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歲老漢納18歲小妾,蘇軾寫了一首詩,他都沒想到會這麼有名

80歲老漢納18歲小妾,蘇軾寫了一首詩,他都沒想到會這麼有名

唐詩宋詞,理想河畔,煦煦和風,白衣立岸。

這是在小解心目中,那些乘風潑下絕美之詞的詩人們的形象,他們好像都是統一的白衣長袖制服,蓄著柔順有序的鬍鬚,手倒揹著,遙望遠方朦朦朧朧的山水,口中吟出一片浪花: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詩人寫詩的目的,大多是為了抒發現世情感,傾注了感情色彩的詩才能稱為好詩,而無病呻吟之句則無情隕落在歷史長河中。然而有一些詩作流傳後世的原因卻沒有遵循這個規律,因為它不動人,卻能以巧妙的應答或有趣的巧合吸引人。

80歲老漢納18歲小妾,蘇軾寫了一首詩,他都沒想到會這麼有名

比如這首蘇軾的打油詩:

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

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其中最後一句:“一樹梨花壓海棠”,是後世非常推崇的經典之筆,單就此句來看,它描繪了一幅早春時節開花的梨樹與海棠樹之間的枝橫交錯,渲染出的氛圍是春天百花開放、生意盎然,讀來十分令人耳目清新,大有春潮之勢。在小解看來,只有“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能與之博弈了!

80歲老漢納18歲小妾,蘇軾寫了一首詩,他都沒想到會這麼有名

然而,從全篇詩作中看,這一美好的印象被打破了,因為開篇就提出“十八新娘八十郎”,這不是老夫少妻嗎,這不是老牛吃嫩草嗎?這樣的組合與後面美好的春意聯繫在一起,蘇軾搞得是什麼鬼?

實際上這就是首打油詩而已,連名字都沒有,除去最後一句點睛之筆,其他三句均比較直白:一80歲的老漢娶了一個18歲的嬌妻,一邊是白髮蒼蒼的新郎,一邊是紅妝素裹的新娘,這一對鴛鴦的洞房之夜,那一定是“一樹梨花壓海棠”了!

“一樹梨花”借喻老漢,梨花開在梨樹的頭上,老漢也白在頭上,這個擬人非常恰當!“海棠”是指初入人世的新娘,像海棠一般嬌嫩迷人!那麼一個“壓”字就點明瞭,這二人在成雙之夜裡,被子裡面將要發生的事情了!

蘇軾的這一打油之作實屬汙啊,可耐不住人家有才,愣是將男女不可言傳之事表現得即浪漫又真實,不愧是大才子!

80歲老漢納18歲小妾,蘇軾寫了一首詩,他都沒想到會這麼有名

其實這個老漢是蘇軾的朋友,名叫張先,他也寫了一首相應的作品:

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紅顏我白髮。

與卿顛倒本同庚,只隔中間一花甲。

但這首詩就完全遜色了,平白直鋪的語言絲毫沒有蘇軾的優雅,亦沒有蘇軾之生動傳神,如果不是和上一首聯繫在一起,恐怕也早就湮沒在煙雲中。不過,張先沒能就此事寫出好詩,可人家娶得嬌妻了,而且是嬌得不行了的妻!

據傳,張先80歲時娶妻,88歲去世,和嬌妻共度了8年,更關鍵的是,他們還生下了兩個孩子!雖然年齡上差距是有些大,但不得不說,愛情這東西玄而又玄,人家就是真愛了,你管人家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