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你避免「帶孩子」導致的心臟搭橋手術的良方

幫你避免“帶孩子”導致的心臟搭橋手術的良方

早上忍不住跟駒發火,在樓道里喊得自己都怕。

原因很簡單,到了預計出門的時間,還沒有整理好,好不容易都做好了,出門時說學校的彩泥用光了,要帶彩泥,半路下電梯爬樓梯回家拿,發現有幾包沒有蓋緊幹掉了一些,拿出來重新出門後又提出要拿前幾天新買的彩泥。

都是小事,我們也沒有遲到,7點55進了校門。

昨天也是同樣的時間,我也是很焦急,但駒駒的狀態完全不同,因為昨天是我忘記事情,已經到了地下車庫又返回家,到校時間也是7點55。

這讓我想起一個笑話,爸爸在客廳,聽見啪地一聲碗碎了,心想一定是媽媽打碎的,因為沒有罵人。但我一點也不覺得好笑,想起駒委屈的淚水打轉的大眼睛,再想想肚子裡因為我生氣而不安的小寶,還是有必要把這件事做個覆盤。

認識情緒,是學會情緒表達和接納情緒的第一步。

發火的時候,我知道自己情緒在流動,意識到了情緒,所以第一時間產生了反思,在送駒去學校的路上,跟他一起分析了剛剛發生的事,包括媽媽的狀態,早上應該怎樣更合理的安排時間。他也提出瞭解決的辦法,比如刷牙的時候不去看牆書,因為做事要一心一意。

駒駒從小耳濡目染,很明白這些道理,知道媽媽生氣,發脾氣,是因為媽媽有情緒,問題是媽媽自己的。“要遲到了”這句話,媽媽說得實在太多,但我們從來沒有真的遲到過,只有一次是踩著點進的學校,每次都還有很多小朋友悠哉悠哉地在後面。所以“要遲到了”的緊張感,也是媽媽自己的。

分清楚是誰的問題,才能真正去解決。

既然都是媽媽自己的問題,媽媽就要想怎樣解決。我想到的方法是,重新認識早上出門的時間。通常我會把提前二十分鐘的時間作為最下限,但事實上二十分鐘綽綽有餘,所以我的心理下限可以重新設置的寬泛一點;另外請駒駒配合,畢竟需要留出突發情況的時間,所以請他先把早上該做的事情做好,再安排玩或看書的時間,前提是保證按時出門。

駒駒已經做的很好了,獨立完成早上起床的所有流程,動作其實很快。而我因為之前認識到了自己屬於易焦慮人群,所以也很接納自己對條理和時間的緊迫感,以及不允許遲到的壓力。現在要做的是,請孩子來配合我。

《孩子是如何學習的》裡提到,用成人的方式理解孩子是徒勞無益的,既然我們把孩子看作一個獨立完整的人,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們的世界(起碼要嘗試站在孩子的角度,這個學習過程是需要時間的,畢竟我們已經太久沒有做過孩子)。我們面對的是我們熟悉的世界,而孩子是被拉進了這個世界中,他需要處理和學習的事情其實是紛繁複雜的,我們認為很簡單的事情,在他獨有的發展階段裡,其實很複雜。

我昨天還跟駒駒探討,“爬行動物腦”和“理智腦”,我們一致認為媽媽最近的“爬行動物腦”出現的比駒駒更快(很容易失控),可能跟媽媽特殊的生理時期有關,但媽媽的“理智腦”也恢復的更快(畢竟我佔著發育完善的優勢呢)。

發脾氣並不可怕,如何認識自己的情緒,梳理自己的情緒,找到根本問題並解決它,是我們跟孩子一起學習和成長的必修課。往往大人發火了,並不能養成反思的習慣,而是一味的指責孩子,把責任全部堆在孩子身上,甚至認為是孩子導致大人生氣,這是沒有理性認識情緒的表現。

孩子固然會犯很多錯,怎樣看待錯誤,會對孩子產生深遠的影響。比如出門才想起來要拿彩泥,我可以大聲斥責他,臨出門才想起來拿東西,丟三落四,拖拖拉拉,然後氣呼呼拿完彩泥摔門而去,但這樣孩子只會知道,我做錯了事情,我是拖拉的,粗心的,媽媽生氣了。我也可以跟他一起分析,我們固然可以返回去重新拿,但因此浪費了早上很寶貴的時間,這是不必要的,那麼就要想怎樣解決這個問題。我們一起想出的方法就是,提前一天晚上想一下,並收拾好第二天要帶的東西放在門口。這樣孩子會吸取教訓,自己思考解決辦法,避免同樣的問題發生(哪怕出現反覆也是正常的,反覆就是鞏固)。

家長和孩子一起練習,形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迴路,認識情緒,家長不會動輒發脾氣,

氣得陪寫作業到五年級就去做心臟搭橋(看看心理醫生可能就完全沒必要做手術),日後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也不會只想著我太笨了,我真沒用而止步不前,他不會畏懼困難,而是以一顆平常之心,去思考戰勝困難的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