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城市的「體檢表」 ——北上深排前三,廣州去哪裡了?

現代城市的“體檢表” ——北上深排前三,廣州去哪裡了?

近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展規劃司與雲河都市研究院共同編制的《中國城市綜合發展指標2017》正式公開發行。該指標顯示,北京、上海、深圳分別蟬聯綜合排名的冠亞季軍,廣州、天津、重慶、杭州、蘇州、南京、成都分別名列綜合排名的第4位到第10位。

該指標從環境、社會和經濟三個維度對中國29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進行全方位和系統性的評價,利用龐大的數據直觀地反映了中國城市的發展現狀,探索中國下一步城市化進程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道路和方向。

現代城市的“體檢表” ——北上深排前三,廣州去哪裡了?

中國城市綜合發展指標(CICI)專家組組長、雲河都市研究院院長周牧之告訴《經濟日報》記者,經過為期5年的研究開發,提煉出“3×3×3”的指標體系結構,即環境、社會和經濟三大項,每個大項包含三個中項,而每個中項又包含三個小項,並於2016年進行第一次發佈。

2017版數據較2016版進行了較大幅度的增補,進一步強化了衛星遙感數據和互聯網大數據的利用,最終採用了175項指標數據對城市進行全面和深度的分析。

翻開報告,城市的各項指標按照“3×3×3”的體系結構被層層拆解,環境、社會、經濟中的各項指標以文字和圖片的形式分門別類清晰列明,對複雜的城市狀況進行全方位的定量化和可視化分析。除了在微觀層面將每個城市的情況加以呈現,報告還將指標數據彙總,“縫合”成一張完整的中國版圖,從而在宏觀層面直觀地展示了全國的差異。

現代城市的“體檢表” ——北上深排前三,廣州去哪裡了?

“這不僅僅是一個排行榜,更是一個城市的‘體檢表’,對每個城市的狀況進行了診斷和梳理,在此基礎上決策者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規劃。”周牧之說。

周牧之介紹,中國城市綜合發展指標體系體現了對城市發展的價值取向,突出反映在指標的“綜合性”上。指標不僅涵蓋環境、社會、經濟三個大項,而且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細化了幾個層次。同時,除了傳統意義上的統計數據外,還納入大量衛星遙感數據、互聯網大數據、更導入了先進的評價標準對城市進行綜合打分。

以環境大項為例,除了自然生態和環境質量外,報告將“空間結構”作為該大項的重要中項指標,涵蓋緊湊城區、交通網絡和城市設施三個小項指標,體現了現代城市對人口承載能力的要求和基礎設施的重要性。

“城市人口規模膨脹考驗的是城市的承載能力,通過提高基礎設施水平和城市管理水平,城市能夠大幅提升對人口密度和人口規模的承載能力。”周牧之表示。

引入人口密集地區(DID :Densely Inhabited District,即人口密度在5000人/每平方公里以上的地區)概念,驗證和強調DID人口數量與城市吸引人才、產業、資源的聚集能力,以及城市的輻射能力之間的相關關係,是《中國城市綜合發展指標2017》的重要看點。

周牧之表示,密度是討論城市問題的一個關鍵指標。很多人認為人口密度是造成交通擁堵、環境汙染、生活不便等城市病的原因,其實城市組織能力的欠缺才是造成這些城市病的“元兇”。

高密度是支撐城市知識經濟產業和服務業蓬勃發展的重要因素,不斷提高對大規模高密度城市人口的管理能力和相關基礎設施水平,為知識經濟和服務經濟發展提供優良的土壤,是城市轉型升級的關鍵所在。

現代城市的“體檢表” ——北上深排前三,廣州去哪裡了?

CICI專家組的另一位組長、中國城市和小城鎮發展中心主任徐林認為,城鎮化和城市發展質量是一個十分綜合的概念,需要從多方面加以考量和評價,而《中國城市綜合發展指標2017》的意義正在於此。

因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展規劃司與東京經濟大學周牧之教授所領導的雲河都市研究院合作進行《中國城市綜合發展指標》的研究,對中國297個地級及以上的城市用統一的指標體系進行評價,以觀察城市發展質量方面的總體和專項差異。

徐林還表示,任何用指標體系進行評價的方式,都不是完美的,要允許我們邊評邊議邊完善,作為一項研究堅持下去,逐漸完善,既有利於形成城市發展質量的系統性觀測評價,也使我們能夠得到對城市發展質量觀測時間序列完整的歷史記錄。

現代城市的“體檢表” ——北上深排前三,廣州去哪裡了?

近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展規劃司與雲河都市研究院共同編制的《中國城市綜合發展指標2017》正式公開發行。該指標顯示,北京、上海、深圳分別蟬聯綜合排名的冠亞季軍,廣州、天津、重慶、杭州、蘇州、南京、成都分別名列綜合排名的第4位到第10位。

該指標從環境、社會和經濟三個維度對中國29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進行全方位和系統性的評價,利用龐大的數據直觀地反映了中國城市的發展現狀,探索中國下一步城市化進程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道路和方向。

圖書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城市綜合發展指標(2017)——中心城市發展戰略

書號:978-7-01-018990-1

定價:98.00

出版年月:2018.2

內容簡介

國家發改委發展規劃司與雲河都市研究院共同編制的“中國城市綜合發展指標”通過彙集對中國城鎮化問題的認識和吸納國內外經驗教訓以及先進理念,摸索和開發既可以量化又可視化的城市化指標評價體系,為中國的城鎮化和城市發展樹立起了一套數字化標杆和參照系。

中國城市綜合發展指標的數據每年進行更新,各年度報告書除了延續上一年度的部分指標分析內容之外,還會結合新型城鎮化政策,推出重大課題分析作為主題報告,今年的主題報告為中心城市戰略。

《中國城市綜合發展指標2017》除序言外,主要由七章構成,具體包括:1)中國城市綜合發展指標結構;2)從環境、社會、經濟等維度分析前20位城市排名;3)運用自然生態、環境質量、空間結構、生活品質、傳承與交流、社會治理、經濟質量、發展活力、城市影響等指標,詳細分析綜合排名前10位城市;4)圖示分析氣候舒適度、空氣質量指數(AQI)、人均水資源、歷史遺存、國內遊客、入境遊客、輻射力、人口流動等特色指標;5)重點分析中心城市發展戰略;6)中國城市綜合發展指標解釋;7)專家述評。

現代城市的“體檢表” ——北上深排前三,廣州去哪裡了?

周牧之,雲河都市研究院院長東京經濟大學教授,經濟學博士。曾供職於原國家機械工業部,歷任日本開發構想研究所研究員、日本國際開發中心主任研究員、日本財務省財務綜合政策研究所客座研究員、全國政協海外列席代表、美國哈佛大學客座研究員、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客座教授、中國科學院特聘研究員。兼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客座教授、日本環境衛生中心客座研究員,MTI 株式會社(日本東京證券市場主板上市公司)獨立董事。主要著作《: 步入雲時代》( 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中國經濟論:崛起的機制與課題》(人民出版社2008 年版),《中國經濟論—— 高速經濟增長的機制和課題》(日本經濟評論社2007年版),《鼎:托起中國的大城市群》(世界知識出版社2004 年版),《機械電子革命與新國際分工體系:現代世界經濟中的亞洲工業化》(日本MINERVA 書房1997 年版,獲第13 屆日本電氣通信社會科學獎勵獎)。主編:《中國城市綜合發展指標2016》( 人民出版社2016 年版,與徐林共同主編),《中國未來三十年》(香港三聯書店2011 年版,與楊偉民共同主編),《第三個三十年:再度大轉型的中國》( 人民出版社2010 年版,與楊偉民共同主編),《大轉折:解讀城市化與中國經濟發展模式》(世界知識出版社2005 年版),《城市化:中國現代化的主旋律》( 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 年版)。


現代城市的“體檢表” ——北上深排前三,廣州去哪裡了?

陳亞軍,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展規劃司司長,管理學博士。長期從事國家產業政策和中長期規劃制定工作,參與國家“九五”計劃制定,是“十五” 計劃、“十一五”規劃、“十二五”規劃起草組主要成員,也是《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等城市群發展規劃的主要起草人。

現代城市的“體檢表” ——北上深排前三,廣州去哪裡了?

徐林,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經濟學碩士公共管理學碩士。曾獲美國政府漢弗萊獎學金,在美利堅大學學習;獲新加坡政府李光耀獎學金,在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和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學習,獲公共管理碩士學位。歷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金融司司長、發展規劃司司長。2017年起任現職。曾參與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多個五年計劃的編制,參與區域發展規劃和國家新型城市化規劃、國家產業政策的制定;參與財政金融領域重大改革方案的制定,以及資本市場特別是債券市場、私募股權投資的發展和監管,曾任三屆中國證監會發審委委員。參與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談判,專門負責產業政策和工業補貼的談判。

目錄

序 言|Introduction 001

1. 周牧之:世界發展格局與城市發展機理 |

World Development Pattern and Urb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002

2. 陳亞軍:不斷髮展的城市,持續完善的指標 |

Continually Developing Cities and Continuously ImprovingIndicators 005

3. 徐林:高質量發展需要高質量城鎮化支撐 |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Requires High-QualityUrbanization Support 007

第一章 中國城市綜合發展指標結構| China Integrated CityIndex Structure 013

1. 指標對象城市| Target Cities 014

2. 指標結構 | Index Structure 016

3. 指標評價方法| Ranking Method 018

4. 指標項目列表| List of Indicators .019

第二章 中國城市綜合發展指標2017前150位城市排名 |

China Integrated City Index 2017 Ranking Top 150 Cities 023

1. 綜合排名 | Total Ranking 024

2. 環境排名 | Environmental Ranking 028

3. 社會排名 | Social Ranking .032

4. 經濟排名 | Economic Ranking .036

第三章 中國城市綜合發展指標2017綜合排名前10位城市分析 | Analysis of Top 10 Cities 041

1. 北京 | Beijing 042

2. 上海 | Shanghai .050

3. 深圳 | Shenzhen 058

4. 廣州 | Guangzhou. 066

5. 天津 | Tianjin 074

6. 重慶 | Chongqing 082

7. 杭州 | Hangzhou. 090

8. 蘇州 | Suzhou 098

9. 南京 | Nanjing. 106

10. 成都 | Chengdu 114

第四章 中國城鎮化圖示分析| Graphic Analysis of China’s Urbanization 123

1. GDP規模 | Size of GDP .124

2. DID人口 | DID Population 125

3. 人口流動 : 流入 | Population Migration: Influx. 126

4. 人口流動 : 流出 | Population Migration: Outflo .127

5. 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 Gross Industrial OutputValue above Designated Size .128

6. 貨物出口額 | Export of Goods 129

7. 集裝箱港口便利性| Container Port Convenient 130

8. 機場便利性 | Airport Convenient 131

9. 空氣質量指數(AQI) | Air Quality Index .132

10. PM2.5指數 | PM2.5 Index .133

11. 降雨量 | Rainfall .134

12. 人均水資源 | Per Capita WaterResources 135

13. 森林覆蓋率 | Forest Coverage Rate 136

14. 農地比率 | Proportion of Farmland 137

15. 氣候舒適度 | Climate Comfort Index 138

16. 歷史遺存 | HistoricalRelics 139

17. 國內遊客 | Domestic Tourists 140

18. 入境遊客 | Inbound Tourists 141

19. 主板上市企業 | Mainboard ListedEnterprises 142

20. 金融業輻射力 | Financial Radiation 143

21. 製造業輻射力 | Manufacturing Radiation 144

22. IT產業輻射力 | IT Industry Radiation. .145

23. 高等教育輻射力 | Higher Education Radiation .146

24. 科學技術輻射力 | Science and TechnologyRadiation 147

25. 醫療輻射力 | MedicalRadiation 148

26. 文化體育娛樂輻射力 | Culture and Sports and Entertainment Radiation 149

27. 餐飲酒店輻射力 | Catering and HotelRadiation 150

28. 批發零售業輻射力 | Wholesale and RetailRadiation. 151

第五章 中心城市發展戰略| Development Strategy ofCentral City 153

1. 超大城市時代| Mega-city Era. .154

2. 東京大都市圈的啟示和借鑑|

Enlightenment and Reference form Tokyo Metropolitan Area. 162

3. 中心城市指數的意義和結構|

Meaning and Structure of Central City Index 174

4. 中心城市指數綜合排名| Comprehensive Ranking ofCentral City Index 177

5. 指數註解中心城市| Indicators to AnnotateCentral Cities .180

第六章 指標解釋| Interpretation ofIndicator 206

1. 環境 | Environment 208

2. 社會 | Society 211

3. 經濟 | Economy 214

第七章 專家述評| Expert Reviews 218

1. 張仲梁:城市化下一程:中心化,還是去中心化? |

The Next Stage of Urbanization: Centralization orDecentralization? 220

2. 李昕:也談中心化,還是去中心化?——大城市群發展路徑的選擇|

Another Point of View on Centralization andDecentralization? 228

3. 橫山禎德:中心城市的“移動”戰略 |

Central City’s “Mobile”Strategy 232

4. 武內和彥 : 生態城市建設與城市綜合發展指標 |

Ecological CityConstruction and Comprehensive City Development Index 235

來源:經濟日報 周明陽 雲河都市 經濟學書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