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涛:窗外的风景

2018,最好的遇见之

窗外的风景

流涛

流涛:窗外的风景

25日上午,我和高校长去豫园、城隍庙游览。

以前听人说过,外地人来上海,最能代表上海特色的四个地方必须去,那就是南京路和外滩,豫园和城隍庙。到南京路和外滩能阅尽上海的繁华,到豫园和城隍庙则能了解上海的历史,如果说城隍庙是上海之根。那豫园说白了就是明朝一位姓潘人家富有江南特色的私人园林,小小的30亩地,园内回廊亭榭、假山鱼池、草木花树,和苏州的拙政园一起成了全国园林学习的榜样,从而造就了一大群标准化模式的园林,和当今学校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教育产品极其相似。豫园建造于明代嘉靖年间,据说赫赫有名的小刀会起义的总指挥部就设在豫园。豫园内有江南三大名石的玉玲珑。城隍庙离豫园不远,是道教正一道在上海最主要的道观,周边庙会逐渐成为上海年代最为久远的商业区域,好吃的好耍的应有尽有。

豫园和城隍庙我已来过多次,每次来,这儿都是人山人海。大上海三月天,穿羽绒服的、穿西服扎领带的、也有穿超短裙和短裤的,真是二八月乱穿衣,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九曲桥上人挤人,城隍庙里肩并肩,故地重游,早没有了好奇心和新鲜感。上海阿拉说,阿拉平常不去豫园和城隍庙,让乡下人去,阿拉春节才去。上海人很自信,把上海以外的地方统一叫乡下,还说湖南人蛮横,陕西人老土,河南人作假——

从豫园、城隍庙回来,一觉睡醒,坐在落地窗前发了一会呆,回味刚刚做的那个梦。然后,静静地欣赏楼下的丽娃河,以及横亘丽娃河上的那座桥,桥上走过形形色色的人,以及大大小小的车辆,近处有华师大的教学楼和办公楼、操场上的草坪和无数红花绿树,以及矗立在小广场上的领袖雕像。

这些景物很自然地装进我的窗子里。我的窗子简直就是一幅画。画面远处的背景是还算蔚蓝的天空,以及无边无际的水泥森林。我想起了我家乡丹凤的窗外,巍峨的凤冠山,山体上蓄满了葱郁的绿、裸露的石崖、山顶的亭子、山梁起伏绵延的曲线,石洞、石阶以及漂浮在山顶上洁白的云朵。我也想起西安铭城十六的窗外,三环上川流不息飞驶而过的车辆和和三环外那只巨大的烟囱,烟囱喷出的浓烟,弄污了天空的云彩,还有连绵不绝看不到尽头的高楼大厦——楼房与天空交接处灰蒙蒙一片雾霾,弄脏了我的眼睛,让我一度迷惘,瞧不见终南山。

流涛:窗外的风景

这一周,我一个人常常站在窗前看窗外的风景,窗外的风景不断地变换。早晨,春日的太阳嫩嫩的如新鲜的蛋黄,阳光如金箔撒下来,给眼前的一切镀了层金,我也成了金人。中午的阳光格外热情,把我的眼睛扰花,我怕她热情过火,就用窗帘把她隔在窗外。晚上,窗外是一片璀璨的灯火,把丽娃河边的水杉树映照得翠绿,丽娃河水也如撒了一层银辉,这是一天最美妙最惬意的时刻,让我陶醉、让我静静地入睡。

我发现,太阳每天清晨都是从长风公园那一片葱郁里冒出来的,在华师大的校园上空冉冉攀升,然后慢腾腾进入我的画面,再透过窗户静悄悄滑进我的房间,我蓦然发现阳光会走路,而且脚步是那样地轻盈,听不见一丝声响。我甚至嗅到了阳光的味道。

窗外的风景,随着时间的推移,光线的变换,景物的色彩也在不断地变化。我想,不管是晴天丽日、和风细雨还是暴风骤雨,不管是晴空万里、白云朵朵还是乌云翻滚,不管是雪花飘洒、雾霭流岚、还是日光虹霓、电闪雷鸣,窗外风景的颜色会随着季节、随着时辰的变化而变化。

我站在窗前看风景,有人站在桥上看风景、拍风景,于是,丽娃河、丽娃河边的花树、丽娃河上的桥皆成了美丽的风景,而桥上来来往往形形色色的人则成了移动的风景。上午在4号地铁里见到的那句广告词说得好:“面对的风景,除了世界,还有你自己。”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是一道风景,在亲人和朋友眼里,你就是最靓丽的风景。我每天都要站在窗前待一小会,静待阳光,期待盛放,期待《蓝金子》早日出版,熠熠发亮。我坚信,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我的窗子就是一幅画,有时是中国画,有时水彩画,有时是油画有时是版画,我学会了用赞赏的目光去欣赏,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更加深切地领悟了惜福、宽容、感恩的好处,我感恩父母、感恩亲友、感恩生活、感恩这个时代、感恩我身边一切的遇见。我微笑着看世界,眼里都是美丽的风景。每晚睡觉前,我拉上窗帘,把窗外的画面收藏到脑海里,收藏到记忆里。

这一周,我是孤独的,我一个人坐在窗前思念、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和朋友。小时候,我曾做过一个梦, 梦里我是一只麻雀,混杂在一群画眉、百灵中间,我嗓子嘶哑,发不出声。后来,我慢慢长大,不断努力,我也有了美丽的歌喉,有了诗和远方,有了希望和期待。此时,我又想起了下午休息时做的那个梦: 我张开了翅膀,在广阔无垠的天空上自由地翱翔。

流涛:窗外的风景

流涛:窗外的风景

流涛,本名刘涛,陕西省丹凤县人,1967年9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学高级语文教师,现任丹凤中学副校长。在省市以上报刊杂志发表各类文章二百余篇,著有长篇小说《蓝金子》,散文集《流涛散文集》,中短篇小说《翅膀》、《二杆子黑娃》、《安生》、《小镇酒事》、《豁牙》、《大杂院》《西街往事》等。系陕西省作协会员,商洛作协理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