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體驗就是把馬桶變得詩意

節後綜合症最顯著的表現就是喜歡坐著發呆,耳邊傳來隔壁同事噼裡啪啦的鍵盤聲讓我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為什麼她們能這麼快的進入工作狀態?

可惜下一秒自我懷疑便消失了,電腦上顯示著同事剛剛發來的消息:“天氣這麼好,中午吃點啥去?”

為了更好的為午餐做好準備,我移步衛生間坐到馬桶上繼續思考宇宙起源和人生的意義。

用戶體驗就是把馬桶變得詩意

外界因素對於思想建設總是有著深遠的影響,當我用肉體試探了半天冰涼的馬桶圈之後,內心只有一個沉重的話題:眾生皆苦。

生活的沉重壓迫著我無法直立,而屁股下冷漠的馬桶圈更讓人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如此艱難的處境讓人如何釋放沉重的壓力,費勁千般氣力擠出來的成果也不過是個屁而已…

這就極其讓人頹喪。

用戶體驗就是把馬桶變得詩意

有數據稱日本在智能馬桶普及之後直接減少了百分之三十的自殺率,由此可見細微的用戶體驗能改變多大的世界。

總有人說用戶體驗是個好說不好做的東西,但是日本馬桶用實際行動反駁了這個觀點。不需要什麼高端科技,簡單的坐墊加熱智能噴頭舒適風乾幾項功能就足夠。

將便意轉化為詩意,注重用戶體驗的妙處其實就是詩意生活,一坨翔也能玩出風流總被風吹雨打去的意思。單一的馬桶蓋就能提高如此生活品質,風靡世界各地。那一整個家居行業中,到底有多少內容可以挖掘?

用戶體驗就是把馬桶變得詩意

用戶體驗大有文章可做,然而其需要注意的點也太多。就好像水溶性廁紙平日裡乾淨且方便,但是一旦遇見拉肚子的使用者故事就變得悲傷了起來…

所以用戶定位就顯得尤為重要,要細化方向針對下手才能制定最合適的營銷方案。家居格局處處是細節,每一個我們日常司空見慣的事物都可以有不同的解讀方式。枯燥無味的生活也有其詩意的一面,這就是注重用戶體驗所帶來的效果。

用戶體驗就是把馬桶變得詩意

用戶體驗還有一個重要的部分就是塑造與傳播,體驗再好如果做不到口口相傳,效果還是差了很多。例如日本馬桶蓋兒能風靡中國大媽之間,微信公眾號的引導傳播就起了相當大的作用。大量的文章在介紹了產品的同時,還順便塑造了口碑並完成傳播。

所有因注重用戶體驗而火熱的產品,說穿了也就是加載創意融匯詩意,突出產品特點,講述品牌故事並引導傳播。

在今天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輿論易於引發卻難以控制風向,媒體渠道眾多卻很難精準投放。做用戶體驗不但需要注重產品,更要做好專業有效的市場營銷。

至於普通家居公司如何做好?

用戶體驗就是把馬桶變得詩意

當然是選擇專業有效率的廣告營銷團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