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數《如懿傳》的清史彩蛋

粗数《如懿传》的清史彩蛋

關注電視行業,分享精彩劇評!

粗数《如懿传》的清史彩蛋

作者|洛弟

壹 服裝篇

感謝《如懿傳》,終於讓清朝皇帝不用一照鏡子,就閃瞎自己龍眼。

以往清宮劇如《甄嬛傳》,皇上下班也得穿黃袍,遍體閃爍,走哪兒哪兒亮。

粗数《如懿传》的清史彩蛋

但據朱家溍《故宮退食錄》記載,清代皇帝常服袍,寶藍、古銅、棗紅皆可,色調淡雅沉穩就好。

不一定非要穿黃色,也極少有“龍袍”。

畢竟不是銅鑼灣扛把子,沒必要24小時左青龍右白虎。

粗数《如懿传》的清史彩蛋

常服袍一般為大襟右衽,馬蹄袖,四開裾,從左至右分別為藍色、柳綠、明黃、醬色

(圖中服飾均藏於故宮博物院)

所以《如懿傳》裡,乾隆的常服袍顏色,也以寶藍、深綠、古銅為主。

粗数《如懿传》的清史彩蛋

這種常服袍,冬天可以外套石青色常服褂,也可以隨便搭件馬褂或坎肩。

第五集去見如懿時,乾隆所穿常服,冬季常服帽為皮毛材質,“紅絨結頂”,外穿湖色馬褂,內著銅色常服袍,基本符合形制。

粗数《如懿传》的清史彩蛋

而那件馬褂,也有來歷:

粗数《如懿传》的清史彩蛋

清·湖色團花事事如意織金緞綿馬褂

(現藏故宮博物院)

可見參照實物上,劇組足夠用心。

但用心的目的,自然仍是為視覺效果計,而非歷史真實。

比如一集下線的雍正大姑父,從頭到尾就一件常服。

粗数《如懿传》的清史彩蛋

對比館藏實物原型,怎麼看都像是朝服摘了個披肩。

粗数《如懿传》的清史彩蛋

清雍正·石青色雲龍妝花緞袷朝袍

(現藏故宮博物院)

劇中,弘曆選福晉的時間,至少應是陰曆八月初一大婚之前,季節為春夏。

此時雍正的日常起居服,應當是常服袍,但常服袍一般以素雅為主,花色多為暗花,極少有龍紋。

當然,也不能說劇組偷懶,畢竟“石青龍袍”與劇中雍正帝深沉冷酷、幹練果決的性格相合。

粗数《如懿传》的清史彩蛋

對於第一集弘曆的夜光西葫蘆造型,我司同事表示,可能是弘曆自己的蜜汁審美……

貳 禮儀篇

相比服裝細節,《如懿傳》在禮儀上的訛誤,就可怕多了。

怪只怪劇版添加了雍正駕崩前,青櫻(即後來的如懿)如何嫁給皇四子弘曆的過程。

偶像劇戲碼是有了,史實卻越添越亂。

首先,皇子是無權選擇嫡妻的,多由皇帝選婚。

劇中從雍正、熹貴妃到弘曆和青櫻,一口一個“選福晉”,於史實不合。

所以,傲嬌的弘曆請青櫻妹妹“掌眼”,現場“求婚”的高甜戲碼,根本不可能發生。

粗数《如懿传》的清史彩蛋

至於“選中嫡福晉,賜如意;選中側福晉,賜荷包”的“禮儀”,也未必是清室慣例。

這一“習俗”的出處,最早來自光緒帝選後。

清代只有四位皇帝,是在即位後結婚的:

順治、康熙、同治、光緒,皆因先帝猝逝,幼年登基,只能在任上大婚。

而據太監唐冠卿描述,光緒帝選後的過程,頗有戲劇性:

粗数《如懿传》的清史彩蛋

出自朱家溍《故宮退食錄》

這一傳說,被導演朱石麟、編劇姚克原原本本搬進1948年電影《清宮秘史》裡。

粗数《如懿传》的清史彩蛋

《清宮秘史》開場“選後”段落

圖中左為光緒帝(舒適 飾),右為珍妃(周璇 飾)

當然,鑑於消息來源僅唐冠卿一人,其真實性存疑。

畢竟,“光緒和珍妃是真愛,卻被慈禧迫害”的傳聞一直存在,此事未必不是唐冠卿根據傳聞杜撰。

但我們起碼能判定,“如意荷包”的用途,是用於皇帝選妃,未必能用於親王選福晉。

相比原創劇情的訛誤,原著劇情則將清宮禮儀,化用在了人物和情節裡。

從第六集開始,養心殿副總管太監王欽,成為反派之一。

原著裡,他與宮女蓮心“對食”後,對其洩慾虐待,以至於蓮心與如懿聯手,讓他濫用淫藥,衝撞慧貴妃,遭“貼加官”處死。

粗数《如懿传》的清史彩蛋

其實,即便王欽不吃藥,也活不了幾年。

劇中王欽調戲蓮心,強迫對方叫他“哥哥”,又藉機責罰下屬李玉,讓他跪在碎瓦片上。

乾隆七年,《欽定宮中現行則例》頒佈,其中《宮規》規定:

大太監無本主之命,隨意責罰宮女太監者,即刻正法。

而太監一旦與宮女攀親,被認作叔伯兄弟,女方也將被“痛懲逐出”,家屬發往新疆。

自己作死,還不讓別人活,目測王欽的便當外賣已經在路上了。

粗数《如懿传》的清史彩蛋

以清朝對太監管束之嚴,太監宮女對食是否被允許,並不能確定。

即使如劇中皇后“特批”,也未必能舉行婚禮,皇后、貴妃親自出席,更是無稽之談

叄 史事篇

從電視劇《甄嬛傳》到《如懿傳》,流瀲紫筆下的清宮“世界觀”,基本由野史組成。

劇情及人物關係,也由此增加發揮餘地。

《如懿傳》的故事裡,乾隆身世,與正史記載不同。

小說認為其生母,並非雍正熹妃鈕鈷祿氏,採納了野史流傳多年的說法:

雍親王胤禛即位前,曾隨康熙往熱河行宮(一說木蘭圍場)。

因喝下鹿血,臨幸宮女李氏,生下弘曆。

粗数《如懿传》的清史彩蛋

1977年李翰祥執導電影《乾隆下江南》即採用了這一說法

(李老黑導演今天存在感有點強)

而傳說中,雍正與弘曆的父子關係,也頗為微妙。

第一集,弘曆為求如懿為妻,懇求雍正,父子交心。

當時雍正在畫朱竹,兩人論起畫來。

雍正聽弘曆提起“兒臣也曾見過皇瑪法(祖父)畫朱竹”時,面露慍色:

“說起來,朕倒有些羨慕你啊。朕從未見過你皇瑪法畫朱竹。”

粗数《如懿传》的清史彩蛋

《清史稿》記載,康熙在位時,對幼年弘曆“見而鍾愛,令讀書宮中”,親自培養。

甚至有傳聞,康熙本不寵愛胤禛(雍正),為讓弘曆繼承大統,才傳位於他,讓他“父憑子貴”。

如依此說,張豐毅演繹出雍正的不快,更像是被戳到痛處的應激反應。

之後,雍正態度緩和下來,教導兒子“為君者不能從心所欲”,也符合雍正的作風。

粗数《如懿传》的清史彩蛋

歷史上,雍正曾命人篆刻多方“為君難”私章,平日蓋在自己御書及畫作上,時時自勉。

粗数《如懿传》的清史彩蛋

清雍正·“為君難”雕螭長方石印

(壽山石質,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後來,這些印章也被乾隆偶爾使用,也許是體會到了父親在位的艱辛。

而劇中,乾隆獨斷專行,又必須顧全大局的“為君難”困境,也為“青櫻紅荔”的悲劇結局埋下伏筆。

其實前十四集中,還埋下一些細節裡的歷史梗,有伏筆,也有穿幫。

限於篇幅,在此不一一羅列。

在今後的劇集中,這些彩蛋也許會越來越多。

但無論多少,自有一項原則在:還原歷史與否,與劇集質量本身,終究不存在正比例關係。

“真不真”跟“好不好”,永遠是兩碼事兒。

關注電視行業,分享精彩劇評!

粗数《如懿传》的清史彩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