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買了一千萬的學區房以後

朋友买了一千万的学区房以后

朋友买了一千万的学区房以后

朋友買了一千多萬的學區房以後……

文 | 晚情

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晚情聊育兒(ID: wanqingliaoyuer)

朋友买了一千万的学区房以后

這幾天,有兩位朋友陸續買了杭州的學區房,一百多平,一千多萬,不能按揭,必須全款。

於是,在朋友圈裡積極籌款,有位朋友問我,你們家有沒有學區房?

我笑笑說沒有,以前我根本連生孩子的念頭都沒有,怎麼會去買學區房呢,再說,我也沒有這個實力啊,太貴了。

朋友聽了很替我著急:

別看靈寶現在才幾個月,眨眼就到了上學的年紀了,你得想辦法買套學區房啊,房子好壞不重要,大小也不重要,但你得有一個啊!

我說我不想給自己這麼大的壓力,那些重點學校的學區房,有的已經接近兩千萬了。

朋友勸我:

這不是為了孩子嗎?我們總要把孩子的路鋪好吧,等她長大成人,你就會覺得值得了。

我笑著謝謝她的好意,但真的沒有那種想法。

我認識一位媽媽,他們夫妻倆的月收入一萬出頭,但每個月花在孩子身上就接近一萬了,所有日用品全部都是進口的,她經常和我感慨養孩子太費錢,經濟壓力太大。

而她自己,鮮少買衣服,鮮少買化妝品,兩個人能省則省,日子過得非常苦哈哈。

我經常勸她,孩子的生活是個無底洞,量力而為就行,別讓自己壓力太大。

她不認同:

你要知道現在的形勢,有些奶粉是便宜,但是安全嗎?我敢給孩子吃嗎?我必須給孩子買進口奶粉,我才安心啊!

關於這點,我完全理解,吃進嘴裡的東西,安全第一,這些錢省不了,但養孩子並非只有奶粉一項。

她家的孩子衣服都只買品牌的,而且一買好幾身,玩具也是進口的,尿不溼也是進口的,光這幾項一個月就好幾千的開銷。

加上孩子的早教,其他雜七雜八的費用,一個月一萬有時候都扛不住。

夫妻倆不敢旅遊,不敢請假,不敢生病,過得焦慮不堪。

父母一心給孩子最好的生活,這種心情我完全理解,但我始終不太贊同。

記得剛有靈寶時,很多人對我說:你就做好為孩子付出的準備吧。也有很多人提醒我,別一心只想著自己,多為孩子考慮。

先生當時也跟我討論過這個話題,他問我窮養還是富養?

他說:我要帶靈寶看遍世界,吃遍世界美食,讓她去見世面,以後不會被男人兩個麵包就騙走了,那樣我絕對吐血啊!

我白了他一眼:

那可不一定,萬一她見慣了這世間繁華,到時候看見一個鳳凰男,心生好奇,哭著喊著要跟人家走,你更吐血。

他說:那就窮養,我把她下放到貧困山區,讓她以後看見窮小子就嚇跑。

我哈哈大笑:

那她很有可能一支口紅就被人騙走了,誰叫她從小窮慣了呢!

先生垮著臉問我那到底應該怎麼養。

我說:

平常心養,既不故意剋扣她,也不超能力富養她,我們過什麼日子,她就過什麼日子,我們有什麼樣的經濟能力,她就過什麼層次的生活。

當時很多人斷定,我不可能這麼理智的,到時候看到那個粉粉嫩嫩的孩子,你恨不得把全世界的好東西都給她,你能忍受別的孩子有的,你家孩子沒有嗎?

說說我們的現狀吧!

靈寶出生以後,在吃上我還是比較精心的,畢竟她還小,吃到肚子裡的東西,馬虎不得,但也不是挑最貴的,而是適合她就好,在其他地方,更堅持平常心對待。

比如她的衣服,我一般只備三四身,夠換就行,等長個子了,穿不上了,再添一兩身。

連我媽這麼節省的人都說:我們靈寶的衣服還真心不多,一個抽屜都放不滿。

然而我看見很多家庭,孩子的衣服多得不行,往往還來不及穿,就穿不上了,完全是一種浪費。

對於孩子的玩具也是,看見哪個好,就買回來,結果一大堆東西其實沒什麼用。

如果聽到別人說什麼東西很好,就一定會讓自己的孩子擁有,沒有就覺得自己的孩子已經落後別人了。

如果家裡經濟條件很好,其實也沒什麼,不過是多花幾個錢而已,但如果家裡條件一般,非要超能力去養育孩子,真的得不償失。

父母因為養育孩子經濟壓力太大,變得焦慮不堪,內心缺乏安全感,這種情緒再傳遞到孩子身上,一家人的情緒都處於緊繃狀態。

前幾年,關於窮養還是富養一直爭論不休,最後大家得出富養要在精神上富養,可是關於物質,還是沒有一個定論。

在絕大多數家庭裡,都是這樣的現象:生怕孩子受委屈,最好的東西,先緊著孩子,一家人都可以勒緊褲腰帶,但孩子的生活非富即貴。

去年,有位收入不錯的媽媽感慨一個月收入三萬,都應付不了孩子的暑假,什麼夏令營啊,補習班啊,興趣班啊,一個月就花了三萬五。

然後,這位媽媽就上了熱搜,很多父母發出了同樣的感慨,覺得壓力很大,可是又不得不這樣做,因為父母是孩子的起點啊,不能讓自家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所以很多父母,面對孩子時有很強烈的負罪感,比如自家經濟條件不如別人好,沒有給孩子準備好房子車子,工作太忙,陪伴太少。

可能我比較自私吧,我實在產生不了這種感覺。我認真工作,追求自我,因此少了陪伴孩子的時間,這原本就正常。

孩子是父母人生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

富豪能大手一揮,給孩子一套別墅,中產階級能夠經常帶孩子出國,工薪階層能夠讓孩子衣食無憂,本來就沒有可比性。

否則,普通富豪看見超級富豪,覺得自家孩子受委屈了;中產階級看見富豪,覺得自家孩子受委屈了;工薪階層看見中產階級,覺得自家孩子受委屈了。

於是,充滿了愧疚感:都是爸爸媽媽沒本事,讓你受苦了。

孩子最不需要的就是父母的愧疚感,她需要的是父母心態平和,積極生活,相親相愛,更需要父母身體力行地讓她知道: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不是最富的人,所以有些東西無法給你,我們也不是最窮的人,你不必自卑,你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裡,我們很幸福。

當你有了愧疚心,孩子會第一時間感覺到,他會覺得誰都欠了自己,他不會再感恩任何人,只會覺得自己得到的不夠多。

可以說,父母的愧疚心是養白眼狼的溫床。

當然,父母也不應該有施恩之心,認為我為你付出了這麼多,以後你必須聽我的,你的人生由我安排,你必須出類拔萃,晚年加倍奉養我,才算我沒有白養你一場,否則你就是大不孝。

養育孩子,父母的平常心實在太重要了,父母擁有平常心,才不會充滿焦慮,不會過高要求孩子,不會攀比失衡,不會患得患失,才是孩子真正的福音。

晚情,新晉媽媽,百萬暢銷書作家,雲意軒翡翠創始人,致力於女性自我成長。新書《做一個有境界的女子:不自輕,不自棄》正在熱銷中。代表作《做一個剛剛好的女子》,微博:晚情的小窩,公眾平臺:晚情聊育兒,ID:wanqingliaoyue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