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情高加索-在路上

风情高加索-在路上

开篇

大仲马在他的高加索游记里写道:一种极大的自由感和舒适感渗透全。我所有的疲惫消失干净,我感觉我有力量举起一座山峰。

这里既有巍峨的雪山高原,也有美丽的湖泊草原。

外高加索的独特地理让这里如同塞外的美人一样,野性而又温婉,婀娜多姿。

高加索,要写一写,记录一番的。

流水游记,将就一下吧。

风情高加索-在路上

黑与白,机场半日游

跟菜市场一样,机场汽车站火车站等经常聚集人群的地方,很能体现一个地方的社会氛围,在这里,人的警觉性往往会提高,与此同时,自我保护意识的敏感,让一个人潜在的平日不为人知的一面,不知不觉展现出来。

城市,也是一样。

广州白云机场和伊朗德黑兰机场,一白一黑,性格迂回,但中间也有不少共同点。品味一下,也挺有意思。

走过很多次白云机场的国际航站,印象最深的始终是到处都是勤劳勇敢的非洲和中东兄弟。置身其中,那种铺天盖地的环球春运感,无处躲避。

从一个乘客的角度出发,除了感觉混乱一点,其实也没有太多的困扰。很多同胞的恐惧感,更多是来源于电影和电视。

黑人也有好人和坏人的。

风情高加索-在路上

广州白云机场,非洲 中东同胞随处可见。

风情高加索-在路上

一不小心,主场变客场。

风情高加索-在路上

然后再不小心,机场变货运站,哈哈哈。

吃瓜群众如是说:

居住在广州的非洲黑人和中东人口的数量,据说已经达到数十万人之巨,不过这些都是网络上没有得到官方确认的数据。如此庞大的外国人团体,在国内估计不多见。这些人为“中国制造”走红全世界贡献不少,但另一方面,如此庞大的群体,我们国家好像没有具体的管理和应对办法,也许会是个隐患。

风情高加索-在路上

在白云机场接受了中东和非洲兄弟们强烈存在感的预热,到了德黑兰,一切也就觉得顺理成章了。不过到了安检的时候面对绿色军装的伊朗,一种危机感还是无端地涌上大脑。

伊朗在六七十年代有过自由的黄金时期,伊斯兰革命后,回归政教合一的体制,宗教成长体制的重要因素。

扯远了,这个问题有空慢慢探讨。

伊朗无论在政治上文化上,还有经济上,在世界层面,都受到各种制裁和杯葛,就在前两天,欧美多家航空公司宣布停飞往德黑兰的航班。

于是我们坐在德黑兰机场,面对空荡荡的停机坪,也是叹为观止。

风情高加索-在路上

德黑兰的机场过安检,男女分开。蒙面的穆斯林女人,会要求扯下面纱验明正身。

风情高加索-在路上

伊朗的空姐。伊朗也曾经有过一段自由的岁月。现在自娱自乐,越走越保守。

风情高加索-在路上

德黑兰机场昂首阔步的穆斯林帅哥。

风情高加索-在路上

同行的女士,一下飞机就被送了遮挡头发的围巾。对待女性遮头发挡大腿这件事情,伊朗人民是认真的。

风情高加索-在路上

最近又有多个国家的航空公司拒绝飞伊朗,偌大的德黑兰机场空空荡荡。数一下,停机坪上只有伊朗航空,马汉航空,还有阿提哈德航空的飞机。

风情高加索-在路上

伊朗跟中国的时差是三个半小时,整数为时差单位的国家见多了,时差精准到半个小时的,还是第一次遇上。

(据说斯里兰卡也是准确到30分钟)

吃瓜群众如是说:

伊朗是个相当另类的国家,好像跟谁都不是朋友。但每次和美国干架,都能挺过来,十足是个不死小强。伊朗自己内部工业体系完善,基本能够自给自足。是个典型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找鞋去”的外星国度。

风情高加索-在路上

火的土地,阿塞拜疆

阿塞拜疆语里,“阿塞拜疆”意为“火的土地”。

古老的年代,人们对地上会无故冒火这个事情感到敬畏,以为神。尊为火神。

真相是阿塞拜疆地下有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很多天然气遇上明火,就变成了长明火。

老天面对如此虔诚的膜拜,估计感动莫名,于是大笔一挥,赐予阿塞拜疆石油和天然气。石油和天然气,就成了阿塞拜疆的支柱产业。

时至今天,阿塞拜疆人民对火依然充满敬意:阿塞拜疆国家石油公司总部大楼,设计成火焰的形状;首都巴库最出名的地标建筑,同样设计成火焰的样子,称之为 火焰塔。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看来是真的。

嗯...... 回头,拜财神爷这个事情,我回去还得认真落实,严格执行,力争早日脱贫。

风情高加索-在路上

抵达阿塞拜疆后,我们第一站去的是火庙,算是跟土地爷打个招呼吧,哈哈哈。

风情高加索-在路上

火庙外望。

风情高加索-在路上

火庙曾经是印度教还是那个啥湿婆教的圣地,曾经很多印度人在这里修行,因此这里满眼都是印度原素。

风情高加索-在路上

印度苦行僧的雕像。表现的是苦行僧弥留时刻,面露笑容,也许是看到了他向往的天堂?又或许是对自己的解脱表示欣慰?

风情高加索-在路上

火庙外面的建筑物。

吃瓜群众如是说:

没有边界的时代,很多印度人不远千里来到阿塞拜疆,盖起了火神庙,修起了火神教,所以现在阿塞拜疆的火神庙,到处都是印度原素。

好在印度没有根据这个推理出阿塞拜疆在历史上,从来都是印度的一部分。不然的话,又是另一个世界级无头公案。

风情高加索-在路上

巴库 初印象

进入阿塞拜疆首都巴库。

一直以为巴库会是跟伊斯坦布尔或者萨拉热窝这个风格相似的都市:传统多于现代,杂乱中见秩序。

真正走进巴库的街道,看到街头上的行人,印象完全颠覆。

巴库的现代化让我感到非常意外, 城市管理水平超出世界上大部分城市。

旧建筑保护很好,新建筑又充满灵感和创意,少见哗众取宠的土豪式无厘头风格。

路上的行人脸上有笑容,有自信。

这一点,难得。

风情高加索-在路上

飞机上看巴库,看着一片褐色,觉得自己对巴库的判断很准确。

风情高加索-在路上

当看到巴库商业街区的入口树立的雕像,不是政治家,不是前总统,不是前宗教人物,而是艺术家,作家,音乐家。我对这个国家有了不同的看法。

风情高加索-在路上

街头干净清洁。

风情高加索-在路上

干净的街道,友善的路人,还有蓝天白云绿树,让我抛开了戒备心。

阿塞拜疆的穆斯林人口达到百分之九十多,但总体来说没有中东国家那么激进和极端。对于女性的表面的约束,相对宽松。

不过街头黑衣蒙面的穆斯林,随处可见。

风情高加索-在路上

巴库街头一景。

风情高加索-在路上

里海边,巴库的夜。

风情高加索-在路上

农历十五,海上生明月。

风情高加索-在路上

天涯共此时。

风情高加索-在路上

今人不见古时月,古时明月照今人。

吃瓜群众如是说:

阿塞拜疆国家石油公司是国有资产,利润所得,归国家所有。这些石油大元,为国家建设城市建设提供了可能性。时间太短,对阿塞拜疆还是缺乏深刻理解,不过看到光鲜而不浪费的城市建设,会有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感觉。

饿谁也不能饿海蓝,哈哈哈

寻找最有格调的餐厅,品尝最具特色的当地美食,一直是海蓝旅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有吃什么不重要,跟谁吃更重要的说法;但,跟对的人,在对的时间,在对的地方,品尝最合适的美食,那才是最高境界嘛.....

风情高加索-在路上

今天选择的是一家防空洞地下室餐厅。在很多寒冷地区,地下室,因为能够保暖御寒,担当着很多其它重要功能。

风情高加索-在路上

这样的环境,谈谈理想人生,最适合不过。

风情高加索-在路上

诗和远方,理想和人生,适合跟老朋友谈,千万别直接跟老板谈。

风情高加索-在路上

阿塞拜疆料理,头盘是沙拉。老实说肯定地说,阿塞拜疆人民尽力了,哈哈哈。

风情高加索-在路上

铁锅烧羊肉牛肉茄子蘑菇等等, 一锅端。

风情高加索-在路上

阿塞拜疆炒饭,这个我挺喜欢的。

风情高加索-在路上

这个汤里面的小饺子,是羊肉馅的。味道也不错。

风情高加索,待续......

海蓝:

旅行家,摄影师,旅行作家,书画狂热创作人。

崇尚自由且有深度的旅行体验。游历世界超过六十个国家与地区,继续行走中,深陷环球旅行这一目标不能自拔。

风情高加索-在路上

微信公众号ID:Navyblue1104II

合作联系微信:Navyblue1104

工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