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万顷 鸟飞鱼跃 环境保护让尕海生态画卷美不胜收

近年来,尕海湖及周边湿地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生物的多样性也逐年增加。据了解,每年来湿地的候鸟多达70多种,珍禽达到30000多只,“碧波万顷,鸟飞鱼跃”的景致给“高原明珠”平添几份灵性。

  尕海湖,藏语称“勒加秀姆”,意为“高原神湖”。湖面海拔3480米,水域面积近1000公顷,水最深处约5米,是甘肃省最大的高原淡水湖,蓄水量4800万立方米,最大蓄水量5000万立方米,尕海湖及其周边大片湿地被称为的“地球之肾”,是一颗永不干涸的“高原明珠”。尕海湿地,1982年被国家定为省级候鸟自然保护区,1998年与则岔省级保护区一起合并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尕海湖为核心的尕海湿地是青藏高原东端最大的高原湿地和黄河上游重要水源补给区之一,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黑颈鹤的繁殖区,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黑鹳的重要栖息地,是大天鹅等候鸟迁徙的必经之地和许多雁鸭类等鸟类繁殖地。

近年来,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着力改善尕海湿地生态功能区环境,生态恢复成效显著。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积极配合碌曲县委县政府,组织尕海保护站全体职工主动融合到尕海乡党委政府环境卫生大整治行动中来,以“视线内见不到垃圾”为标准,建立了严格的环境卫生保洁制度,在尕海湖候鸟监测栈道及周边安装了固定垃圾箱,设置了保护生态环境提醒牌,产生的垃圾日产日清。

同时,依托尕海生态监测站,不断完善标识牌等湿地生态及候鸟保护宣传教育设施,加强生态环保宣教,游客及牧民群众的环保意识不断提高,生态保护科普知识逐渐深入人心。

为更好地保护和恢复尕海湿地,尕海则岔保护区管理局还依托国家湿地保护项目,同碌曲县委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得力保护措施:实施了尕玛公路的改道,避免了人为因素对候鸟的惊扰;实施了牧民定居点工程,对居住在尕海湿地核心区的牧民实施了整村搬迁,有效减缓了人居对湿地生态的破坏;实施了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项目,通过禁牧使不断退化的湿地得到休养生息,人畜对候鸟栖息地干扰因素大幅度减少,候鸟栖息和繁殖环境条件不断得到优化。

据了解,尕海湿地周边生态环境的好转使生物的多样性逐年增加。每年来湿地的候鸟多达70多种,黑颈鹤、灰鹤、大天鹅等珍禽达到30000多只。每到鸟类繁殖季节,尕海湿地百鸟翱翔、莺歌燕舞,给高原的夏天增添了无限生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