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城市化大潮中的中國市長

《大同》:城市化大潮中的中國市長

《大同》是一部紀錄片,又名《大同市長》,用鏡頭紀錄大同市長聯彥波的日常工作及他所發動的全市振興工程的情況。一部80多分鐘的紀錄片讓我們看到中國老百姓的實際生存情況,及政府官員的所作所為,更有當人民群眾利益和政府政策相沖突時,雙方的角逐及簡單粗暴的解決方式。

平心而論,大同市長耿彥波算得上是一個好官,有自己的見解,想為一方百姓辦實事。更難能可貴的是讓一個黨外人士扛著攝像機跟拍自己,這是一種寶貴的魄力,也是一種透明化行政辦公的坦蕩和開明。

接受人民監督,完全沒毛病,但在現實中國卻是難得一見的事。

《大同》:城市化大潮中的中國市長

面對城市嚴重汙染和經濟頹敗,曾有1600元文明歷史的大同看起來灰頭土臉。市長做重新振興大同的宏大計劃,50萬人的住房面臨拆遷安置和新工程的具體實施。

在中國城市化進程中,拆遷安置向來是一大難點,雙方利益糾葛,常常形成對立。拆遷,反拆遷,這件事沒少發生悲劇,面對強拆,老百姓有放火自焚的,跳樓的,躺在挖掘機下的……而常常老百姓處於弱勢的一方,受委屈妥協就在所難免。

《大同》並不完全站在弱勢一方,它也紀錄下個別群眾為自身利益謀,在門口堵市長討要利益的行為,鏡頭客觀地紀錄下人性中的幽微細節。

當然鏡頭紀錄更多的是百姓在政府龐大機構前的渺小和無能為力。當法律不能維護正當權利,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時候,所能選擇的只有屈服或者以命相抵。這是引發動盪和悲劇的直接原因。

那麼,問題回到原點上,讓一座城市繁榮興盛的有效做法有哪些?是那些政績工程嗎?是文化設施嗎?恐怕未必。

耿市長所主張的無外乎“文化搭臺,經濟唱戲”,可什麼是文化?一堆古代的石刻壁畫?高大上的畫廊展館?還是刻意保護的城牆文物?我想,這些統統是表面現象,文化的主體應該是人,是人群有文化,才產品那些表象的文化作品。

說到底不是大搞文物修復,修建仿古建築,而應該提升人的文化素養,大興國民教育才是正途,其他的一律是捨本逐末,事倍功半。

《大同》:城市化大潮中的中國市長

可是呢,人民群眾為了娃能上學還要去堵市長的大門。攔轎遞狀紙的戲碼還在新中國上演,在影片中我們還能看到在政府辦公門口下跪的群眾,原來歷史在中國這片熱土是停滯的,悲哀啊。

大同市長確實有幹事之心,怎奈在現實面前,他也感覺無力,執政一方,他很想為一方百姓謀福利,一句“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滿是無奈之情。

已然光怪陸離的中國城市化進程,上演著東方式魔幻,你若想了解它,這部《大同》紀錄片就是一個立得住的縮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