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閬中明代「魚翅」現真容 專家稱全國實屬罕見

中國網8月28日訊 8月26日,筆者在四川省閬中市濱江路西段的城市停車場(魚翅廣場片區)建設項目工地施工現場看到:經過近兩個月的挖掘作業,隱藏在地下的明代魚翅河堤終於破土而出,重見天日。石梯、石鎖如同堅固的地下長城再現真容,歷史滄桑厚重撲面而來。

四川阆中明代“鱼翅”现真容 专家称全国实属罕见

挖掘:小心翼翼 人工加機械

“我們前期採用機械作業,發現魚翅位置後立即採用人工作業,清理淤泥棄土,使河堤和魚翅的整體建築風貌得以完整保存!”天都建設公司施工現場負責人鄭偉介紹道。

四川阆中明代“鱼翅”现真容 专家称全国实属罕见

筆者從閬中住建部門獲悉:由於本建設工程地下有古防洪堤工程“魚翅遺蹟”,現階段根據相關資料、現場調査走訪及經過當地群眾口述瞭解到古防洪堤大致位於呈長條形南北走向,長度約300米,朝嘉陵江一側大致呈階梯狀,其厚度及基礎邊界等資料不詳,連續性不詳,完整性不詳,平面佈置複雜,現被場地內上石方堆填掩埋。按照目前的技術和勘察設備無法勘測出古防洪堤(魚翅)的具體區域、範圍及深度,所以施工難度較大。

四川阆中明代“鱼翅”现真容 专家称全国实属罕见

為貫徹落實國家文物保護的法律法規及關於文物保護的有關規定,促進建設施工過程中依法加強對文物保護的管理, 防止文物流失和文物損壞的發生,考慮到機械開挖會造成對古遺蹟的破壞,所以將採用人工開挖土方的方式開挖古防洪堤工程-“魚翅遺蹟”,並將它的文化價值和歷史遺存展現給世人,閬中市制定了詳盡上午建築施工文物保護開挖專項方案。

四川阆中明代“鱼翅”现真容 专家称全国实属罕见

據《四川通志》、《保寧府志》和《閬中縣誌》記載,閬中北郊的蘭家吧至王家嘴一帶,曾今是新石器時代遺址(1981年被列為省文物保護單位) 、巴國都城遺址和漢城遺址所在地,環繞漢城遺址、遺存有1000多米用大石條壘成古代河堤及4處魚翅碼頭。筆者在現場看到,河堤和魚翅清理已經全面結束,目前的河堤和魚翅有100多米長,與地面的深度大概是5米左右,施工隊伍揭開土層2米左右出現魚翅和石梯。河堤的石梯一般為 18 級,每級高度在40釐米左右。

四川阆中明代“鱼翅”现真容 专家称全国实属罕见

價值:文物價值 水利活化石

“ 魚翅沿嘉陵江水流向與河堤呈約40度的夾角並向江心延伸,洪水來襲時,大部分衝擊到“魚翅” 上,“魚翅”把洪水導流到江中心,從而減少洪水對河堤的沖刷,保護河堤。在設計的科學性和保存的完整性上,全國少見,是見證和研究古代防洪水利設施的重要 實物資料!“閬中市文物局考古專家劉富力介紹說。

四川阆中明代“鱼翅”现真容 专家称全国实属罕见

據《四川通志》、《保寧府志》、《閬中縣誌》記載,古河堤是明代萬曆13年,保寧知府周道直,組織民眾築堤數百丈,以捍城北郊,清乾隆、嘉慶、道光年間,又幾經加固,形成以石梯導魚翅的護堤岸,由此該河堤距今已經有四百多年的歷史了。

據瞭解,閬中西北一帶為漢城遺址,後因洪水齧城,城廓漸移東南 。上了年紀的閬中人都知道,上個世紀末,西門這一帶都是蔬菜社的菜地和河壩,大部分的魚翅河堤一直裸露在地面以及江面。隨著當時閬中城市發展進程的推進,地面部分逐漸在城市開發中被掩埋於地下,後來為了保護嘉陵江的生態環境,大力興建水利防洪工程,壘起來的河堤也將魚翅掩埋在地下。數十年過去了,多少人都已經遺忘了它的模樣,年輕一代更是無緣一見。 經過數百年的洪水浸蝕沖刷,其中大部分河堤已經損毀,而今僅餘存千米。本次掘土而出的魚翅河堤共有一百餘米,整體保存較完好,就連數百年前明代工匠所篆刻在石條上的名字都清晰可見。在古代的施工中,為了明確施工部位的施工人員,以及施工責任和質量,每位工匠都會在自己施工的部位留下自己的姓氏或者名字以保證工程質量。石條上清晰可見刻下的“中”字,此字雖然寥寥數筆,卻書寫出了古人的智慧與辛勤。

讓時光倒回到2005年,曾任閬中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的王明奎老先生,首先意識到魚翅河堤的歷史價值與科學價值,向市委市政府建言保護並得到回應。經他多方奔走,在社會各界引起了積極響應。閬中市文物管理所(今文物局)先後邀請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李昭和,社科院中國考古研究所考古專家王仁湘等考古專家對河堤進行了實地考察,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著名的水利考古專家王仁湘在2005年11月12日到實地考察後,十分驚豔的讚歎道:“像這種石梯套魚翅的多功能防護堤,有保存這麼多,這麼完好,在全國實屬罕見。它的獨特之處在於,一是採用疊澀工藝,即用石灰、糯米和桐油粘合的一環扣一環的鎖釦石砌成的護堤相當牢固,防洪、抗洪能力很強:二是弧形魚翅與防護堤唇齒相依具有相當強的洩洪能力;三是石梯還可以代替碼頭,既能停靠船舶,又能方便上下人員及其貨物集散。同時這樣的水利文物在全國僅此一處。”

四川省考古院專家李昭和也認為,像閬中這種多功能的古代河堤,在省內還未發現,很珍貴,很罕見,它是研究古代城池變遷的“活化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一筆寶貴遺產,它完全符合省級文物的標準,如果修復後,還可以申報成為國家級文物。

保護:魚翅公園 呼之欲出

經過老幹部和文史愛好者的奔走呼籲,閬中市於2011年對裸露較多部分長約400多米的“魚翅”進行有效保護,並對當時的濱江路向內改道,建設為現在的魚翅廣場,成為人們遊玩休閒的好地方。其餘的“魚翅”河堤因為修建濱江路暫時性保留掩埋在土地下。

“當得知市委、市政府要用此地修建地下停車場解決城市停車難時,我們再次並建議對遺存的古河堤及其魚翅碼頭全部清理出來,維修後實行原狀保護,並將古河堤與新河堤之間的月牙形場地清理出來,建成漢城遺址公園,並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的高度重視,文物得到重視保護我們感到很欣慰!”王明奎說道。

近年來,閬中市委、市政府把閬中的歷史文化遺存保護提到了更高的高度,確定了堅定不移做保護,多措並舉求發展的整體思路。以保護為先,以傳承為先,在不損壞文物遺蹟原貌的前提下,聚力多層次、深層次的保護、修繕、開發,讓更多真正有歷史、有淵源、有深度的歷史文化遺蹟,成為閬中閃耀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招牌與名片。

“我們將在近期邀請國內知名的文物考古專家、本地文史專家與文物、住建、規劃部門等負責人一起再次座談,圍繞現有的保護方案聽取意見,使古魚翅河堤得到更好的保護!”閬中市住建局有關負責人說道。既要保護好文物,又要開發好旅遊,作好結合文章最為重要。目前閬中市住建、規劃和文物局已經出臺相對完善的保護方案,建設以魚翅河堤為核心的城市停車場32000平方米,建設古遺蹟保護展示區5700平方米,人們可以通過螺旋樓梯,透過玻璃看到呈現出來的魚翅和河堤,地上部分設立閬風亭,與濱江路溼地公園天然一體,使人們在此領略古代閬中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與自然抗爭不屈的精神,必將成為閬中一處全新的旅遊地標。

(張曉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