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事大學的鵝可培養成「大師」

上海海事大學收養了一隻鵝,還發了錄取通知書,溫暖的舉動,網絡化操作,不圈粉都難。開學前第一課是成功的,提前結束暑假,迫切想歸校看鵝的同學怕是大有人在。

收養一隻鵝,幾斤重的事,都不夠上校內新聞的分量,如今卻風捲網絡。昨個回家路上,央廣新聞都當熱門話題討論,能不能談出大道理不重要,談的開心挺難得,世界因鵝被錄取而多姿多彩。
上海海事大學的鵝可培養成“大師”

別拿豆包不當乾糧,也別拿大鵝不當同學,鵝同學未正式入學,已為學校做出突出貢獻,嫉妒沒有用,今年的優秀學生獎已花落鵝家。上海海事大學宣揚,打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校園,多少校領導講話、工作報告、對外宣傳喊破,外界沒多少人知曉,如今養一隻鵝,竟把這個概念激活了,大家肯定了。

大師輩出的年代,大學與大師是交相輝映的,大師的治學態度、行事風格和有趣故事,與所在大學有效融合,形成大學獨特的氣質,提到朱自清、陳寅恪,自然想到清華,也會帶出一些有趣的事,比如陳寅恪上課總夾一個黃布包袱。上海海事接下來,如能不斷錄取鵝,也會成為一件可長談的趣事。

不知是大師青黃不接,還是大師喜歡深居簡出,亦或是過於高高在上,當代大學裡大師的故事越發稀少。報考大學,難見奔著某個大師、某個學者去的,多奔著211、985,甚至奔著學姐、空調和櫻花。與大師建立交集也越發困難,幸運的,某個大型會議或畢業典禮能與大師合張影,路上偶遇討教一番的奇景恐已寫入歷史。

大學上熱搜的方式也越發奇葩,強項被弱化,缺點被放大,某項學術研究公佈,一本新書寫成諸如此類的,往往雷聲大雨點小,多數人不知。反倒北大校長唸錯一個字,中山大學教授性侵,引來風聲雨聲喋喋不休。大學可以不再高深莫測,但不能淪為三教九流。

大學育人,終歸是通過人來完成,為師者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當為師者陷入性侵醜聞,甚至掉入社會泥潭之中,何來育人化人。有些人畢業證書曬過一次後,深藏起來再不敢示人,因為簽字的校長在反腐大潮中已入獄,昔日的榮譽變成了今日的羞愧。

上海海事大學的鵝同學一時的曝光度,怕是多任校長都望塵莫及,這隻鵝更像一種另類的“大師”,超出常規認識,但適用新環境,有效傳播了大學的理念,使人樂接受,不反感。既然大師難成,不妨另闢蹊徑,鵝能成為“大師”也是幸事一件。(易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