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煒教授課題組在超疏水材料領域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學院低碳技術與化學反應工程研究室蔣煒教授課題組在超疏水材料應用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在6月29日當天同時被國際著名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IF=8.097,B級期刊)《Nanoscale》(IF=7.233 ,B級期刊)和《Applied Surface Science》(IF=4.439 ,C級期刊)接收。上述成果是在蔣煒教授的指導下,分別由2016級碩士研究生王耀光、付紅巖和楊超完成。

發表於《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的“A Facile Two-Step Strateg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Mechanically Stable 3D Superhydrophobic Structure for Continuous Oil-Water Separation”(DOI: 10.1021/acsami.8b06877)報道了一種用於快速油水分離的三維超疏水材料可規模化的工業製備方法,即採用商用膠水粘結不同疏水納米顆粒於多種三維多孔基底,即可快速簡便的獲得多種具良好穩定性和重複使用性的超疏水、超親油三維材料。該超疏水、超親油海綿可應用於水錶面輕質油的快速吸收和油-油混合油的高效分離。利用商用膠水柔性固定納米顆粒於三維結構的方法簡便綠色,是一種超疏水材料製備的具推廣價值策略,也為柔性電極、光電催化等領域材料開發提供了一種可供參考的可行方案。

蔣煒教授課題組在超疏水材料領域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發表於《Nanoscale》的“Floatable Superhydrophobic Ag2O Photocatalyst without Modifier and Its Controllable Wettability by Particle Size Adjustment”(DOI: 10.1039/C8NR02581A)提出了一種新型不需外加低表面能改性劑的可調控超疏水顆粒的綠色製備方法,即僅通過結晶過程參數調控,實現浸潤性可變的氧化銀光催化劑的製備,所得超疏水氧化銀光催化劑可適用於疏水塗料、浮油收集、廢油降解,而超親水氧化銀光催化劑則可用於廢水處理。該製備方法是一種不同於傳統超疏水材料製備策略的新方法,消除了具有汙染風險的超疏水改性劑的使用,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為具可浮性材料和非改性超疏水材料的發展提供了借鑑策略。

蔣煒教授課題組在超疏水材料領域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發表於《Applied Surface Science》的“Separation Application of Superhydrophobic Cu Gauze to a Non-Aqueous System: Biodiesel Collection from Glycerol/FAME Two-phase Mixture”(DOI: 10.1016/j.apsusc.2018.06.291)則報道了將超疏水材料應用於生物柴油/甘油體系分離的新應用。該工作採用一種綠色環保的煅燒/改性兩步法制備出具備納米線陣列的超疏水銅網,用於生物柴油/甘油混合物的分離,分離後生物柴油中的總甘油含量滿足國家標準,具工業實際應用前景。該工作將超疏水材料應用推廣到非水體系,是一個拓展超浸潤材料應用領域的有效嘗試,展現了該材料的有效應用領域擴展的廣闊前景。

蔣煒教授課題組在超疏水材料領域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蔣煒教授課題組長期致力於超疏水材料的開發和應用,針對作為科技前沿的超浸潤材料,結合工業實際需求,提出了多種可用於超疏水材料規模化、綠色化生產的製備技術並申報了專利,開發了超疏水材料在實際工業中如造粒、阻垢、破乳、廢水處理等的不同可行應用,並與企業合作推動超浸潤材料的工業化應用。相關研究成果先後發表在《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RSC Advances》《Applied Surface Science》等國內外知名期刊上。

蔣煒教授課題組在超疏水材料領域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