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味兒的教育,是好是壞

以前在網上流行過一句話:上課時候老師跟中間的學生說“麻煩告訴後排的同學,說話小點兒聲,不要打擾前排同學睡覺”。之前只是覺得這是句玩笑話。就算是有這種情況,大概也只是在大學裡邊偶爾出現。最近發現,事態嚴重啊。有的小學都有這種情況。

變味兒的教育,是好是壞

前兩天去一個朋友間喝酒。他上小學的弟弟在玩吃雞遊戲,問他寫作業沒,說寫了。然後我朋友就聊起了他這個弟弟的趣事。他弟弟今年六年級,就是最近要上初中了。開玩笑說是“保送生”。所謂“保送生”就是,只要不自己退學,考多少分都能上初中,普及義務教育了嘛。

這傢伙平常考試還考過個位數,數學語文分數加起來都不到60分。有趣的是,成績下來,倒數第二。家長批評的時候還振振有詞,說村裡那個誰誰誰考了倒數第一怎麼沒批評他呀。真是,這邏輯思維也是絕了。

他小學六年換了好幾次老師。問他是老師走的還是他們把老師氣走的。當時還特高興的說是把老師氣走的。後來,老師真是沒辦法,跟他們說過,你們坐在後面,上課睡覺、看其他書、玩兒都可以,但是別弄出聲音,影響其他同學學習。而且,也從沒檢查他們的家庭作業。

有次,上課直接在後面打打鬧鬧,老師實在忍無可忍,讓叫家長。我朋友去了。我朋友說,本來去的時候是很嚴肅的,結果到那兒的時候差點兒沒憋住笑出來。當時,介紹完發生的事情,教育兩句。有的學生嘿嘿笑笑,有的看著其它地方,甚至有的直接跟老師吹鬍子瞪眼。不把老師放在眼裡,甚至都不把當時在場的家長放在眼裡。

我跟自己的小學老師聊,老師說這也沒辦法。現在不讓體罰學生,碰一下都不行,回家裡一說,有的學生家長就來鬧。別說體罰了,罰站的都沒有。連句重話都不敢說。而且,很多學生家長也並不重視孩子在學校的學業情況。不在乎學業,卻不能讓孩子受委屈。總說老師要向孔子學習,因材施教。可是,有多少個孔子,中國又有多少需要受教育的學生。有多少人又符合所謂“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如果把不符合的老師都踢出教育團隊,那又有多少孩子受不到教育。

教育不單單是學校不單單是老師的責任,教育教育,有教有育。孩子在學校學的是知識,在家裡學的是做人。單純把孩子往學校一送,就放任不管。出事就往學校推。

家長和孩子共同努力,才能教育好孩子,不然就是我們上學時候說的“偏科”、“瘸腿”了。

變味兒的教育,是好是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