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專業介紹——商科

相對於人文類專業的“陽春白雪”,商科類專業可能稍顯“下里巴人”。畢竟其起源於近現代,致力於對經濟世界、經濟規律的探索,相對來說可能會“接地氣”一些。商科(Business)其實是一個非常大的概念,實際上是眾多學科的統稱,其以FAME(金融、會計、管理、經濟學)四大學科為代表,同時又包括了商務類專業(國際商務、電子商務)、物流、人力資源管理等主流專業。因此,其所涵蓋專業之多足以令人眼花繚亂,手足無措。實際上,諸高校的經管學院想必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因此現在不少經管學院高考招生時都採用了大類招生的辦法,入學前一年或前兩年先學習一些經管類的基礎課程,當學生對專業有了初步瞭解之後再進行細分,筆者認為此舉對於學院課程設置及學生個人的學業發展來說都是合理的。

何出此言?這是因為無論是修讀金融、會計還是管理,本質上都是對於經濟學思維的延伸與發展,都是對於人類經濟活動規律的進一步探索,都是對於價值創造、價值轉化以及價值實現的進一步挖掘與應用。而落實到學習者的角度來說,每一個商科學生都需要學習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因為其蘊含的經濟思維是整個商科類專業的根本所在。

現代經濟學通常認為誕生於1776年亞當斯密發表的《國富論》(《The Wealth of Nations》),亞當斯密研究“看不見的手”作用下的市場行為,由此起,古典經濟學(Classical Economics) 開始發展。引入了效用、偏好等工具後,馬歇爾等一眾經濟學家在古典經濟學的勞動時間決定價值的基礎上利用供求、邊際工具發展出了新古典經濟學。新古典經濟學所注重的是對個體對象的研究。微觀經濟學,便是古典經濟學與新古典經濟學的總成。

1930年代的全球經濟大蕭條催生了凱恩斯經濟學,也就是所謂的宏觀經濟學的起源,凱恩斯認為“看的見的手”——政府幹預應積極干預經濟。薩繆爾森的《經濟學》綜合了凱恩斯的主張以及新古典經濟學,新古典綜合也成為了一個經濟學的方向。

在經濟學不斷的發展過程中,數學工具不斷被應用,但是數學使得經濟學假設的條件更為苛刻,新古典經濟學藉由數學工具不斷髮展,其擁護者對自己的數學模型堅信不疑,但也有聲音提出應該回歸到經濟學創始初期對市場參與者心理的研究,於是行為經濟學也成為了一個分支,在2000年行為經濟學引入心理學實驗後得到了一次飛躍式的大發展。

而當視角落回當世,經濟學仍在不斷髮展,學派紛繁,理論林立。由此而延伸出來的金融、會計、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等主流專業因其就業範圍看似廣、薪資水平看似高吸引了一大批高分考生,也造就了一番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盛況空前。下面我們不妨來看看這些專業具體學些什麼,能幹些什麼。以下內容僅供參考。

會計

大學專業介紹——商科

會計研究的是資金的運動,是揭開表象描述本質的一種商業語言。

其核心課程包括中級財務會計、高級財務會計、管理會計、財務管理、審計等等。但對於很多人而言,會計僅僅意味著一個職業,其就業方向大抵有會計師事務所(四大、內資所)、企業會計等,CPA、ACCA等證書對於會計從業者而言是相當重要的。然而除卻對口就職角度,會計本身也是商科中的基礎學科(如果說經濟學是商科的理論基礎,那麼會計可以說是商科的技能基礎),在商業領域的發展之中,會計的知識與技能十分必要。就身邊人來說,未來的發展方向繁雜,除了本身會計領域,身邊也有不少師兄師姐進入了諮詢、金融等領域。

管理學

大學專業介紹——商科

管理學是系統研究管理活動的基本規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學。

管理學的目的在於研究在現有的條件下,如何通過合理的組織和配置人、財、物等因素,提高生產力的水平,簡而言之就是管理學研究的是資源配置的問題,經濟學也研究如何配置稀缺的資源,管理學研究的範圍就比較具體了,工商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企業管理、行政管理,都是以管理學為基礎發展出來的具體專業。其核心課程視不同的專業細分各有不同。身邊學管理的師兄師姐實質上就業範圍還是比較廣,基本上可以說各行各業都有,金融、IT、地產、考公…不一而足,更多地取決於個人興趣與能力。

市場營銷

大學專業介紹——商科

市場營銷是在創造、溝通、傳播和交換產品中,為顧客、客戶、合作伙伴以及整個社會帶來價值的一系列活動、過程和體系。市場營銷注重的是培養我們市場分析方法和解決商務問題的技能。其核心課程包括消費者行為學、市場研究方法、服務管理、零售管理、戰略營銷等等。就身邊人來說,其就業方向同樣相當廣泛,快消行業、IT行業產品線、地產等等。

金融

大學專業介紹——商科

金融學是研究價值判斷和價值規律的學科。與經濟學相比較,金融學側重於研究及分析金融市場。

金融學研究的是將“貨幣資金”視作是稀缺資源來研究“跨時間和空間”的資源配置的問題,金融學是經濟學下的一個分支,在英文中,經濟是“Economy”,金融是“Finance”,在國內的專業設置下,二者的課程其實很多是相似的,但在國外的大學裡,二者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學科,經濟學是屬於社科學院的,金融學則是在商學院。從這個方面我們可以看出些許的區別。金融專業的主要就業方向有銀行、投行、證券,這些行業是高薪的代名詞,同時也是人才競爭最激烈之所在。

and

除以上所列外,屬於商科的專業還有不少,在此不再一一列舉。因為你很容易就能發現,在商科範疇下的專業,其課程設置的核心思想都是以經濟學為基礎,並由此延伸開去,或是在不同的場景,或是往不同的方向。同時你也能輕易地發現,從就業角度來看,專業與專業的壁壘並不明顯,讀會計的同樣可以去銀行、諮詢、證券,讀金融的也可以去做財務。究其原因,“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與其說商科學生面向一個行業,更不如說其是培養一種職業。而這種職業的特質則是經濟思維,經濟角度,經濟思考。因此你會發現,為了培養與人溝通、合作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商科課堂會有最多的Presentation;為了感受金融市場的殘酷,商科學生裡會有很多自告奮勇的韭菜;為了接觸真實的市場,商科學生需要大量的實習。究其根本,都是因為經濟思維本來就需要面向現實,面向實踐。

換個角度來看,這種特質也註定了商科課堂相對於其他專業的課堂來說,“含金量”不會那麼地高,甚至可以稱之為“水”。《國富論》出版至今不足三百年,Watts發表實證會計理論不足50年,管理更像是一門藝術而不是科學。這些都告訴你商科課堂遠沒有其他專業來得充實與刺激。

適合的人

在筆者看來,首先,需要你有一定的經濟思維與經濟嗅覺,這個不難,只要出門左轉隨便買一本入門經濟學書籍稍微看一看,是否有感?是否願意用這種思維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舉例來說,中美貿易戰會對哪行哪業造成影響?多大影響?你所能接觸到的信息源是誇大了這種影響,還是掩蓋了這種影響?近期股市的暴跌,金融市場的萎靡與中美貿易戰有關係嗎,如果有,有多大關係?如果這將對中國經濟造成深刻的影響,你又會如何考慮你的志願選擇?

其次,需要你性格外向。商科的核心是利,而利作用的主體是人,人與人的溝通至關重要。面向現實即面向社會,面向社會即面向溝通,如果天生內向,恐怕選擇商科並不會有你想象中那麼有趣。

最後,希望我們選擇專業時都會是理性人,決策的有效性取決於信息與決策機制,努力去減少信息的不對稱,比如關注我們的公眾號。同時多思考,努力思考,鍥而不捨地思考,去優化你的決策機制。相信驀然回首,思考的光輝會照見你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