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溪,有一位普通人:以軍人的意志,勵志創業的殘疾人王旭勝

在本溪,有一位普通人:以軍人的意志,勵志創業的殘疾人王旭勝

認識王旭勝,是在2003年,他在單位的浴池一側開了一個只有三四十平米的按摩保健所,機關的同事介紹我到他的保健所按摩,當時只知道他當過兵,腿不好,說話嘮嗑幽默風趣。後來單位浴池改造,他的保健所搬到了距離單位不遠的新城路上一處一樓的民居,一樓的房屋低於道路的路面,偶爾經過,生意清淡的時候,經常看到他擺放一張桌子在院落裡面,宣紙鋪開練習書法。

在本溪,有一位普通人:以軍人的意志,勵志創業的殘疾人王旭勝

去年的春節,路過保健所,看到外面的牆上到處掛滿了寫的對聯和福字,透過玻璃門看他正趴在按摩床上專注地寫著對聯,隨手拍了一些照片,發到了今日頭條上面,他的戰友看到了,告訴他,他到有些不好意思了。

王旭勝,遼寧法庫人,1962年5月出生,1981年11月入伍,服役於本溪市武警部隊,1985年退役,現居住本溪。因為是農村入伍,沒有安置工作,臨時招工進了市交通隊,一干就是十年,後因為自己股骨頭出現問題,不得不離開工作單位。

在本溪,有一位普通人:以軍人的意志,勵志創業的殘疾人王旭勝

說起自己股骨頭問題,他回憶說,在部隊服役的時候,有一次押解犯人,罪犯借上廁所的機會,撬開廁所欄杆,翻窗跳車逃跑,他當時從車廂的窗戶爬出來跳車追趕,列車在高速行進中,當時也沒有感覺到腿受傷,誰也沒有想到十年後從股骨頭上找到了毛病。當時,兩腿雙側股骨頭壞死,拄雙柺活動都很困難,沒有工作,沒有收入,孩子還要上學,家庭的生活重擔全靠愛人打工來維持承擔。屋漏偏逢連陰雨,愛人在家庭的重負和壓力下,也因為腦中風倒下了,後期做了開顱手術也沒有保住生命。

在本溪,有一位普通人:以軍人的意志,勵志創業的殘疾人王旭勝

失去工作,身體重病,失去親人,多重的打擊,並沒有讓曾是軍人的他倒下,聽一些中醫專家講,股骨頭壞死從中醫講根本的原因還是經絡、氣血、寒溼等問題,於是,他買來了針灸按摩書籍,自己開始潛心自學,自己的身體就是試驗田,能觸及的穴位、經絡一點一點的摸索針灸按摩,後背無法觸及的,用釘在牆上的木橛、大樹的凸起、床角、桌角來刺激穴位,靠著意志和毅力,一年後,竟然可以扔掉雙柺,逐漸好轉了。

身體好轉了,便考慮打工養家,到朋友開的浴池做一些零工,一次浴池裡來了一位客人,年齡不大,脫衣服的時候竟然在默默的流眼淚,老王上前關心的問問,年輕人說:“昨天晚上和幾個朋友在外面喝了一些啤酒,可能是窗戶的風吹著了,剛才脫衣服,兩臂都抬不起來了,想想老婆孩子,也不知道啥毛病,所以就哭了”。老王安慰年輕人,泡完熱水澡,幫他看看,老王給年輕人做了按摩,拔了火罐,火罐裡面全是水泡黃水。過了幾天,年輕人買了兩條煙過來感謝他,這堅定了他繼續學習針灸按摩的信心。

在本溪,有一位普通人:以軍人的意志,勵志創業的殘疾人王旭勝

2000年,本鋼設計院的浴池裡面有一處按摩保健所的招按摩師,他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去應聘,試用一段時間後,顧客反映都說好,後來老闆不幹了,轉給了他,自己也當上老闆,可是時間不長,浴池關閉,只好重新找地方,便找到了我們單位的浴池旁的一塊小地方,繼續開了一處保健所。

在本溪,有一位普通人:以軍人的意志,勵志創業的殘疾人王旭勝

自己開了保健所之後,除了繼續自學研究,還多次參加殘聯組織的按摩針灸培訓班,現在自己有國家中級按摩師證書,這些年,帶出了近30名徒弟,先後都學成獨立開了按摩保健所。

在本溪,有一位普通人:以軍人的意志,勵志創業的殘疾人王旭勝

看著汗水溼透衣衫的老王的背影,手裡拿著煙,坐在床頭,抬頭看著牆上自己書寫的條幅,我的內心被他的經歷深深打動。這個身高不到一米七的男人,這樣樂觀,這樣幽默,還有多少故事能讓我去了解他。

在本溪,有一位普通人:以軍人的意志,勵志創業的殘疾人王旭勝

說到書法,他有些興奮,在農村的時候,那個年代大字報滿牆,小學生也要練一練寫大字。老王的母親是國小畢業,看著兒子練毛筆字,教他拿毛筆的正確姿勢,練毛筆字的正確坐姿。過春節,農村家家要寫春聯,只有12歲的他,成了村裡家家戶戶的座上客。這培養了他的寫毛筆字的興趣,後來,一直堅持練習寫毛筆字。

在本溪,有一位普通人:以軍人的意志,勵志創業的殘疾人王旭勝

到了部隊,也是趕上春節寫對聯,自己毛筆字的特長又得到了發揮,還因此認識了市裡面的書法家和喜歡書法了老領導。保健所搬到新城路,生活、生意都走上了正軌,練字的時間多了,對書法的感悟越來越深,字也有了很大的進步。

在本溪,有一位普通人:以軍人的意志,勵志創業的殘疾人王旭勝

老王一邊說,一邊把裝裱好的字拿出來給我展示,其中有參加全市展覽的作品,還有參加省裡比賽獲獎的作品,如數家珍,如臻寶藏。

在本溪,有一位普通人:以軍人的意志,勵志創業的殘疾人王旭勝

在本溪,有一位普通人:以軍人的意志,勵志創業的殘疾人王旭勝

聊到高興處,老王說自己還有唱歌的愛好,一邊說,打開手機,播放用手機錄製的自己演唱的歌曲,有伴唱,有清唱,一邊按摩,還清唱起了劉和剛的《父親》。聲音雄渾,歌聲洪亮,音域寬闊,抑揚頓挫,婉轉深情,還真有一點閻維文、劉和剛軍旅歌唱家的風格。如果不說誰唱的,很容易錯以為是專業歌手演唱的。

在本溪,有一位普通人:以軍人的意志,勵志創業的殘疾人王旭勝

老王高興地說,自己做菜也很拿手,在部隊炊事班當過班長,在市交通隊乾的是食堂的工作,平時也願意研究美食。真期望有機會能品嚐一下老王的美食絕活。

在本溪,有一位普通人:以軍人的意志,勵志創業的殘疾人王旭勝

在本溪,有一位普通人:以軍人的意志,勵志創業的殘疾人王旭勝

在本溪,有一位普通人:以軍人的意志,勵志創業的殘疾人王旭勝

老王現在的愛人老曹說,就看中了他人實在。兩個人因為保健所認識,兩個人分別帶著一個女兒建立了一個四口人的新家,現在兩個女兒都成了家。一天,剛好遇到曹嫂子家的女兒來店裡,我問她:你這個爸爸好不好?女孩兒開朗地說:好!生活中遇到任何事情,都願意聽聽老爸的意見。

在本溪,有一位普通人:以軍人的意志,勵志創業的殘疾人王旭勝

老王很幸福,有兩個女兒的幸福,還有那樣多徒弟的幸福,還有自己愛好書法、聲樂、烹飪的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