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裡超前教育有何危害?等孩子上二年級才會爆發

一直不支持早教、提前教育、贏在起跑線上等觀點,倒不是因為別人這麼說才這麼認為的,而是因為本人一路上學觀察身邊同學學習成績上上下下總結後才認同這觀點。當然幼兒園 小學的時候還具備這思考能力,都是後來回想起來總結的。

現實的確很無奈的,我也是一個4歲孩子的爸爸,到目前為止我還是反對超前教育,只是不知道能堅持到什麼時候,能不能堅持到上小學是個問題。目前也送他去培訓機構,主要是玩、溝通方面培養

不少家長因為擔心孩子上小學跟不上,會在幼兒園階段對孩子進行“超前教育”,然而這種機械式的知識積累也許能換來暫時的優勢,但卻是以犧牲孩子長久的學習興趣為代價。

案例:

武漢的一位媽媽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5年內花了12萬給兒子傑瑞報了17個培訓班,傑瑞5歲時就學完了小學二年級的課程,小托福考試得了全國前三名。據瞭解,小杰瑞每週只能休息半天,每天都要學到9點才回家。

傑瑞上一年級時成績非常優秀,覺得老師講的都很簡單,反而認為其他同學都是笨蛋。到了二年級時,傑瑞的成績卻開始下滑,從班裡的尖子生變成了中等生,漸漸地,他開始厭學、不寫作業、上課走神。

專家指出:超前學習,會讓孩子在剛上一年級時,由於學習過這些知識而在成績上比別的孩子優秀。但孩子上課容易因已經學會了而導致缺乏探索求知的慾望,養成聽講不專注的不良習慣。等上了二年級,孩子的“老本”吃完了,加上學習慾望不強,學習習慣不好,學習會越來越吃力,越來越糟糕。

由此可見, 在幼兒階段就讓孩子過早學習小學階段才能接觸的內容,並不能促進孩子身心的發展,反而會導致孩子進入小學後喪失對知識的新鮮感,產生厭學情緒,直接影響孩子一生的學習興趣。

美國田納西州一項針對公立學前班(相當於我們的幼兒園)調查評估顯示:那些上了學前班的孩子們,在進入幼兒園之後表現出了比沒上過學前班的同齡人更強的閱讀和學習技能,但是當他們進入一年級之後,他們對於上學的態度卻會惡化。

幼兒園裡超前教育有何危害?等孩子上二年級才會爆發

幼兒園裡超前教育的危害,等孩子上二年級才真正爆發

而到了小學二年級,他們在讀寫能力、語言能力、數學能力的測試上表現得更加糟糕。

所以,在幼兒階段, 知識的培養並不是第一要務,如果讓孩子死記硬背一些讓他們不能理解的知識,甚至兩三歲的孩子就開始讀拼音、學漢字,顯然違背了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 孩子們被急匆匆地教導如何坐在桌子前用紙筆寫作業,但這麼小的孩子,顯然缺少這種技能和集中度。

幼兒教育應該重點教會孩子什麼?

1.培養閱讀的興趣

閱讀習慣的養成,是孩子6歲前最重要的學習任務之一。有的孩子上小學後,數學成績不好,究其原因,卻是因為讀不懂題。閱讀能力不僅關係其它學科,更能讓孩子成長為一個有遠見、會思考,內心豐盈的人。

家長應該根據孩子的興趣及年齡為孩子選擇合適的繪本,每天約定一個固定的親子閱讀時間,共享閱讀樂趣,並通過故事中的具體形象,為孩子織就一張美麗的網,讓他們在漫長人生旅途中保持著純真、樂觀的心態。

幼兒園裡超前教育有何危害?等孩子上二年級才會爆發

幼兒園裡超前教育的危害,等孩子上二年級才真正爆發

2.多讓孩子動手“試試看”

家長千萬別小看孩子黏乎乎的手工作品或者“四不像”的塗鴉,這些剪剪貼貼、塗塗畫畫不僅是孩子創造力的最佳展現方式,更是對他們小手肌肉功能的必要鍛鍊。

這種訓練能很好地鍛鍊孩子的肌肉和筋骨,促進手部精細動作的發展,給孩子上學後“寫字”這項任務提供一定基礎。同時,手部精細動作的強化還能促進大腦的發展,培養孩子細心、觀察力和分辨相似事物的能力。

幼兒園裡超前教育有何危害?等孩子上二年級才會爆發

幼兒園裡超前教育的危害,等孩子上二年級才真正爆發

3.訓練孩子的專注力

小學每節課時長約為45分鐘,相比幼兒園時間更長,對孩子的注意力要求更高。很多一年級的孩子上課時坐不住,無法集中精神聽講,喜歡左顧右盼,就是缺乏專注力的表現。

幼兒階段的注意力,主要靠他們感興趣的事物吸引,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帶孩子做運動、陪孩子玩注意力的遊戲來提高他們專注的品質,增強他們的自控力,養成高效的學習習慣。

4.激發孩子的探究欲

每個孩子都有一顆探索世界的好奇心,這種寶貴的探索欲是創造性思維的基礎,是學習和成長的不竭動力。面對孩子的“為什麼”時,與其直接告訴他們答案,不如一起查閱資料,或者在實際操作中獲得知識;面對孩子的“我不會”,不要急著代替包辦,不妨鼓勵換個角度、換種方式重新思考……比起大腦中機械記憶的公式和漢字,這些才是讓孩子受益終身的寶貴財富。

讓孩子提前學習,避免“輸在起跑線上”,但是違背規律的學習,最後帶來的不僅僅競爭中快和慢的問題,而是跑偏方向或者跑反了的問題。

德國憲法命令禁止學前教育,然而德國獲得的諾貝爾獎接近諾貝爾獎總數的一半。通過國家介入,禁止對孩子過早開發智力,避免將孩子大腦變成硬盤,留給孩子大腦更多的想象空間。孩子在小學前“唯一任務”就是快樂成長。

陳鶴琴先生曾在“活教育”原則中指出:“凡是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該讓他自己去做,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該讓他自己想,兒童自己去探索,去發現。自己所求來的知識才是真知識,他自己所發現的世界才是真世界。”

人生是漫漫旅途,教育是慢慢澆灌,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記住龍應臺的一句話——孩子,你慢慢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