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最佳天文圖片8.20-8.26

2018 年 8 月 20 日

上週最佳天文圖片8.20-8.26

寧靜期太陽的活躍日珥

影像提供與版權: Alan Friedman (Averted Imagination)

說明: 太陽為何會如此寧靜呢?隨著太陽進入名為“太陽極小期”的階段,如同預期的,它的太陽黑子與活躍區都會比平常少。今年截自目前為止,在大多數的日子裡,太陽幾乎完全沒有黑子,然而這種異常的寧靜期,卻讓我們有點惴惴不安。相較之下,在2011年至2015年的“太陽極大期”,太陽幾乎天天都有黑子。太陽極大期和極小期的交替週期大約是11年,上個太陽極小期是百年來太陽最寧靜的時期,目前這個極小期的寧靜期會更長嗎?由於太陽活動會影響地球及周圍的環境,然而沒人知道太陽接下來的行為會如何,所以太陽週期背後的物理過程,目前仍是熱門的研究題材。這張攝於三星期前的主題影像,顯示我們的太陽就是在寧靜期,依然很忙碌。由熾熱電漿所構成、有些甚至比地球大的日珥,不斷的舞動,其中尤以位在臨邊的更是輕易可辨。

2018 年 8 月 21 日

上週最佳天文圖片8.20-8.26

靈魂星雲的發光元素

影像提供與版權: Jesús M.Vargas & Maritxu Poyal

說明: 埃塞俄比亞皇后的靈魂孕育著許多恆星。在希臘神話裡,她(卡西歐佩亞)是遠古時期統治上尼羅河 區域的國王之愛慕虛榮妻子。所以更精確的說,在仙后座方向,有個稱為靈魂星雲的大型恆星形成區,其內有數個疏散星團,一個名為W5的大型無線電波源,與一些由年輕大質量恆星的恆星風所吹出的大型泡泡狀空穴。位在6500光年之外的靈魂星雲,直徑約有100光年,經常與鄰近的天體心臟星雲(IC 1805)一同入鏡。這張主題影像,組合自攝於三個不同顏色波段的照片,分別有氫氣發出的紅光、硫發出的黃光、以及氧輻射出的藍光。(Cassiopeia 卡西歐佩亞、仙后座)

2018 年 8 月 22 日

上週最佳天文圖片8.20-8.26

隼鳥2號拍攝的龍宮小行星

影像提供與版權: ISAS, JAXA,

說明: 這個龐大的太空巨鑽,粗估價值超過800億美元。然而,龍宮小行星(162173 Ryugu)只是形似鑽石而已,它的主要成分咸信是鎳和鐵。像龍宮這類的小行星之所以受到重視,原因有數重:其中最重要的,可能是它離地球很近,在遙遠的未來有撞擊地球的風險。以較近期的觀點來說,龍宮所以受重視,是未來或許可以派遣太空船前去採礦,為人類提供新的貴金屬來源。在科學上,龍宮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攜帶有我們太陽系在數十億年前如何形成的資訊,以及為何它的軌道會讓它如此靠近地球。日本的無人太空船隼鳥2號,在今年6月底扺達這顆寬約1公里的小行星。這張主題影像呈現隼鳥2號太空船抵達前未知的表面結構,包括巖塊密佈的原野和撞擊坑。在接下來的3個月裡,隼鳥2號預定要釋放數部探測器,有些將降落在龍宮上,並在表面跳來跳去。在此同時,隼鳥2號將採集少量的龍宮小行星物質,並將樣品送回地球。

2018 年 8 月 23 日

上週最佳天文圖片8.20-8.26

彗星、心臟與靈魂

影像提供與版權: Juan Carlos Casado (TWAN, Earth and Stars)

說明: 在這張攝於8月17日、遠眺北天仙后座及英仙座超過10天區的長焦鏡頭影像裡,左側醒目的天體是賈科比尼-津納彗星的泛綠彗核。 這顆週期彗星,是即將降臨的天龍座 流星雨之母源。 預測將在下個月達到最大亮度的這顆彗星,離地球只有4光分遠,所以是位在這片富星野的前方。 不過,賈科比尼-津納彗星會一直是肉眼不得見的昏暗天體,而位在這片靈敏數位相機視野中心處,色彩繽紛的心臟與靈魂星雲也是如此。 然而。影像右側的成對疏散星團英仙座h與χ,卻是在幽暗地點肉眼勉強可見的天體。 內部嵌著稚齡約1百萬年的年輕星團之心臟與靈魂星雲,每個星雲的寬度都超過200光年,距離則在6千到7千光年之間。 它們是分佈在我們銀河系英仙旋臂上,一個大型活躍恆星形區複合體的一部分。 亦名為雙星團的英仙座h與χ,二者的距離相近。 賈科比尼-津納彗星週期彗星曾有地球的太空船造訪過,在1985年9月,賦予新任務目標的國際彗星探測器曾穿過它的彗尾。(comet 21P/Giacobini-Zinner 賈科比尼-津納彗星)

2018 年 8 月 24 日

上週最佳天文圖片8.20-8.26

梅西葉20與21

影像提供與版權: Ignacio Diaz Bobillo

說明: 亦名為M20的美麗三葉星雲,位在星雲密佈的人馬座之內,是一個小望遠鏡輕易可見的天體。 在這張跨幅1度的影像裡,距離約5,000光年遠的三葉星雲,與右下角的疏散星團M21分享了這片取景佳妙的視野,構成了探索天體對比的多彩案例。 受到塵埃帶分割的三葉星雲,大小約為40光年,年齡則在30萬年左右。 因此,它是我們天空中最年輕的恆星形成區之一,其內的新生恆星和胎星仍然包裹在孕育它們的塵埃和雲氣裡。 而估計距離和M20相當的疏散星團M21,內部的恆星之年齡是遠為年長的8百萬年。 雖然它們分享了這片壯麗的望遠鏡星野,不過,它們二者之間並無明顯的關聯。

2018 年 8 月 25 日

上週最佳天文圖片8.20-8.26

拆解ESO 137-001

影像提供: NASA, ESA, CXC

說明: 離我們約2億2千萬光年遠的螺旋星系ESO 137-001,正跌跌撞撞地穿過龐大的星系團Abell 3627。 在這幅組合哈伯和錢卓拉數據的彩色影像裡,透過前景銀河系眾星見到的這個遙遠星系,位在南天的南三角座之內。 隨著這個螺旋星系以接近每小時7百萬公里的高速前進,它的氣體和塵埃,不斷和稀薄熾熱的星系團物質互撞。當衝撞壓大於星系本身的重力束縛時,這些氣體和塵埃就會被剝除。 在哈伯的近可見光波段數據裡,下風處被剝除的物質聚成的藍色短斑紋之內,已成形的明亮星團即可為跡證。 此外,錢卓拉的X射線數據指出,被剝去的熾熱氣體分佈極廣,形成了向影像右下角伸展的瀰漫暗藍色帶狀結構,其長度綿延超過400,000光年。在喪失大量的塵埃和氣體之後,這個星系未來很難再有恆星誕生。 影像中位在星系ESO 137-001右側的泛黃橢圓星系,就缺乏賴以形成恆星的塵埃和氣體。

2018 年 8 月 26 日

上週最佳天文圖片8.20-8.26

地球的火災

影像提供: John McColgan (AFS, BLM)

說明: 有時候,地球的某些區域會發生火災。 火是一種急速氧化的過程,而氧 又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指標,因此行星上的火 災,就等同是這顆行星有生命的標誌。 在過去,地球大部份的陸地都曾被火焚炙過。 火災雖造成許多悲劇,但在地球上許多地方,它是自然生態循環的一個環結。 大規模、連在地球 軌道上都清楚可見的森林大火,通常是由人或閃電所引發的。 上面這張攝於西元2000年的主題影像,記錄了在美國.蒙大拿州.苦根谷 (Bitterroot Valley) 肆虐的一場大火,飽受驚嚇的麋鹿,因站在河中而逃過了一劫。

由星友空間網從成大物理分站繁體鏡像翻譯,感謝星友空間網的翻譯。


全文排版:天文在線(零度星系)

獲取更多天文和天象信息,請關注微博及微信公眾號天文在線

上週最佳天文圖片8.20-8.2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