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25.9萬家培訓機構有問題,家長表示很絕望,然而……

全國25.9萬家培訓機構有問題,家長表示很絕望,然而……

最近,國家開始對校外培訓機構開展大規模的專項治理。這是因為最近幾年教育形勢的發展,導致校外培訓機構迅速蔓延,如火如荼,同時也因為管理跟不上等因素,導致培訓機構亂象叢生。

全國25.9萬家培訓機構有問題,家長表示很絕望,然而……

校外培訓機構現狀如何?

近期,國家對全國各類培訓機構進行了拉網式的摸排調查。

摸排結果是:截至8月20日,全國已模排培訓機構38.2萬家,其中發現問題的有25.9萬家。換言之,將近70%的培訓機構出現狀況。

這個摸排結果是驚人的,但也是意料之中的。

目前,我國課外培訓機構的規模和能量都非常大。有資料顯示,僅2012年,中小學輔導的市場規模超過就8000億元,上課外輔導的學生達1.37億人次,參與輔導機構的教師有700至850萬。

一些做得好的機構,甚至和重點學校“聯姻”:學生必須經過這家培訓機構“佔坑班”的訓練,才能取得進入重點學校的通行證。

全國25.9萬家培訓機構有問題,家長表示很絕望,然而……

孩子在校外培訓機構得到了什麼?

如此眾多的校外培訓機構的誕生,說明培訓市場的需求巨大。據報道,2017年8月,上海市質量協會用戶評價中心發佈了《上海幼兒早期教育(0-6歲)狀況調查》,一組數據說明了校外培訓機構的火爆程度:

數據顯示,有57.1%的家長讓孩子參加了各種類型的早教課程。其中,0至3週歲幼兒中,有39.9%參加過早教課程,4至6週歲孩子就有73.5%參加過。同時,家長們為此付出了不菲的費用,平均每個家庭每年要花約1.8萬元左右,佔家庭年收入的11.9%。

那麼,如此高昂的代價,孩子們究竟得到了什麼?家長們忍痛掏出的補課錢,孩子們卻並不買賬。學習壓力的不斷增加,讓孩子們喘不過氣來。

不少家長髮現,孩子在幼兒園就提前補課,補課的時間佔據了原本應該學會人際交往、獨立自主等能力的時間,孩子或多或少會出現一些心理問題,甚至對自身的能力產生懷疑,厭學情緒、缺乏自信心等問題隨之產生。

有一個典型例子:上海有一名2歲半的小男孩,就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家長為了讓他能上優質幼兒園,連報了5個培優班。結果導致這個原本活潑可愛的小男孩產生了過度焦慮情緒,甚至出現了“斑禿”的現象。這簡直太嚇人了!

有兒科醫生表示,現在一些本來不該在兒童身上出現的病症也提前出現了,比如神經性皮炎、心因性瘙癢等,這些都和精神狀況相關,很大程度上是與學習壓力過大有關。

全國25.9萬家培訓機構有問題,家長表示很絕望,然而……

培訓機構有問題,孩子壓力山大,那麼家長怎麼說?

家長說,我也很絕望啊,我能怎麼辦?現狀就是這樣,孩子抱怨,家長吐槽,但最終絕大多數家長還是會給自家孩子選擇報幾個培訓班。

抱怨歸抱怨,吐槽歸吐槽,學習的壓力仍然在那裡擺著,競爭的趨勢也是更加激烈,只要有人報名,別的家長就會跟著報名。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劇場效應”——在電影院,如果前排的觀眾站起來,後排的人為了看到電影,就不得不也站起來,最終的結果是所有的人都站在看電影。

全國25.9萬家培訓機構有問題,家長表示很絕望,然而……

結語——

目前,雖然國家已經開展嚴查各種校外培訓機構,但教育培訓的市場巨大,因此各類培訓機構仍然還在高速運轉之中,同時還要一大撥人看準了教育培訓市場,也準備投入其中,分得一杯羹。

家長們依然目光火熱地盯著各種培訓機構,恨不得讓孩子學到所有他們認為該學的東西,即使在掏荷包的時候也很肉痛,但絲毫停止不了一次又一次往返於接送孩子到各類培訓機構的腳步。

國家也高度重視這些現狀,近期出臺了《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同時安排部署專項整治行動;同時起草了《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並審議通過。今後,校外培訓機構必須以此為政策依據,不斷規範發展。

你給孩子報了各種培訓班嗎?你認為校外培訓機構該如何規範?歡迎留言並提出您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