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距離真正的旅遊名城還有多遠?

商丘距離真正的旅遊名城還有多遠?

文丨葉然(方塘智庫區域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

冬季,對於商丘這座城市來說,是區別於其他地方最特別的城市。其他城市繁榮的旅遊市場大都是從春天的第一股客流量裡醒來,而商丘旅遊真正的春天,則從冬天開始,進入人流最擁擠的時候,也是該地發展旅遊的最佳時期。

當其他地方為引入外來遊客而絞盡腦汁時,商丘在這方面,幾乎不用耗費力氣,就能讓一個景區瞬間熱鬧起來。對於商丘來說,這座城市似乎什麼都有可能缺少,唯獨不缺人,尤其在冬季,春節前後。一同的朋友半開玩笑地說,誰能抓住商丘甚至河南的龐大人口群,那個地方的旅遊幾乎成功了一半。

在流量為王的旅遊市場裡,商丘作為一個地級市,且擁有龐大人口,於諸多中原城市中,佔有絕對的優勢。而且在商丘市內閒庭信步地走上一圈,便會驚訝地發現,這裡人的消費能力會出乎意料。城市裡人的日常生活成了檢驗一座城市是否具有投資價值、投資什麼的先決條件。

1、沉默的商丘全域旅遊

如果說,一年之計在於春,商丘旅遊旺盛的時候,一定是一年之計在於冬。等到春節過後,這裡隨著人口的大量外流,一切便恢復平靜。

所以,對於商丘這座城市來說,暫且不提GDP是否可觀,這座城市的消費力正逐日攀升。擁有著龐大的人口,進而帶來不容忽視的消費力,商丘在全域旅遊上的發力,基本已經到了不得不關注和解決的時候。如果旅遊市場造不起來,商丘市場活力的營造,便會受到不小的影響。

然而,目前商丘在旅遊市場上依然處於萌芽狀態,甚至旅遊對於商丘來說,還無從談起。商丘的旅遊尚且是俗文化的小旅遊,自然風光的景區遊、公園遊,本地人遊本地的旅遊模式。商丘究竟距離一座真正的旅遊城市還有多遠,這值得去探討。

於一家小餐館快速吃完午飯,便叫了一輛車,司機禮貌的問候語,縱使這座城市正值陰冷的雨天,也將人溫暖了一把。還未等我們開口,司機便早前一步,用一口夾雜著商丘方言的普通話,向我們介紹商丘有什麼,什麼地方值得去,什麼地方不可去。

商丘距離真正的旅遊名城還有多遠?

他一定是將我們當作外來遊客來看待的。他說話直接的有些讓人驚訝:“商丘計劃在五年之內成為一座旅遊城市,難度估計不小,我們在這方面已經落後一大截了,感覺啥都在落後,緊趕慢趕,還是趕不上人家的腳步呀。”

哪怕人的一個不起眼的語言和動作,也會成為一座城市服務體系是否完善、城市品質是否可觀的表達形式。從他語言中,能夠看出他對於目前商丘的擔憂甚至不甚滿意。我們問有哪裡值得去,他首先脫口而出的並不是商丘古城一類的歷史遺蹟,而是公園和當地的河流景觀,他把熱鬧的地方當作最受遊客歡迎的景點。

本地人與外來遊客對地方的看待是完全不一樣的。對於商丘這座城市來說,在本地人眼中,對自然景色的傾慕要多於歷史人文。當地方的營銷跟不上時,這裡的人文、歷史資源往往是沉默的,一座古城的價值也便在沉默中永久地站立。

夜宿商丘一家酒店,面對酒店服務員的熱情,我們無不感慨在市場經濟競爭激烈的今天,服務意識正逐漸成為在市場競爭中決勝的關鍵。向服務員詢問當地特色,對方以標準的微笑,回應:“咱們這兒不是旅遊城市,具體有什麼特色,一時間還真不好說。”縱使如此,她也禮貌地回答了商丘古城和火神臺,至於它們是如何的,她卻很難描述起來。

這與開封有著巨大的區別,其酒店服務員會準確地告知:晚上去小宋城吃夜宵,去御街看夜景,白天去古城牆和開封府逛景區......縱使不需要地圖,也能準確地為遊客安排好最佳旅遊路線,如何省時又省錢。

而在這背後,有著巨大差距的是兩城之間的旅遊意識的缺位、文旅產業的繁榮與空洞、文旅資源利用最大化的巨大差距以及全域旅遊背景下,城市定位的問題。

不論如何,對於本地人來說,並沒有從觀念意識裡將商丘這座城市看作旅遊城市,亦沒有將其認作為歷史古城。商丘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定位,對於本地人來說,還只是停留在概念定位上。所以,於商丘而言,要想真正的成為一座旅遊城市,任務還是相當艱鉅。

商丘距離真正的旅遊名城還有多遠?

或許,最難的在如何挖掘和發展大文旅產業之前,也需在觀念、意識上,讓更多的人接受商丘身為一座歷史古城,將如何走向現代旅遊城市這一觀念,以及給城市一個明晰的定位。在全域旅遊背景下,激活商丘作為古城在旅遊市場上的競爭活力。商丘不像開封,在激烈的城市競爭中,從一開始便選擇以旅遊城市作為其發展的主要方向。

2、商丘真的適合做旅遊城市嗎?

縱觀商丘這些年,在城市現代化建設這條路上,走的不遺餘力。走在商丘的新城區,大街道和高樓大廈讓人錯認為走在現代大都市,而老城區一如司機師傅告訴我們的,老城已經拆遷的差不多,是為五年後,商丘建設成為旅遊城市而準備的,住戶已經越來越少。

文化旅遊在近些年越來越熱,商丘的文旅價值時代卻在近幾年才開始走上重塑之路。在這背後,不禁要問:商丘真的適合做旅遊嗎?

目前,商丘的旅遊還停在自然景觀上,遊客主要以本地人和周邊遊客為主,還沒有成為商丘吸引外來遊客主要的流量擔當;雖然歷史人文資源豐富,但是,並沒有充分利用起來,大都處於靜態化分佈。

從2018年公佈的旅遊數據來看,與2016年相比,全年接待遊客增長18.1%,旅遊收入增長19.7%。雖然該數據呈上升狀態,但是,基於當下旅遊熱的整體大環境,這一數據對於商丘的旅遊發展現狀來說,並不是非常樂觀。

只是從服務基礎設施來說,車站作為客流量最大的集散地。然而,商丘火車南站自動售貨機的網上支付功能卻尤其欠缺。之前曾在文章中提到過,商丘的未來一定在細緻,服務要細緻,產業構建要細緻,品牌打造要細緻。否則,將直接影響城市形象的塑造以及旅遊業態的發展。

而且從政府工作報告中所透露的信息來看,商丘整體的政策傾向,並沒有將文旅作為主要核心發展方向,鄉村振興、精準扶貧以及其他非旅遊產業項目成為新的主要方向。在文旅上,商丘的突出項目、優質項目以及特色項目於全國的佔比相對較少。對於商丘來說,缺少的並不是資源問題。在此之前,從我們對商丘歷史資源的梳理來看,屬於商丘古城的故事,其實已經很多,從歸德府到城摞城,從歷史人物到人物故居,等等。

根據有關學者對商丘資源的分析認為,目前商丘歷史人文資源比較多,但分佈比較散亂,且除了商丘古城、應天書院、侯方域故居等歷史遺蹟外,並沒有更多特色突出的歷史古蹟可尋。可以說,商丘一如老城洛陽,都為多朝古都,但歷史人文大都處於“有說頭,沒看頭”的境況。

雖然,洛陽的名字響徹國內外,洛陽牡丹、龍門石窟的叫響,也使得洛陽的旅遊業持續升溫,但是,這並不是洛陽作為歷朝古都應有的榮譽。與商丘相比較,洛陽的文旅之最佳處是對品牌的塑造,進而塑造了洛陽城市新形象。

而且,因為商丘在城市發展政策的傾斜,大都忽略了對歷史人文的宣傳推廣,主要形成了對自然景觀的修建和以便民休閒的公園建設,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城市在文化上的差異化發展不充分的現象。在多方面影響下,屬於商丘古城的旅遊之路,並沒有真正地大步向前過。

由此,若據以上幾個方面來看待商丘作為古城發展的條件,並不適合做旅遊、打造旅遊產品。歷史文化不如長安,古都不如開封,唯有華夏文明可以成為商丘的文化定位,卻沒有可以打造的實實在在的產品資源,若將其定位於漢文化,那麼對於向來以華夏文明為城市文化定位的商丘來說,又的確可惜。

而且,商丘乃至整個河南被提及更多的,是發展農業和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在文旅盛行的環境下,這一長期的認知,或多或少地對城市的文旅發展造成了影響。

從短期來說,商丘發展成為一座旅遊城市,任務相當艱鉅。對於一座旅遊城市而言,它所具備的絕不僅僅是資源稟賦,而是對城市綜合體的考驗:思維觀念、科技創新力、服務基礎設施、產業構建能力、品牌打造、精準的文化定位,等等。但是,屬於商丘這座古城的未來旅遊城市之路,在願望的鋪就下,依然對其充滿希望。

3、商丘的旅遊城市發展之路

有希望還是好的。從諸多不太樂觀的因素去看待商丘未來的旅遊城市發展之路,其路程艱難。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做些嘗試。

首先,將分散的歷史人文資源系統地串起來,以彌補特色、知名歷史人文資源的不足。一如上文提到的,商丘的資源雖多,但是滿地的“珍珠”,缺乏一根堅固、好看又有創意的繩子將其串起來。

另外,商丘雖然歷史資源很多,其本身亦是古城甚至古都,但是名字背後的文化定位和特色產業是比較弱的,只有將散亂和弱化的這些歷史人文資源和產業系統地整理到一個盤子裡,盤子裡的“菜”才能既好看,又好吃。

其次,需加快旅遊基礎服務設施建設,助力即將到來的旅遊城市。不論是從廁所革命的角度看待基礎服務設施建設,還是從其他便利現代人的生活方式來看待,商丘的綜合性服務體系都需要在旅遊城市發展這條路上,迅速成長起來。

再者,商丘的旅遊發展較晚,而且長期以來,客流量大都是以本地人和周邊地區為主,在雅、俗文化的打造上,需三思而後行。從目前來看,以自然景色為主的俗文化發展態勢較為可觀,而且從整個旅遊環境來看今天的旅遊,需要向雅文化傾斜,以俗文化為輔——雅俗共賞。

最後,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出發點發展鄉村旅遊,以為商丘作為古城發展古文化,注入新的生命活力。商丘作為中原城市,主要以平原為主,在土地開發和利用以及田園構建上,有著較好的優勢,而且因為長期以來,整個商丘的發展都以農業為主,如何在鄉村和農業上作出努力,不僅是鄉村治理的關鍵,也將成為商丘建設成為旅遊城市重要的方向。

目前,從商丘提出的打造商丘全域旅遊城市的觀點裡,“聖人文化圈”、元朝歸德城、華商文化、漢梁文化等,都在其中。而對於一個新生的古城來說,文化的全面發展並不有助於旅遊城市的發展,在豐富的歷史、人文資源背景下,如何給城市定位出更清晰、有突出重點的文化資源,是快速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的關鍵。

商丘距離真正的旅遊名城還有多遠?

“遊商丘古都城,讀華夏文明史”是商丘加速發展全域旅遊城市的頭等品牌,然而,在這一品牌下,如何構建實實在在的產業,將品牌轉化成具有實操性的、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是關鍵,需謹慎避免進入打造“有說頭、沒看頭”的文化品牌的誤區。

商丘旅遊的春天,從冬天開始;商丘全域旅遊城市的未來,在四季;商丘的旅遊城市建設之路,道阻且長。

參考資料:馬媛媛《梁園三百里 千年古城池》(特致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