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即墨,这家“糖球”店一年要用掉几十吨山楂!你想尝尝吗?


今年五十八岁的高士湘,曾经也是扛着草把子到处卖糖球的手艺人。自幼年起就跟随父亲学习糖球制作技艺的他,现在已是高家糖球第三代传承人。不仅把高家糖球做成了青岛本土的老字号品牌,其制作技艺还被列入青岛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糖球,其实说的就是冰糖葫芦。这在北方有很多种其他的叫法,冰糖葫芦时最为常见的叫法。

高家糖球在青岛非常受欢迎,高家糖球第三代传承人高士湘说:“我家的糖球不仅好吃,还格外的香、脆、甜。每年过了正月十五,周边出海的,打工的老百姓都会来庙会上祈祷,顺便吃一串糖球。因为在中国,红色象征着吉祥,串起来寓意家庭团团圆圆,裹上糖表示生活甜甜蜜蜜。吃一串糖球,一帆风顺,平平安安。

高家糖球的制作过程并不复杂,但想把糖球做得香甜、酥脆、不粘牙,就需要技术了。熬糖,是糖球制作中关键的一步,高士湘讲究急火熬糖法。

除了熬糖,在山楂的选择上,高士湘秉持着几十年如一日的原则:只用山东境内沙岭地的山楂。据高士湘透露,往年做糖球,一年要用掉几吨山楂,现在一年要用掉几十吨。

如此大的山楂用量,全因高士湘和他的兄弟们突破了糖球只有六个月生命力的局限。专属于夏天的冰冻糖球,深受高家糖球粉丝们的喜爱。晶莹剔透的高颜值红果,一口咬下去,甜不腻口,酸不倒牙,不仅嘎嘣脆还冰冰凉,好吃极了。在高家糖球店前排队购买糖球的顾客。

但是,在高家糖球店里,最受欢迎的糖球则是“拔丝”糖球,它的出现,源于高士湘父亲的一次意外“创作”。

“以前糖葫芦卖几分钱的时候,生活都困难。买糖葫芦的人都会说一句,多给裹点糖,有一次父亲做好糖葫芦,没拿稳,手一转,把将要凝固的糖稀向周围甩了出来,形成一道道白色的糖稀丝线,粘在糖球上就像裹了一层棉花糖,很漂亮。大人孩子拿着也高兴,就这么流传下来了。”

串串酸甜可口的高家糖球,串起了人与人之间的深情厚谊,也串起了手工艺的代代相传。高士湘从今年开始,准备“退位让贤”了,他的儿子高洪亮已经成为高家糖球第四代传承人。

高家糖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