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茅山,道教名山,“第一福地,第八洞天”


走进镇江茅山,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耸立在元符万宁宫内的巨型露天老子神像。铜像高33米。令人称奇的是,1998年神像刚一落成,颇具灵性的群蜂飘然而至,在老子的左手掌心下筑起了直径约一米的蜂窝,人们认为,蜂窝天成,寓意海内外宾客蜂拥而至。这尊老子神像盘膝而坐,右手执扇,左手拈须,神态亲切自然,目光慈祥和蔼,仿佛正给人们说法讲经。

茅山是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被道家称为"上清宗坛"。有"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美誉。也是中国六大山区抗日根据地之一。相传汉元帝初元5年(公元前44年),陕西咸阳茅氏三兄弟来茅山采药炼D,济世救民,被称为茅山道教之祖茅山师,后齐梁隐士陶弘景集儒、佛、道三家创立了道教茅山派,唐宋以来,茅山一直被列为道教之"第一福地,第八洞天"。茅山有"山美、道圣、洞奇"之特色。

元符宫所在的茅山积金峰南腰处,公元 1098 年江宁符即所居始建元符观,以供其修道炼法,历时九载于徽宗崇宁五年建成,敕赐“元符观”为“元符万宁宫”。其时建筑壮观,规模宏大,后此宫毁于盗火。现重新修建,主要建筑有睹星门、灵官殿、碑亭、万寿台、三天门、慈航殿、勉斋道院、黄鹤楼、东岳楼与道舍及斋堂以及老君露天神像。


崇禧万寿宫,俗称红庙,位于大茅山峰西北丁公山南,现于原址东侧重建,位于青玉峰南麓。原为南朝时所建,宋敕改“崇禧祠”,延祐六年赐名“崇禧万寿宫”。宫前原有照壁,壁上镶嵌“第八洞天,第一福地”八个石刻大字,旁有昭明太子读书台。宫内原有灵官殿、章台、玉皇殿、三清殿、太元宝殿,祀春三茅真君。宫内道院有复古、威仪、四圣、葆真、三茅、天师、南极、玄坛、东华、三清、七真、三官共12房道院。

九霄万福宫,创建于西汉时三茅真君得道飞升之后,公元1598年,又得敕建殿宇,赐名九霄万福宫。后整个道宫先后被毁。现重建,前有广场,东西各建山门一座,有灵官殿,太元宝殿,二圣殿,有白鹤厅、养真仙馆、迎旭道院等。宫中最为著名的是宋哲宗赐给茅山道士刘混康八件珍宝之中的前四宝——玉印、玉圭、玉符、哈砚。

太极池。池底为黑白阴阳鱼构成的太极图。池内有喷泉。阴阳二鱼目为白黑二只硕大的石球,石球在眼窝喷泉水流作用力下滚动,栩栩如生,实物演示了老子“天下其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的思想。


三天门,门头以上共有四层石雕,一层为二龙戏珠浮雕,二层为石刻三天门横额,三层为五只姿态各异的仙鹤浮雕,四层为梁、檐、脊俱全的石雕门顶。门之正面横额上刻“三天门”三字,为明嘉靖年间所刻,整个石坊建筑浑然一体,雕工精细,古朴大方,是茅山留存下来的重要道教建筑物之一。三天门据说是茅氏三兄弟中的大哥得道升仙的地方。

位於景区大茅峰西北的喜客泉,是茅山十九泉中最著名一眼古泉。泉水冬暖夏凉,水质甘甜,遇旱不涸。明代诗人陈沂曾诗赞曰:“池上一鼓掌,池下泉四溃。问喧沸起,散乱如珠碎。为问何为然,人云此地肺。消息与人通,气动随謦亥。”两千多年前,此处就曾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在茅山老虎岗西北坡林间的山岩之下,有三个大小不一的天轮石灰溶洞。这就是茅山著名的华阳洞、玉柱洞、汕人洞,其中最见钱名的是华阳洞;此洞之口上端坐间石刻有“华阳洞”三个红色大字,每字大约1未见方,笔力苍劲,传为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手迹,壁上另有石刻20余年,隐约可强印均为历代文人星客甚名游洞之后所题刻。


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碑名由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题写,为纪念苏南抗战胜利五十周年,于1995年9月1日落成此碑。1997年除夕之夜,茅山脚下一居民在燃放鞭炮时偶然发现,每当爆竹升空爆炸后,纪念碑上便响起一阵清晰 的"嘀嘀哒,嘀嘀哒……"的军号声,爆竹声一停,军号声即停,爆竹声一响,军号声也随之响起。有关专家均无法正确解释这一奇特现象,从此“碑前放鞭炮,空中响军号”被誉为“世界一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