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稅起征點提至 5000 元 這個人羣最受益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 8 月 31 日表決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根據新法,個稅起徵點由現行 3500 元 / 月提高至 5000 元 / 月。

個稅起徵點提至 5000 元 這個人群最受益

新的個稅起徵點提至 5000 元

此次個稅法修訂的一大變化是,將原先分別計稅的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進行綜合徵稅。

上述 4 項綜合所得的基本減除費用標準(俗稱個稅起徵點)提高到 5000 元 / 月 ( 6 萬元 / 年 ) 。

10 月 1 日起施行最新起徵點和稅率

新個稅法於 2019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2018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最新起徵點和稅率。新個稅法規定,自 2018 年 10 月 1 日至 2018 年 12 月 31 日,納稅人的工資、薪金所得,先行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 5000 元以及專項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依照個人所得稅稅率表(綜合所得適用)按月換算後計算繳納稅款,並不再扣除附加減除費用。

誰最受益?中等以下收入群體

個稅起徵點提高、低檔稅率級距擴大、增加專項附加扣除,多管齊下,老百姓的個稅負擔將會減輕,對於中等以下收入群體來說,尤為受益。

財政部部長劉昆此前在草案說明中指出,按 5000 元標準並結合稅率結構調整測算,取得工資、薪金等綜合所得的納稅人,總體上稅負都有不同程度下降,特別是中等以下收入群體稅負下降明顯,有利於增加居民收入、增強消費能力。

能少繳多少錢?

說了這麼多,到底能少繳多少個稅呢?讓我們來算一算賬。

計算公式如下:

應納稅所得額 = 年度收入 -6 萬元 ( 起徵點 ) - 專項扣除 - 專項附加扣除 - 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由於每個人收入狀況不同,適用的稅率也不一樣,可以享受的專項附加扣除也不一致,所以,每個人的減稅情況也並不相同。

在此,我們以月入 1 萬元(均為工資、薪金所得)進行簡略測算,假設 " 三險一金 " 專項扣除為 2000 元,不考慮專項附加扣除,那麼:

起徵點為 3500 元的情況下,每月需繳納 345 元個稅;

起徵點為 5000 元的情況下,每月只需繳納 90 元個稅。

也就是說,每月可以少繳納 255 元個稅,降幅超過 70%,這樣每個月吃飯時你可以多加很多雞腿了。

多項支出可抵稅

今後計算個稅,在扣除基本減除費用標準和 " 三險一金 " 等專項扣除外,還增加了專項附加扣除項目。新個稅法規定: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支出,具體範圍、標準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確定,並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

為啥起徵點確定為 5000 元?

這是個稅起徵點第四次提高。此前,個稅起徵點自 1980 年確定為 800 元后歷經了三次調整,2006 年提高到 1600 元,2008 年提高到 2000 元,2011 年提高到 3500 元。

財政部部長劉昆說,這一標準綜合考慮了人民群眾消費支出水平增長等各方面因素,並體現了一定前瞻性。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相關負責人解釋:" 雖然有人覺得 5000 元的標準離預想的有一定差距,但是如果大家仔細算一下,這次改革是綜合改革,除了提高 5000 元基本減除標準之外,同時增加了一些專項附加扣除,擴大了低檔稅率的級距。可能你以前適用的是 10% 的稅率,個稅法修改以後就適用 3% 的稅率,這是一個綜合減稅的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