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真正懂得自省的人,都能做到這兩點

導讀: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總有一些人一些事,讓我們銘記於心。它們不會被時間沖淡,時隔多年,它們反倒更加流光溢彩。而這其中,自省,可以說是一種智慧。《菜根譚》至今已有400餘年,卻如一滌清泉,滌去我們心中煩躁的灰塵,化解我們心中的積慮,還我們心中一片寧靜世界。

《菜根譚》:真正懂得自省的人,都能做到這兩點

小編將與讀者們分享一則來自《菜根譚》的經典語錄,一起來學習書中關於自省的智慧。原文如下:

反己者,觸事皆成石藥;尤人者,動念即是戈矛。一以闢眾善之路,一以浚眾惡之源,相去霄壤矣。
《菜根譚》:真正懂得自省的人,都能做到這兩點

我認為其大意如下:一個會經常自我反省的人,無論接觸任何事物,都會使其變為自惕的良藥;而一個經常怨天尤人的人,只要他的思想一動,就會帶來有邪念的殺機。由此可見,自我反省往往是行善的途徑,而怨天尤人卻是罪惡的根源,兩者有天壤之別。

《菜根譚》:真正懂得自省的人,都能做到這兩點

反己者,觸事皆成石藥

能自我反省的人,犯了錯就會把它當做醫治自身的良藥。我認為作者正是想通過這樣的一個比喻來向後人傳達一個道理: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菜根譚》:真正懂得自省的人,都能做到這兩點

歷史上有不少名人都曾十分重視自省,孔子曾說過:“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再比如,我們所熟知的唐太宗,他善於聽從大臣的批評和見解,魏徵曾直諫200多次直陳他的過失,他都酌情采納。

《菜根譚》:真正懂得自省的人,都能做到這兩點

而魏徵死後,唐太宗將愛臣比作鏡子,痛心疾首。我想,唐太宗之所以能開啟貞觀盛世,與他善於納諫自省是密切相關的。所以,真正懂得自省的人,往往都能正視過錯,甚至將其當成前行的良藥,在過錯中,獲得更大的成長。

《菜根譚》:真正懂得自省的人,都能做到這兩點

尤人者,動念即是戈矛

有錯應當自我反省,而不是怨天尤人。如果我們被背其道而行之,不思悔改,整日抱怨,很有可能釀成大禍,甚至成為罪惡之源。有時候,我們不經意的起心動念,卻可能是墜入深淵的開始。

《菜根譚》:真正懂得自省的人,都能做到這兩點

縱觀歷史,法西斯主義無疑是後人議論的焦點。二戰後的的德國納粹,為了擺脫經濟政治危機,走上了法西斯擴張道路,暫且拋開它給世界政治經濟帶來的消極影響,我想,光從人類文明角度來說,它的罪行就已經罄竹難書了,數千萬的猶太人被大肆捕殺,無數的建築,文物等等被戰火摧毀。

《菜根譚》:真正懂得自省的人,都能做到這兩點

再看看今日的社會,仍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生活在最陰暗角落,其中有不少人都是流亡的囚徒,不知悔改,帶著破罐子破摔的心態,繼續危害社會。實在是讓人痛心!

《菜根譚》:真正懂得自省的人,都能做到這兩點

一以闢眾善之路,一以浚眾惡之源,相去霄壤矣

綜上可見,我認為,善與惡的界限其實就在你的日常行為之中。過而能改,自然能創善舉,而將錯就錯,只會害人害己,兩者相比較,其結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菜根譚》:真正懂得自省的人,都能做到這兩點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我想,真正懂得自省的人,應該都能做到這兩點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