有一段是寧弈給太子設局,引太子去坑五皇子,準備事成之後再把這倆傻缺的事旁敲側擊給皇上聽,一箭雙鵰。之後太子入了寧弈的套,五皇子也入了太子的套,你以為這就能大功告成了吧,沒有,其實太子不僅啥都知道了,還在皇上那裝可憐,破了寧弈局的同時順便收割一波關懷。

然後當你剛想狂罵皇上老糊塗的時候,又會恍然發現這老頭比太子知道的還多,而且他還就著寧弈的套又給太子下了個新套。

像《天盛長歌》這樣叫好不叫座的片子,以後我們還有機會看到嗎?

這已經不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了,這是動物世界之大草原的食物鏈。所以千萬不要被前幾集的鋪墊和小伎倆所誤解,以為它的謀權太簡單,整個局一旦啟動那威力絕對不亞於一千響的掛鞭,啪啪啪啪炸的人渾身舒爽。而且我這還是挑主線說的,真正佈局的時候所涉及到的人物關係極其錯綜複雜,坐在屏幕前的我宛如智障,有好幾段都是倒回去重新看了兩遍才看明白的。

這就又說到另一個“趕客”點了,《天盛》每一處的劇情都是盤子大,支線多,臺詞又快又密,加上人物說話方式不是很現代,30%還是話裡有話,別說開倍速了,正常速度都得讓人反映一下,很有可能走神一分鐘就啥也看不懂了。而且這劇還不是把所有東西都給你挑明瞭演,有那麼一小部分的暗湧雖然極為精彩,但也就是發生在瞬息之間。

像《天盛長歌》這樣叫好不叫座的片子,以後我們還有機會看到嗎?

所以啊,看這劇有時候挺累的,眼睛得盯著看,腦袋得跟著轉,哪都不能歇,真遇上小細節時不時還得倒回去重新看。這就很不符合電視觀眾的收看習慣,一是大家沒法倒帶,錯過的多了就棄劇了。二是電視受眾有一大批都是中老年人,本來對古裝題材就不感興趣,結果發現看電視比帶孩子還累,也就棄了。年輕的網絡用戶也一樣,上班上學一天天都挺累,回家路上或者睡前想看個劇換換腦子,自然會挑一些輕鬆的題材,那《天盛長歌》就絕對不是首選。

像《天盛長歌》這樣叫好不叫座的片子,以後我們還有機會看到嗎?

美劇也慢也鋪也累,但是美劇一季就十集,還一禮拜更一集。《天盛》一共七十集,一天晚上就更兩集,也不賴觀眾吃不消。

但我真的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喜歡這部劇,誇張一點說它在我心裡幾乎完美。

首先是選角,從主演到小配角沒有一個是拖後腿的,同期收音在他們面前根本就不是考驗,反倒是驚豔,彈幕裡經常會有“天哪這個配角演的好好啊!”的感嘆。誰能想到備受大家喜愛的珠茵姐姐其實根本就不是演員,這是她演的第一部戲。

像《天盛長歌》這樣叫好不叫座的片子,以後我們還有機會看到嗎?

陳坤在張力和細膩之間遊刃有餘。

像《天盛長歌》這樣叫好不叫座的片子,以後我們還有機會看到嗎?

像《天盛長歌》這樣叫好不叫座的片子,以後我們還有機會看到嗎?

像《天盛長歌》這樣叫好不叫座的片子,以後我們還有機會看到嗎?

倪妮也很棒,男裝的魏知通常以豁達示人,但這段她在被母親輕聲呵斥的時候下意識的驚慌和躲避還是展露了從心底對長輩的畏懼。

像《天盛長歌》這樣叫好不叫座的片子,以後我們還有機會看到嗎?

有點疑惑為啥會有人覺得倪妮異域感太強,我真的為她的美貌哭泣。

像《天盛長歌》這樣叫好不叫座的片子,以後我們還有機會看到嗎?

請容我說一下小白,女裝的時候巨可愛!

像《天盛長歌》這樣叫好不叫座的片子,以後我們還有機會看到嗎?

試問誰不想跟這個小美人義結金蘭?

像《天盛長歌》這樣叫好不叫座的片子,以後我們還有機會看到嗎?

男子漢就算穿裙子也要大步走路!

像《天盛長歌》這樣叫好不叫座的片子,以後我們還有機會看到嗎?

這個劇厲害的演員非常多,一個一個根本說不過來,不過必須提一下倪大紅老師,有一段幾分鐘的獨角戲一句臺詞沒有,卻完美的展現了一代帝王所面臨的困頓和淒涼,看得我眼淚都快下來了,有機會我給大家在微博截個視頻。(等我!)

其實演技背後也是用心,如果看了紀錄片就會發現,每一個演員都不是簡簡單單的在演一個場景,而真的去研究了角色的人生,分析人物內心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愛恨情仇,包括這樣一個性格的人會做出什麼樣的動作和反應。

像《天盛長歌》這樣叫好不叫座的片子,以後我們還有機會看到嗎?

像《天盛長歌》這樣叫好不叫座的片子,以後我們還有機會看到嗎?

七皇子演用簪子插手那段為了真實有力度是真的把自己手給扎破了。

像《天盛長歌》這樣叫好不叫座的片子,以後我們還有機會看到嗎?

好的演員會試圖去感受角色的一生,這樣演出來一定是有靈魂的。

其次是人物的飽滿,人設和行為相輔相成。比如韶寧公主和太子這對同父同母的親兄妹,在外人眼裡太子是壞人,他為了保住太子位可以殺害無辜大臣和百姓,甚至謀害自己的手足,該殺嗎,該殺。

像《天盛長歌》這樣叫好不叫座的片子,以後我們還有機會看到嗎?

但他又沒有那麼壞,在韶寧面前他是溫柔的大哥,想把全世界最好的東西都給妹妹。所以太子被寧弈射殺後,韶寧不管三七二十一都要乾死寧弈,因為在她眼裡太子就只是哥哥,是世界上唯一真心實意對她好的人。她的確是蠢,是魯莽,是瞎鬧,但是你可以理解這種蠢是失去一切的歇斯底里,她和太子都有各自的可悲之處。

像《天盛長歌》這樣叫好不叫座的片子,以後我們還有機會看到嗎?

有時候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絕對的好人壞人,所謂的好壞只是立場的不同。寧弈是絕對的好人嗎,不是,他最常跟鳳知薇說的一句話是除惡務盡。他的心是向正的,但是除惡的路上不可能一片光明,有人犧牲是註定的,他早就做好準備不會心慈手軟,甚至對鳳知微都下得去手。

像《天盛長歌》這樣叫好不叫座的片子,以後我們還有機會看到嗎?

而書裡鳳知微的童年是落在泥裡被人踩的,但劇裡不是,所以她不蠢也不是白蓮花,她是真的不想讓人死,她沒有做好這個準備,她只能用自己的方法去救人。

飾演貴妃的於明加說她覺得好角色應該是一個完整的人,那這部劇裡的所有角色都做到了。

像《天盛長歌》這樣叫好不叫座的片子,以後我們還有機會看到嗎?

最後,《天盛長歌》沒有披著謀權的幌子在談戀愛,不是說不想看談戀愛哈,是你要談就談,談就談的甜甜美美,要謀權就給我往狠了謀。二者能結合就結合,結合不了也不要揉的不倫不類。不過雖然三十集了還沒談戀愛,主角互動起來還是非常撩人心絃的,幾句話幾個動作就很到位。

像《天盛長歌》這樣叫好不叫座的片子,以後我們還有機會看到嗎?

我真的超喜歡這種“愛情並不是生命全部,還有很多事等著我去做”的相處方式,不管男主女主大家都有正經事幹,全世界也不是為了讓他倆談戀愛而存在。不能在一起的原因不是因為天打雷劈颳風下雨,是兩個人惺惺相惜卻有不同立場,這才是活在世界上的人會面臨的真實問題。

這部劇其實很不好安利,今天這篇也不算安利,但我希望更多人能知道它做的很用心,如果不說大概很難看出整個製作班底是第一次拍古裝,他們已經在盡力做到最好了。

像《天盛長歌》這樣叫好不叫座的片子,以後我們還有機會看到嗎?

像《天盛長歌》這樣叫好不叫座的片子,以後我們還有機會看到嗎?

紀錄片裡有一段話說的是,一旦想把某個標準抬高,就需要找更多一樣高標準的東西來搭配,這樣桶才能真正裝滿更多的水。

像《天盛長歌》這樣叫好不叫座的片子,以後我們還有機會看到嗎?

《天盛長歌》就是這樣的桶,它的每一塊木板都正正好好的做到了一樣長。我覺得它很可貴,可貴在沒有一味的迎合市場需求只做矮桶,而是花大力氣做了一個可能不好賣的高桶。

像《天盛長歌》這樣叫好不叫座的片子,以後我們還有機會看到嗎?

不是非要相比高低勸大家只能喜歡高桶,而是市場本來就應該是多元的,喜歡不喜歡都很正常,讓觀眾有機會各取所需才是最重要的。只是希望《天盛長歌》的“糊”不要嚇退很多製作團隊,相信用心做好片一定會被看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