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繪製首張青藏鐵路凍土"CT",填補國內空白,制定「中國標準」!

在很多時候,我們都要面臨人生的“選擇題”,選擇對了、把握住了,則不負年華,不虛此生。但不管做出怎樣的選擇,都應該有自己清晰的成長路徑。

近年來,西安科技大學眾多畢業生選擇在新疆、西藏鋪開新的人生畫卷,他們“把他鄉作故鄉”,紮根西部、服務基層,為祖國的社會穩定和脫貧攻堅奉獻著青春年華。千千萬萬個科大畢業生選擇了服務西部,與其說是去吃“苦頭”,不如說他們是把腳下的路踏得更加堅實了一點。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就是這樣!

他,繪製首張青藏鐵路凍土

一卷世界屋脊上的活地圖:西藏工匠劉爭平

當我們遊覽著、或者看著國家地理上的西藏美景,不難感受到一種安寧和純粹。那些在旅行路上哼著唱著的歲月靜好,其實只因有人默默付出,那就是青藏鐵路的探路者。西安科技大學1989級校友、中鐵一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劉爭平就是其中一位,自1993年畢業後,他先後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國家勘察金獎、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堅守西藏地區工作18年的他,並於2018年1月獲得首屆“西藏工匠”的光榮稱號。他讓更多人對世界屋脊這幅婀娜多姿的山水畫卷愈加觸手可及:萬里捲雲、高原雪域、藏羚羊群、格桑花開。如果沒有像他一樣的“西藏工匠”們數十年如一日的熱忱付出,便沒有如此輕易就能觸摸的西藏美景。

他,繪製首張青藏鐵路凍土

劉爭平畢業證

1989年,風華正茂的劉爭平,包裡揹著錄取通知書,難抑欣喜地邁入了西安礦業學院(西安科技大學前身)的大門,因此算得上是礦院的“90後”。用劉爭平的話說,雖然他的成績一般,但是十分善於舉一反三、勤于思考,稍有不解的疑惑,就經常向自己的老師夏玉成等請教問題。上大學時,他非常喜歡微機課,直到在鐵一院工作後,他從實踐出發用VB編寫了一個繪圖程序,該軟件沿用至今。

他,繪製首張青藏鐵路凍土

與美國專家在青藏公路清水河

2000年,劉爭平來到海拔4500多米的五道梁,在最艱苦的條件下開始工作。初到五道梁的第一天,劉爭平的6個同事就因缺氧被送下來了。第二天,他在洗碗的時候暈了過去,清醒後發現眼睛餘光看不到東西,心裡卻只想著:如果堅持一下,讓人談虎色變的高原也不僅如此。但是這一堅持就是十八年。破舊的民房、僅僅一部衛星電話、周圍含汞量很高的水……能想到不能想到的艱苦環境,這些就是他們的工作環境。

他,繪製首張青藏鐵路凍土

拉日鐵路

劉爭平主持繪製了組織繪製了第一張雅魯藏布江峽谷區1:1萬地溫點分佈圖,為我國凍土勘察設計技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鐵路地熱選線提供了最直觀的依據。青藏鐵路、拉日鐵路、中尼鐵路、新藏鐵路、拉墨鐵路……他用一步步堅定前行的足跡,成為世界屋脊上的一卷活地圖,見證著西藏網不斷向前延伸。

拉日鐵路是西藏自治區重點工程建設項目,是我國目前穿越地熱區間最長、區間地熱溫度最高的鐵路,鐵路經過地熱段長約47公里,探明最高熱泉溫度達88℃。拉日鐵路方案比選、中尼鐵路踏勘,他的足跡走過了日喀則地區的13個縣市。僅2010年拉日鐵路定測期間,他每月全線至少要跑5趟,總共有40多趟,行程近30000公里。踏勘並不是遊山玩水,還要爬雪山、過草地,第一張雅魯藏布江峽谷區1:1萬地溫點分佈圖就是在艱難中“走”出來的。在拉日鐵路方案的比選中,劉爭平通過對現場情況與地質情況的深入研究,為鐵路科學經濟合理地選線提供了詳實的依據,使得沿雅魯藏布江方案從四個比選方案中成為最終的方案。他與設計團隊一道在沿雅魯藏布江南北方案的比選中,根據地質成果的意見,最終採用中方案,較南方案節約投資8891萬元。

他,繪製首張青藏鐵路凍土

拉日鐵路現場配合施工

作為青藏鐵路地質專業負責人,劉爭平全程參與了青藏線的初測、定測、補充定測、配合施工、青藏鐵路總結編撰和通車之後的科研觀測,在和同事無數次調查的基礎上,成功繪製了首張青藏鐵路凍土區的“CT”照片,即1:20萬青藏鐵路凍土地溫分區圖,為凍土設計奠定了基礎。自2000年起,他主持及參與開展了66個科研課題並擔任13個課題組的組長,其中經國家鑑定並應用的科研成果20餘項,創造了重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青藏鐵路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先後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12項,其中青藏鐵路工程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2017年8月主編完成了《高原鐵路勘察設計規範》、《高原鐵路工程施工技術規程》、《高原鐵路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的編撰工作,使得凍土工程技術得以形成國家標準進行推廣,實現了技術工作的規範化和標準化,

填補了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空白,形成了高原凍土工程的“中國標準”。

4663米高海拔的堅守,13年不變的追求:朱振華

他,繪製首張青藏鐵路凍土

朱振華,2004年畢業於西安科技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之後參軍入伍到了平均海拔4663米、俗稱世界屋脊的西藏阿里,一干就是十三年。在那裡,他守衛祖國邊疆,把生死置之度外,義無反顧地把強軍誓言鐫刻在冰峰雪嶺之間。

他,繪製首張青藏鐵路凍土

2005年3月,年輕的朱振華離開西科不過半年,便踏上了前往高原的路。從新疆葉城到西藏阿里的多瑪,830公里的路程他們走了整整7天。由於路況太差,基本沒有任何成型路基,大部分時候都是在戈壁灘上憑著記憶和地貌前進。強烈的高原反應讓他感覺十分不適,似乎下一秒就會支撐不住倒下去,再也起不來,僅僅是從停車場到營區這短短100米的路程他便休息了三次。開始的半個月裡,朱振華始終難以適應高原生活:沒有胃口,吃什麼吐什麼,體重劇減15斤;沒有信號,沒辦法和家人朋友聯繫溝通;甚至沒有洗澡的地方,他在上高原之前洗了一次澡,等到第二次洗澡已經是2006年的6月,整整過了15個月!

他,繪製首張青藏鐵路凍土

他已經記不清有多少次在戈壁灘吃下拌著風沙的米飯,也記不清有多少次在漫天的風雪中為搶險救援機械探路而掉進雪窩子,更記不清他和戰友們為了每一條路基的成型、每一段油路的鋪設留下過多少汗水和淚水。就這樣,經過十餘年的奮戰,他和戰友們以十幾條鮮活的生命和幾乎所有人都有的一身高原疾病的代價成就了夢想。到如今,通往阿里的所有公路都是黑色等級公路,以往每年只有5個多月的通行期現在是全年通車,以往從葉城到阿里需要七天的路程現在只需要一天就可以安全到達。219國道最艱苦的1800多公里路途上的每一處都有他們在守護。隨著道路的暢通,阿里地區的物價下降了46%,由旅遊帶來的經濟效益更是穩步增長。2015年,其所屬的普蘭縣這個人口不到7000的邊境小鎮就創造了1.7個億的淨利潤——他們終於把這條天路建成了支持國防建設的主動脈,促進經濟發展的快車道。而朱振華,也在這裡收穫了屬於自己的愛情。

他,繪製首張青藏鐵路凍土

今年36歲的朱振華年初時經測定得知,由於高原的影響,他的體能已經退化到普通人45歲而且是從未進行鍛鍊的水平。然而,年齡從不是評價一個人青春與否的唯一標準,最重要的是心態,是能否一直保持著那顆當初奔跑在自己選擇道路上的初心。

“把他鄉作故鄉”,紮根和田:魏森

他,繪製首張青藏鐵路凍土

魏森是新疆和田地區洛浦縣布雅鄉黨委委員、精神文明辦主任兼宣傳幹事。2008年9月15日,他前往臨潼找同學,在西安科技大學50週年校慶活動中結緣西科大。後來,一次臨潼15天的培訓,讓魏森更加深刻的認識了西科大,他認為西安科技大學文化底蘊深厚,紮根西部,在艱苦行業默默奉獻,這就是他想報考的院校。在填報志願時,作為軍校地方生的他毅然選擇填下了代碼10704。

他,繪製首張青藏鐵路凍土

2013年,魏森成為了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研究生,師從李金勇教授。他說,有一學期給導師助課的經歷是最大的收穫,期間他還給本科生講過一次課,半年的助教經歷為他以後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魏森還在就業指導中心擔任了3年學生助理,製作邀請函、發邀請函、確認企業信息、接待企業等繁瑣的工作,讓他的組織協調能力、服務意識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在去和田之前,他因為在校期間經歷豐富,被選為赴南疆基層工作培訓班的班長。

他,繪製首張青藏鐵路凍土

2015年臨近畢業,立志成為人民公僕的魏森在各種各樣的公務員考試中度過,甘肅的選調、陝西西鹹新區的考試等,都有他的身影。時任思政部(現馬克思主義學院)黨總支書記的趙雪萍得知他的志向,在和田來陝招公務員時向他推薦了這一工作。他想著去和田做公務員的工作,青春的價值肯定會不一樣,人生也會更有意義,在與父母商量後,他主動背起行囊,選擇了他希望去的和田。

他,繪製首張青藏鐵路凍土

雖然在奔赴南疆時就已做好了思想準備,但現實的艱辛還是讓魏森深呼了一口氣。對於魏森來說,來到和田最難以適應的事情有兩件:時差和氣候。南疆與陝西整整有兩個半小時的時差,晚上11點天才開始暗下來,他的上班時間在早上十點,但卻常常在六七點的時候就醒來。南疆的氣候十分乾燥,稍不注意就容易流鼻血和脫水。理想在前、使命在肩以及家庭的支持,讓他戰勝了艱辛的條件。他說,已經選擇了這一條路,便要一路走下去。來到和田工作後,魏森時刻保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態度,堅持向同事學習,向群眾請教,不斷提升自身工作能力。特別是去年在布雅鄉亞依力幹村駐村工作中,

他擔任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與村幹部、村民同吃、同住、同學習、同勞動,與村民打成一片,真心實意為民服務。參加工作以來,他很快適應基層一線工作,與群眾打成一片,充分發揮專業特長,宣傳群眾、教育群眾、引導群眾、發動群眾,以紮實的工作作風,做好各項工作,贏得了群眾信任。談及未來,魏森會繼續選擇在南疆工作,沿著這條路走下去,將繼續投入邊疆建設,也會在當地成家、培育“疆二代”。

他,繪製首張青藏鐵路凍土

“一個人的一生中總要做些有意義的事,為社會、為國家做自己最大貢獻。”劉爭平、朱振華和魏森,只是西科大千千萬萬個紮根西部、服務基層畢業生的一個縮影,他們很好地體現了歷代西科人勵志圖存、自強不息、頑強拼搏、鬥志昂揚的精神風貌,他們服務西部的選擇是十分有價值和有意義,艱苦歲月的歷練將成為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他們將始終牢記西安科技大學“祖國利益高於一切”的校訓,以“勵志圖存、自強不息”的“胡楊”精神,將祖國和人民的召喚、大學的使命和責任、個人的前途和命運高度統一,在廣闊的舞臺上施展才華,實現夢想。

更多相關資訊,敬請關注頭條號:西安科技大學

(部分來源:西安科技大學新聞網、西安科技大學官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