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下有泥,心中有民——記浦北縣檢察院選派北通鎮社根村駐村第一書記朱金輝

脚下有泥,心中有民——记浦北县检察院选派北通镇社根村驻村第一书记朱金辉

朱金輝(北通鎮社根村委第一書記)

脚下有泥,心中有民——记浦北县检察院选派北通镇社根村驻村第一书记朱金辉
脚下有泥,心中有民——记浦北县检察院选派北通镇社根村驻村第一书记朱金辉

“多少掙扎猶豫,都因村民的需要變得堅定”

87年出生的朱金輝是在2016年考入浦北縣檢察院,在此之前,他也曾在浦北最偏遠的平睦鎮幹了兩年的“大學生”村官。鄉鎮裡事務繁多、條件艱苦,但更苦的是與縣城的妻兒分隔兩地,照應困難。家中全靠妻子一人操持,朱金輝滿懷對妻子的愧疚。經過多番努力,朱金輝好不容易考回縣城,本以為能一家團圓,盡到丈夫的責任。但沒想到在2018年3月,朱金輝又被單位選派到北通鎮社根村委任第一書記。剛接到任命的消息,朱金輝是抗拒的。

“家裡兩個小孩,一個剛滿四歲,一個才一歲。妻子是鄉鎮衛生院門診護士,上班時間不固定,平日裡就分身無暇。而家裡三位老人年歲已大、身體不好,也需要自己照顧,家庭的事務又全然落到了妻子一人身上。任第一書記後,每個月必須駐村二十多天,這個家該怎麼辦?”家庭,是朱金輝最大的擔憂。為此,朱金輝甚至動過辭職的念頭。

脚下有泥,心中有民——记浦北县检察院选派北通镇社根村驻村第一书记朱金辉脚下有泥,心中有民——记浦北县检察院选派北通镇社根村驻村第一书记朱金辉

入戶瞭解貧困戶住房改造進展

但自己也是農村貧困家庭長大的孩子,深深地體會到農村貧困家庭食無滴油、頭無片瓦的辛酸,明白他們渴求致富卻投奔無路的茫然,他們比自己更難!如今自己手握幫他們一把的機會,如果放棄朱金輝會良心不安。而且現在是扶貧攻堅的關鍵時期,自己作為一名黨員,理應投身到當中去。況且,院裡領導也幫助協調朱金輝妻子從門診護士調到行政班,緩解朱金輝家庭的壓力。

那就咬咬牙,拼一拼吧!朱金輝在一番掙扎猶豫後,最終決定舍“小家”顧“大家”,義無反顧地奔向了那片需要他的土地。

“要開展工作,你得先融入到村民中去”

北通鎮社根村委地處浦北中部,下轄24個自然村,人口4858人,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員有121戶507人,目前還有72戶298人未脫貧,是建檔立卡的貧困村,也是北通鎮2018年計劃脫貧村,脫貧工作任務重。

要麼不做,要做就做好。扶貧工作的第一步,就是要知己知彼,全面瞭解村情實況。走馬上任的第一天,朱金輝就把121戶貧困戶的資料詳細看了一遍。在隨後的一個月裡,朱金輝更是用自己的雙腳把整個社根村委丈量了一遍,一寸一寸地核實村裡的情況,掌握了村裡的主要產業以及資源優勢;一戶一戶地走訪貧困戶,向村幹部瞭解核實村民情況,召開各村民小組會議,瞭解、收集村民對本村發展的意見和建議,以最短的時間掌握村裡現狀和所有貧困戶的情況。

脚下有泥,心中有民——记浦北县检察院选派北通镇社根村驻村第一书记朱金辉

召開貧困人口動態調整精準識別評議會

脚下有泥,心中有民——记浦北县检察院选派北通镇社根村驻村第一书记朱金辉

入戶走訪貧困戶

在任第一書記的180多天裡,朱金輝有一半的時間都在入戶,與村民貼心交流,幫助村民解決實際問題。通過朱金輝與駐村工作隊員及村幹部的努力,社根村爭取到5條村屯硬化路的鋪設,目前已完成2條,其餘也正在推進建設;動員並幫助10戶貧困戶申請危房改造,解決了住房問題;養老金覆蓋率從53%提升到100%;新農合覆蓋率從81%提升到98%……朱金輝以真誠付出換取村民的認可。

脚下有泥,心中有民——记浦北县检察院选派北通镇社根村驻村第一书记朱金辉

開村民小組代表會議

“村民是最實在的,只要成為‘自己人’,就會對你的工作給予信任支持!”2018年,動態調整建檔立卡“老人戶”龐英桂戶要作人員減少、自然脫貧處理,不能再享受有關貧困戶補助。一開始龐英桂不理解,但通過朱金輝耐心講解政策,龐英桂及親屬最終也表示理解支持。

“村民需要一個榜樣,讓他們看到致富的希望”

產業是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柱,依靠產業扶貧才能讓村民穩定增收,實施真正脫貧。而社根村委山林資源豐富,土壤富含微量元素硒,非常適合發展養殖業和種植業。為此,朱金輝與同事通過努力,引進了荔枝、富硒花生、百香果種植以及黑豬、土雞養殖等特色產業,實施“以獎代補”政策,還為村民舉辦了相關的技術培訓課程。但村民對於這些致富項目將信將疑,都處於觀望狀態,未能達到預期效果。

脚下有泥,心中有民——记浦北县检察院选派北通镇社根村驻村第一书记朱金辉

召開“以獎代補”宣傳動員培訓會

該如何調動村民的主觀能動性,促使他們積極主動認領項目呢?在思索的過程中,村民張宏基給朱金輝帶來了靈感。張宏基是2015年建檔立卡的貧困戶,但是村委通過給他提供扶貧資金,發放雞苗,邀請專家提供技術培訓,幫助聯繫買家,確保銷售渠道,張宏基於2017年成功脫貧。現在張宏基的養雞場有3000多隻雞,年入十幾萬,已經是村裡的“富戶”。如果把張宏基的事蹟向村民們宣傳,那村民必然受到鼓勵。經過深思熟慮,朱金輝最後在村裡推出張宏基等四個“致富帶頭人”,以榜樣的力量帶動村民們加入。

脚下有泥,心中有民——记浦北县检察院选派北通镇社根村驻村第一书记朱金辉

朱金輝和村支書到貧困戶家裡指導養雞技術

“我認領2畝百香果”,“我申請養殖20頭黑豬”,“我要…… ”果不其然,看到身邊的人富裕起來,村民深受鼓舞。在徵詢貧困戶種養需求意向時,村民們紛紛積極參與,致富帶頭人讓他們看到了自己富裕的希望。

“一個也不能少,我一定要帶她們回學校”

最近,朱金輝遇到了一個棘手的問題:寧家姐妹輟學去廣東打工了!寧家姐妹是社根李子麓人,因為父親早亡,母親早早帶著弟弟改嫁他鄉,兩姐妹平時僅能靠大哥一人外出務工撫養,家境十分困難。之前兩姐妹就有過多次輟學務工念頭,但均被朱金輝等人勸阻。但在今年7月,姐姐讀完初二,妹妹小學畢業後,兩人跑到廣東打工,打算不念書了。

脚下有泥,心中有民——记浦北县检察院选派北通镇社根村驻村第一书记朱金辉

朱金輝給輟學學生做思想工作

教育不但能發展兒童與青年,並能發展將來的社會。社根村要達到真正的脫貧富裕必須得靠年輕的一代。況且九年義務教育是國家根本國策,寧家姐妹必須得完成初中學業。為此,朱金輝和支書等人多次電話動員寧家姐妹回來讀書,甚至派人到廣東做兩人的思想工作,但奈何兩人去意堅決,勸返未果。

要怎樣才能促使兩人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呢?寧家姐妹平時學校成績不錯,結合兩人的家庭情況,朱金輝分析,寧家姐妹輟學最根本原因還是顧忌家庭困難,想減輕大哥負擔。要兩人回來繼續就學,關鍵還是要解決她們讀書的費用問題。為此,朱金輝多次找到學校、教育局商量,最後成功幫助寧家姐妹減免了學校住宿、伙食、校服等費用,讓她們真的能“免費”入學。此外還幫她們成功申請了低保,解決基本生活問題。事實證明朱金輝分析的沒錯,潘家姐妹沒有了學雜費的顧忌,終於重返學校報到。

脚下有泥,心中有民——记浦北县检察院选派北通镇社根村驻村第一书记朱金辉

朱金輝聯合村幹部給姐妹倆做思想工作

教育是國家根本大計。朱金輝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在任第一書記後,成功勸返6名欲輟學學生,義務教育完成率達100%;開展“雨露計劃”幫助12名中高職、本科生完成學業;免費送3名初高中畢業生到欽州市技工學習參加“兩後生”培訓,學習汽車維修、烹飪等技能,提高就業率。此外,朱金輝還利用自己的檢察官身份,在社根的兩所小學、村委多次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學生和村民的法律知識水平。

脚下有泥,心中有民——记浦北县检察院选派北通镇社根村驻村第一书记朱金辉

開展法制宣傳教育

脚下有泥,心中有民——记浦北县检察院选派北通镇社根村驻村第一书记朱金辉脚下有泥,心中有民——记浦北县检察院选派北通镇社根村驻村第一书记朱金辉
脚下有泥,心中有民——记浦北县检察院选派北通镇社根村驻村第一书记朱金辉

入戶勸返貧困生

時間已至凌晨,北通社根村委辦公室的燈卻還亮著。在駐村的日子裡,加班已經成為朱金輝最好的消遣方式。夜靜闌珊時,朱金輝也會想起家中妻兒。自己或許不是一個合格的丈夫和父親,但朱金輝對自己說:“肩負社根村民的信任和希望,至少要做一個合格的第一書記。”燈火下,看著貧困名單上一個個“脫貧”的名字,這是朱金輝最愉悅的時刻。他堅信,全村脫貧致富的日子就在明天。

脚下有泥,心中有民——记浦北县检察院选派北通镇社根村驻村第一书记朱金辉

加班中的朱金輝

脚下有泥,心中有民——记浦北县检察院选派北通镇社根村驻村第一书记朱金辉

送脫貧光榮證書

文字:餘鼕鼕、小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