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莱西、莱阳、招远三市交界处,有座山叫“崤山”


“崤山”这个名字,相信很多朋友都不陌生,在历史书上,崤山在春秋时期的出现频率很高,那个崤山,指的是函谷关附近的一座大山,是关中通往中原的门户,对秦国有很大的战略意义。而在胶东半岛,也有一座崤山。这座崤山,虽然知名度远不如前者,但在莱西、莱阳、招远三市交界处,也算是一处名胜了。图中牌子上写的村庄叫崤山后,就是因崤山而得名。

崤山后村属于招远市毕郭镇,根据村志记载,这里地处崤山北麓,原来有两个小村庄分别叫兴旺庄和万家岭,后来薛姓人迁到此处,成为村里的大姓,将村名合并改为崤山后。

这是在崤山后村远眺崤山的景色,从外观来看,高度不算太高。

崤山的北坡在招远境内,南坡则在莱西境内,从崤山后村经过梨儿埠村,就可以绕到莱西市马连庄镇的北山口村附近。

在北山口村附近,眺望崤山是这样的场景。实际上,崤山这个名字,在不同的资料中有不同的写法,有的称“崤山”、有的称“窑山”、还有的称“腰山”,在马连庄镇,还有个村叫“夭山屯”。

崤山的东侧,属莱阳市谭格庄镇北马庄。因此,总体来说,老莱阳县对这座山占的比例较大,老莱阳县志对崤山的记载较招远的记载也更为详细。在老莱阳县志当中,此山被称作“窑山”,与岗山为一脉。因为四周很平,此山突兀而起,从远处看,就像老辈立的土窑,故称窑山。

历史资料没有记载为何窑山变成崤山这种说法,有可能是附近村的文人墨客,感觉“窑”这个字太俗,不如崤字有内涵,因此改名。这座山的海拔高度为200多米,虽然不高,但因为四周更低,故此成为方圆十数里的一个制高点,在战争时期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也曾发生过“崤山战役”。


如今,崤山周围成为一片水果的集中产区,莱西马连庄、莱阳谭格庄、招远毕郭境内诸村,梨和苹果都种了不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