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代校園民謠知名歌手田華創業,很樂觀也很焦慮

最後一代校園民謠知名歌手田華創業,很樂觀也很焦慮

百度百科是這麼介紹田華的:出生於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陽,曾懷揣理想踏上北漂之路,歷經風雨磨練,成為華語樂壇最年輕的優秀創作人之一。"龍門創將"全球創新創業大賽·中國賽區總決賽中,這位中國音樂人的身影為評委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喜歡校園民謠的人對田華會有更深刻的印象,大地唱片校園民謠系列最後一張公開發行的唱片《2002校園民謠》,收錄了兩首田華創作,和搭檔一起演唱的作品:

《十年》、《明天》。誰能想到,當年意氣風發、唱響全國校園巡演的音樂人十多年後全身心投入到創業大軍中來,這個當時被全國各大電臺音樂DJ認為是羽泉和水木年華的接班人,為實現更多音樂人的夢想投身創業,開始全世界奔走。

北京中關村地鐵站不遠處,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西側的一獨棟二層樓內,我們和田華聊起他的創業夢想。

同屬新千年初的大學畢業生,筆者對校園民謠的明星歌手田華有深層的仰慕之情,聽著他娓娓道出自己的創業理想,描述著聲音大數據形成的全產業生態時的未來場景,為他大局在握及從容不迫的創業節奏深感欽佩。

筆者接觸了幾百個創業者,很少見到像田華這樣看上去一點焦慮都沒有的創業者,講述創業歷程時,那麼平靜而從容。

"焦慮,很焦慮的。"田華連忙糾正我的判斷說,"很焦慮,但自己得調整;很焦慮,但我一直很樂觀。我的樂觀戰勝了焦慮。"

田華的坦誠迅速把我們帶進他的創業情境中。

最後一代校園民謠知名歌手田華創業,很樂觀也很焦慮

當年長髮及腰,唱響大地

田華的音樂經歷不乏驕傲,他參與了中國最後一張校園民謠專輯的製作,專輯裡有兩首自己創作兼演唱的歌,都是田華的作品。2005年最火的時候,所有的電臺DJ都認為田華和他的搭檔是水木年華的接班人。

當年,田華和他的樂隊全國巡迴演出,所到之處,呼叫吶喊聲響徹大地,"有一陣子巡演,臺下聽眾都在嗷嗷叫,恨不得把你的包都給扯掉,褲子給扯掉。"

那些時候的感覺很飄的,有傲氣,老覺得什麼東西都唾手可得。

筆者問,那後來怎麼回到正常生活工作狀態的?

田華回答說:一創業就回來了。"面對粉絲的時候,很多人都是會捧你的。創業了可能去工商局辦個事都很困難"。

音樂真讓人癲狂。田華也組過搖滾樂隊,當時長髮及腰,每天排練十七八個小時不停歇,不覺困累。田華的樂隊最好成績是河南鄭州搖滾樂的比賽冠軍,"我們只擺放兩個小音箱,選個寬闊的地方演出,能讓路都堵塞住。高架橋上的車都不走,在那上面站著看。就憑著我們的小音箱就做到那種癲狂。"

"我記得有一次排練,把牆都弄塌了"。

田華曾榮獲河南省第七屆文化藝術節校園歌手大賽創作、演唱兩項一等獎;首屆校園歌手大賽冠軍;榮獲"亞太音樂榜"優秀新人獎;"魅力河南十大人物"稱號等。

時間流轉到2015年5月21日,田華作為一名標準的創業者再次走進公眾的視線,當天,樂名片科技公司在北京舉行聲音商標研討會。當時的新聞報道稱,樂名片(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成立,填補了中國專業聲音商標製造領域的空白。

最後一代校園民謠知名歌手田華創業,很樂觀也很焦慮

從音樂人到創業者:不斷壯大的"野心"

田華創業,一開始就遇到了忽悠型投資人,說是要投資他,大半年都不籤協議不打款。只是一有空就拉著田華去見客戶,見到客戶就拉著一起喝酒一起到KTV唱歌,到KTV唱歌就點田華的歌曲。

那個老闆總是很驕傲地對客戶說,這個小兄弟就是歌手田華。

在KTV裡聽到原唱歌手的現場表演,那是多麼榮耀的經歷。還好,田華參加完首屆香港國際創客節後,遇到了更靠譜的投資人,見面沒幾天後就簽約打款了,當時投資人只提出了一個要求,希望田華把這件事情做成先驅,不要做成先烈。

田華從小喜歡音樂,自己學開譜,拿著簡譜就能唱,從初中開始就省吃儉用買各種磁帶和音樂教材。談及音樂人創業,田華認為利弊各半,利的一方面是理想化特別重。田華認為,理想化是創業的基礎,並且因為理想化就會更加執著和堅持。"你沒有理想,那不叫創業,可能就是一份是工作。有理想的人去創業,它是真的創業"。

音樂人是絕對的理想化、感性化、敏感化。"創業弊處也是這塊,過於理想化,過於敏感、過於感性。"

樂名片科技公司成立於2015年,簡介是這樣寫的:匯聚了音樂、科技、互聯網、教育、傳媒等領域的專家,一方面致力於聲音商標的創意、設計、製作、推廣,另一方面致力於聲音應用科學技術和設備的研發。

田華的創業初心,是為了讓更多的音樂人能過上更舒適的生活,有更多可以施展才華的舞臺,有更多可以財務變現的方式。

2014年5月1日新施行的《商標法》是田華的創業契機。新《商標法》第八條明確規定:"任何能夠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商品與他人的商品區別開的標誌,包括文字、圖形、字母、數字、三維標誌、顏色組合和聲音等,以及上述要素的組合,均可以作為商標申請註冊。"

田華有近20年與音樂打交道的經驗,看到絕大多數音樂人想憑藉音樂賺得可觀收入並不容易,如果能借助聲音商標這樣的趨勢,提供給音樂人新的創業方向,那一定是大有需求又溫暖人心的事。

最後一代校園民謠知名歌手田華創業,很樂觀也很焦慮

田華的創業想法很簡單,創建一家生產型企業,專門生產音樂商標。

如果只寫歌、唱歌,隔一段時間開個演唱會什麼的,田華的生活過得很自由,應該也會愜意。"但是,人還是有夢想的。第一,我希望給更多音樂人創造一些機會;第二,我看到很多的音樂產品可以再度利用。就像你挖礦一樣的,礦石弄完了,礦石打碎了之後,還可以蓋房子。我想把這些東西利用起來。"

聲音商標以其獨特的形態,可以快速將一個企業的產品或服務與其他企業的同類商品或服務區別開來,有助於消費者從競爭商品中迅速地進行識別、選擇。因此,聲音商標越來越受到國內外企業的重視。

聲音商標的需求量,遠遠大於售賣音樂的量。如果這個通道能打通,音樂人的變現渠道增加許多。

"2015年我們成立公司時開了一個研討會,想做國內首家做聲音商標創制的公司,發佈會後主流媒體幾天後才把新聞發出來,因為它要去確認'國內首家'這類信息。"確認後發現,田華的樂名片科技的確是首家專注做聲音商標創制的公司。

三年來的摸索過程,是田華的"野心"不斷擴大的過程。

2016年田華參加香港首屆國際創客節,做了一場主題演講,當時就有五家投資機構對田華的項目表示出極大的興趣。這給予田華極大的信心,回到國內即找到了一家投資公司,既提供資金,也輸入了不少資源。

在不斷推進過程中,田華髮現,做一家純粹生產型企業,它的體量和未來的發展空間都較有侷限,或者說在成為一家成功的音樂商標生產型公司之初,還有不少工作要補上。

至少先要做聲音數據庫。沒有這個數據庫,商標審核機構沒法比對,畢竟評審機構不可能收到一段音樂註冊商標申請後,就組織一幫音樂專家來評審吧。

現實的情況也印證了這一點。有媒體報道,"目前全國546件聲音商標申請註冊,4年僅成功通過15例"。《成都商報》記者查詢中國商標網得到的數據是,截至2018年4月30日,已有546件聲音商標申請註冊,包括國內大型企業騰訊、京東、酷狗、娃哈哈等,4年時間內,僅有15個聲音商標註冊成功。

在做聲音logo、申請聲音商標的過程中,田華和他的團隊發現:創建聲音大數據庫,需要一個大平臺。

聲音商標與傳統商標的最大區別是,"聲音商標"並非先到先得。它必須是已被使用過,並在公眾中能建立起一一對應的關係,具有知名度的;並且此聲音必須是獨特的。如《新聞聯播》開始曲、好萊塢美高梅電影片頭的獅子吼叫聲等被大家所熟知的,並具有顯著性的聲音標誌都可以被註冊成商標。

國家要求音樂商標要有一定的認知度,這意味著要製造音樂,要搭建起龐大的聲音大數據庫,然後還要把它們推廣出去,這成了一個連綿不斷的產業。

也是田華現在致力於此的領地。

目前樂名片科技的公司願景是,通過建設"聲音商標創制基地"、"聲音商標大數據庫"、"聲音商標全球服務中心"、"聲音商標交易平臺"、"聲音商標檢測比對平臺"等平臺,來填補聲音產業的空白,樂名片立志建成全球最大的聲音商標數據庫。田華介紹,爭取到2018年12月30日,樂名片科技將建成11條生產線,預計2019年年底生產和匯聚至少5萬件不重複的聲音LOGO。

最後一代校園民謠知名歌手田華創業,很樂觀也很焦慮

立足洛陽,打造音樂創客的世界生態

新千年之初,在鄭州各大高校中晉升為超級校園民謠歌手的田華和他的搭檔放棄大學留校的安逸生活,來到了北京,住在一個陰暗潮溼、散發著黴味的迷宮一般的地下室旅館,開始了北漂生活。

起初,由於沒有經驗,積蓄很快就花的只剩1000元,即使如此,田華為了做音樂還花了850元買了新音箱。懷揣150元,這兩個剛滿20歲的小夥子早上五點起床出去找工作。每天吃點饅頭,喝點開水,蘸點鹽。那時既是去酒吧應聘,大部分也是被要求翻唱,而田華堅持要唱原創作品,所以也沒有太多可以演出掙錢的機會。

幸運所至,才華所至,沒過多久,田華和搭檔最終簽約赫赫有名的大地唱片公司,從此步入正軌。

如今,田華在音樂方面可謂功成名就,他的tittle不少。田華是北京奧運會明星志願者,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明星志願者;田華榮獲"亞太音樂榜"優秀新人獎,被評為"魅力河南十大人物",還擔任了公安部中國禁毒基金會理事......如今,田華已然成為家鄉的一張音樂名片了。

"世界再大,抵不過鄉愁。"這是田華在《老家洛陽》專輯裡溫暖人心的一句歌詞。

繼2010年《洛陽牡丹》這首成名曲後,田華創作了不少和家鄉有關的歌曲,音樂是一種表達,也是一種強連接器。有關洛陽的歌曲,田華創作有《洛陽牡丹》《澗西》《老城》《山水田園》《鸞鳥傳說》《一樣的風景》《大河》等,囊括多種曲風,包括中國風、民謠、搖滾等。

田華在洛陽創業,自然更加根深地固了。

最後一代校園民謠知名歌手田華創業,很樂觀也很焦慮

2016年9月22日,全球首家"聲音創客空間"成立發佈會在洛陽國家大學科技園隆重舉行。

"聲音創客空間"由樂名片科技投資建設,是全球首家專業的聲音創客眾創空間。按照田華的規劃,到2022年,樂名片力爭孵化聲音創客團隊3000個以上,孵化產業鏈相關企業300家以上,產業發展規模達到100億元人民幣。目前,該空間已獲得省級眾創空間稱號,正在為打造國家級孵化平臺而升級改造中。

2016年的一天,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時任)萬鋼到洛陽考察,田華作為年輕的創客被推薦給萬鋼部長做了彙報。萬鋼部長的一番話對田華的啟發很大,他說:聲音創客應該為未來的智能化社會做出它應有的貢獻。聲音創客不要侷限於音樂或舞蹈層面,應該上升到助力智能化社會發展,助力人工智能的發展。

此前田華做的是一家音樂製作公司,之後他想到了聲音數據庫,也想著整個聲音產業的規劃。萬鋼部長的一番話,讓田華有了更宏偉的藍圖,比如他想到了聲音DNA庫的建設,他規劃著要更廣泛地把聲音商標數據庫、聲音DNA應用到廣闊的人工智能產業中。

"一步又一步,我們在不斷地自我學習。我們一直處在聲音相關的行業,沒有偏離,我們立志成為聲音應用科學發展的推動者"。田華總結到。

田華更看重普通老百姓能夠應用的聲音產品,樂名片科技也將努力成為一個泛聲音應用產業的企業。

在"龍門創將"的比賽舞臺上,田華講述了自己跟外婆的溫馨感人的故事,他說要是能實現把外婆的聲音DNA保存下來,想起外婆時,能有外婆的聲音陪伴,那是多麼的溫暖。

這樣的運用場景很廣泛,比如,想跟身處異地的孩子聊天,想跟不在身邊的朋友交流,想念去世的親人時來一段對話等,可以達到溝通暢通無阻,那些話語就好像他們在身邊說出的一樣。

田華雖然是一個音樂人,但很早就有產品意識,具備了互聯網思維了。

最後一代校園民謠知名歌手田華創業,很樂觀也很焦慮

2004年田華差點到騰訊任職了。當時騰訊剛上市不久,正四處發掘人才,當時騰訊的一個高管有意招攬田華去負責搭建整個音樂體系、娛樂體系。只是可惜,這份工作要到騰訊總部所在地深圳履職,為了音樂夢想,田華最後還是放棄了,他更願意留在北京。

田華認為,當時和騰訊的高管的一番長談,自己就受到互聯網思維的啟發,之後也一直保持著對高科技與互聯網行業的敏感。所以對3年前自己走上創業之路,一點也不吃驚。

"應該說我是音樂人,但又走在創業路上。期間經歷過不少挫折,好多投資人碰到歷經挫折仍然堅持不懈的創業者,還都挺樂意跟他們合作吧"。田華把自己類比成這樣的創業者,表示團隊一直非常珍惜、謹慎地對待投資人的付出。

2018年8月,田華和他的團隊正為打造首屆國際聲音創客節而忙碌不已,他要把聲音產業相關的軟件、硬件和內容商,都聚集在一起。"我們首次提出來,這些人都叫聲音創客,他們跟別的創客不一樣,都是與聲音相關的。"

"這樣的話,我們就集中了一個特色的、專向的創業領域。我們想做一個聲音創業者的國際化平臺,所以叫國際聲音創客節。"

在國際聲音創客節上,田華會公開發布一部分相對成熟的產品,"細節暫時不做深述,但可以向大家透露一點,我們實際上已經到第7層、第8層了。我們準備了這麼長時間,已經有了產品和產業的佈局。我們即將扔出整個產業的規劃,希望把2019年做成聲音產業的元年。"

……

最後一代校園民謠知名歌手田華創業,很樂觀也很焦慮

第二屆“龍門創將”中國總決賽英國約克公爵安德魯王子、參賽領導、嘉賓與42強選手合影

創業,總是充滿著滿滿的熱情和無限的期望。創業,又總是把人清醒地打到現實的瑣碎之中。回到文章開頭提到的創業焦慮。創業人的焦慮從不缺位。田華說,遇到焦慮時,想辦法解決就好了。

"我這個人,和我們團隊都有一個習慣,說決定要做這件事了,想方設法去完成,比如小時候躺在麥田裡仰望天空做的夢,一個個都實現了,比如目前這個行業既缺人才又缺標準,那麼我們就自己辦聲音創客學院培養專項人才,自己研發企業標準促進行業標準建立。"

(本文為龍門創將創業新星報道系列,作者:邱恆明,財經作家,龍門創將特約媒體顧問,著有《創業大浪潮》、《創業第2課》、《這個星球不配我死》等多部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