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過了牛市,難道還想錯過影視投資嗎

導語:《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自2017年3月1日起實施,其相關管理條例的調整與修改,給那些沒有涉足影視投資的投資人提供了更加良好的投資環境和投資機會。

目前國家對電影產業的扶持和國內電影市場的高速發展讓很多專業資本家和個人投資者看到了投資的機會。近幾年來個人參與電影投資的案例也越來越多,像今年春節檔的票房冠軍紅海行動,某個個人投資者就投資了10%的份額,《紅海行動》爆炸式的票房也為他帶來了N倍的回報。影視投資項目的週期會比較短一些,因此也是有優勢的。

再舉個幾個例子,2014年,韓寒導演的處女作《後會無期》總成本6000萬元,最終票房超過了6億元,投資回報率超過了2倍。2016年,周星馳導演的《美人魚》製作成本4個億,最終票房33.9億,回報率也高達幾倍。還有今年的《前任3》、《後來的我們》、《超時空同居》等電影我們可以看的出來,投資一部好的電影投資回報率並不低於投資Pre-IPO的股權項目。

據國家電影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2018年上半年全國電影市場總票房為320.31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7.82%。總觀影人次9.01億,比去年同期增加15.34%,其中國產影片觀影人次佔比為58.12%。中國電影市場票房每年以超過20%的速度攀升,這意味著中國電影市場逐步進入穩健發展的階段,電影票房的利好意味著中國電影商業化運作的成功,商業品牌與影片的完美融合,宛如肥沃的土壤觀以碩肥,豐收勢在必得。

錯過了牛市,難道還想錯過影視投資嗎

錯過了牛市,難道還想錯過影視投資嗎

(去年和今年7月同期票房數據對比,差距接近20個億,同比增長40%,因此一部電影對的回報是我們想象不到的)

不過影視投資的風險也是有的,對國產電影而言,投資的電影收入主要依據電影上映後的市場反應,如果一部電影上映後票房慘淡,那麼投資者也有可能會血本無歸,但是個人投資者很難去預估一部電影最後會不會票房大賣。瞭解更多影視資訊

筆者star521c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