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論疏草 第一章 商品 1.商品的兩個因素(3)

如果把商品體的使用價值撇開,商品體就只剩下一個屬性,即勞動產品這個屬性【

案,這句話其實是順著上面的意思來說的。既然得出了共同的東西,那麼這個共同的究竟是什麼?既然有量的區別,而量必須是附著在一個質上,可是各種的物理化學幾何等熟悉都不是,那這究竟是什麼呢?這裡馬克思的把使用價值撇開,其實更準確的表達應該是把各種具體的使用價值撇開,比如菜刀撇開其可以切菜,麵粉可以撇開其做饅頭,包子。最後只能得出勞動產品這個結論了,除了勞動產品是不能再分析下下去了。這裡其實又導出一個勞動產品的概念。而這在之前也是沒有說的。仍舊是有些突兀。】。可是勞動產品在我們手裡也已經起了變化。如果我們把勞動產品的使用價值抽去,那末也就是把那些使勞動產品成為使用價值的物質組成部分和形式抽去【案,抽去使用價值,就是講使用價值的物質組成部分和存在形式抽去。比如煤球不再是煤炭和原型等等。這裡落實到勞動產品的物質性和其存在的形式性。這是抽象的最為關鍵的一躍,這是脫離有形的,容易感知和理解的物質世界。】。它們不再是桌子、房屋、紗或別的什麼有用物。它們的一切可以感覺到的屬性都消失了【案,感覺的基礎,物質的可感知的屬性,沒有了。這對於以經驗主義見長的英國人,是個很難理解的事情。沒有了物質的可感知的屬性,還怎麼知道它存在與否呢?貝克萊曾經說過存在就是被感知,如果不可感知,那麼怎麼證明其存在呢?這裡確實是非常的危險的。】
。它們也不再是木匠勞動、瓦匠勞動、紡紗勞動,或其他某種一定的生產勞動的產品了【案,有形的勞動產品消失了,體現在這這種有形勞動的具體的勞動也消失了。】。隨著勞動產品的有用性質的消失,體現在勞動產品中的各種勞動的有用性質也消失了,因而這些勞動的各種具體形式也消失了【案,這是一句過渡句,從勞動產品的抽象屬性最終落腳點是講具體勞動形態也抽去,從而得出下面的抽象勞動的概念。如果具體來說,馬克思的思想環節是:有具體使用價值的商品(有具體勞動凝結形成的勞動產品)——抽去商品的有用性,即使用價值(勞動產品)——同時抽去勞動產品上面的具體的勞動——無差別的勞動產品,和無差別的勞動。這裡馬克思差一個定義,就是商品必須是勞動產品,即經過人類勞動進行改變的用來交換的物品。】。各種勞動不再有什麼差別,全都化為相同的人類勞動,抽象人類勞動【案,這是結論。什麼是抽象勞動?就是沒有差別的,相同的人類勞動。這裡的重點概念,一個是沒有差別,相同,另外一個是人類。只有在人類的這個概念限定下的勞動,才可能是抽象勞動。但是,沒有解釋為什麼是人類勞動這個範疇。按說這裡該解釋下的。雖然我們可以假設商品交換已經世界化了,當然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也確實 是這麼寫的,但是考慮到這裡畢竟是研究英國而用的又是德文,德國比英國差很多,所以一下從商品交換價值蹦到人類勞動,細讀還是有些突兀。(這些行文中的感覺,你非得一句一句扣著讀不行的。否則你不知道,會滑過去。錢鍾書曾說南宋有個人說,讀書必須像一個老吏,來讀案卷那樣,一個字都不能放過。)到此,抽象勞動這個概念就破土而出了。如果我們現在仔細梳理下,馬克思的思路,基本上是從商品入手,然後解釋商品的特點(外在對象性),可以自己的屬性滿足人的需求。而後分析這種有特定屬性的物(又分出質和量兩個角度),而後從物的有用性導出商品的使用價值,接著從使用價值引出交換價值,從交換價值引出交換價值中包含著一個抽象的東西,再從抽象勞動產品,得出抽象勞動。
】。

資本論疏草 第一章 商品 1.商品的兩個因素(3)

現在我們來考察勞動產品剩下來的東西【案,前面只是推出交換價值背後隱藏著這個抽象勞動,現在來分析這個抽象勞動是什麼東西。畢竟,前面貌似將商品抽只剩下空氣了。】。它們剩下的只是同一的幽靈般的對象性[注:對象性的原文是《Gegenständlichkeit》,意思是:客觀現實性,客觀存在的東西。——譯者注]【案:對象性,就是必須存在的。沒有人買的商品,超出了實際需求的商品,其實就是沒有了對象性的商品——他沒有客戶作為對象。馬克思的這個解釋本身就是一個矛盾,幽靈,現實不存在,只存在於童話和鬼故事裡,似有似無,讓人說不清。但是這種幽靈卻是對象性的存在,就是說這個幽靈是真的存在。這就好比佛學說的空空的概念。空本是佛學的最高思想了,但是,有人還要連空也空,因為沒有空的空,可能是有的空,或者說是空的有,也就是說雖然佛家上空,但是空卻有,反倒與空相矛盾了,所以空空。】,只是無差別的人類勞動的單純凝結【案,抽象勞動是人類勞動的單純凝結,這句是對前面的小結,承接上文,但是又有發展,就是這個單純凝結四個字。抽象勞動,無差別勞動,並不是將勞動抽象沒有了,只是將具體的勞動形式忽略過去而已,但是人類的勞動還在。

】,即不管以哪種形式進行的人類勞動力耗費的單純凝結【案,推出人類勞動力的概念。這個概念之前也是沒有的。其實這些概念我們知道都是非常重要的概念。】。這些物現在只是表示,在它們的生產上耗費了人類勞動力,積累了人類勞動【案,這句話是強調,總結,重複(重複就是為了強調)。我們可以理解為這些物品現在只是個符號,象徵,象徵著人類的勞動的凝結。所以,這些物品本身是什麼並不重要。】。這些物,作為它們共有的這個社會實體的結晶,就是價值——商品價值【案:導出價值,即商品價值這個概念來。注意,這裡在文意上又有一個提升,前面一句是說這些物只是表示積累了人類勞動,現在換了角度了,說的是“社會實體”的結晶。價值是“社會實體”的結晶。貌似社會實體在這裡等於人類這個範疇了。社會實體,按照正常理解就應該是社會。社會也是不能在繼續分割的,社會必須是整體。如果一分割,那麼社會就不存在了。但是很明顯,社會這個範疇大於人類勞動這個範疇。社會當然是由人組成的。社會是人的總和。我們一般還是不把人類和社會混用。人類這個概念肯定更為單純。
】。

資本論疏草 第一章 商品 1.商品的兩個因素(3)

我們已經看到,在商品的交換關係本身中,商品的交換價值表現為同它們的使用價值完全無關的東西。如果真正把勞動產品的使用價值抽去,就得到剛才已經規定的它們的價值【案,總結前文,開啟下文。】。因此,在商品的交換關係或交換價值中表現出來的共同東西,也就是商品的價值【案,這裡又有點跳躍了。上句說使用價值抽去,就得到價值,而這句忽然從交換關係,交換價值出來了。其實如果在上句中加個括號(),標明,使用價值出去,交換價值就自然抽去,這樣,交換價值背後的東西就是價值了。這樣說來,意思可能更順些。這裡重要的是交換價值是價值的表現這個定義。我想著才是馬克思單獨拿出來說的原因。畢竟使用價值並不直接隱藏價值,而是交換關係下的交換價值才會隱藏價值。】。研究的進程會使我們再把交換價值當作價值的必然的表現方式或表現形式來考察,但現在,我們應該首先不管這種形式來考察價值【案,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到此,價值這個重要概念就推出來了。】。

可見,

資本論疏草 第一章 商品 1.商品的兩個因素(3)

使用價值或財物具有價值,只是因為有抽象人類勞動體現或物化在裡面【案,總結上面的意思。鋪墊下面的。】。那末,它的價值量是怎樣計量的呢【案,提出問題。也就是下面的主要內容。】?是用它所包含的“形成價值的實體”即勞動的量來計量【案,用勞動量來計量。由於質是一樣的,那麼所剩下的自然就剩下量了。質量的尺度和關係在此出現。

】。勞動本身的量是用勞動的持續時間來計量【案,勞動量是由勞動時間來計算。推出勞動時間。】,而勞動時間又是用一定的時間單位如小時、日等作尺度【案,時間的尺度,標準等。是衡量勞動時間的細化。比如加班一個小時可以算加班,加班半個小時不予結算這樣的規定就要用到。】。

可能會有人這樣認為,既然商品的價值由生產商品所耗費的勞動量來決定,那末一個人越懶,越不熟練,他的商品就越有價值,因為他製造商品需要花費的時間越多【案,有趣的話題。但是也是必然會出現的。這在寫作上又屬於宕開一筆,斜插入的話題。】。但是,形成價值實體的勞動是相同的人類勞動,是同一的人類勞動力的耗費【案,這裡正式提出形成價值實體,就是價值,是同一的人類勞動。它不是部分人的勞動。也不是部分國家民族的。在馬克思這裡我們可以忽略這些的存在。這是一個論斷。】。體現在商品世界全部價值中的社會的全部勞動力【案,馬克思又換個角度,說法是商品世界——這是對全人類勞動的一個更為具象的表達:這個全人類必須是在商品世界中,所有的人都得參與商品交換、商品生產。】

,在這裡是當作一個同一的人類勞動力【案:這裡是將所有人的勞動當作一個人的勞動,所有的勞動力當作一個勞動力,所有的人當作一個人。比如軍隊閱兵中的士兵,雖然他們有很多人,但是步調卻是如一個人一樣的整齊劃一。這是最為明顯的可以說明很多人是可以當作一個人的例子。機器和化大生產下的工人其實也是如此,人只能跟隨著機器的節奏運動。】,雖然它是由無數單個勞動力構成的【案,關鍵在於此時的人雖然很多,但是他們的行為卻是一致的。】。每一個這種單個勞動力,同別一個勞動力一樣,都是同一的人類勞動力,只要它具有社會平均勞動力的性質,起著這種社會平均勞動力的作用【案,個人的勞動具有社會平均勞動的象徵。個人,平均化,整體一致性。這是裡面的邏輯。個體只有經過平均化這個中介才能代表整體,否則是不能代表整體的。】,從而在商品的生產上只使用平均必要勞動時間或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案,這裡又加了必要兩個字,推出兩個新概念,平均必要勞動時間和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馬克思認為這是一碼事。】。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製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
案,這是定義,其實這是在解釋為什麼是必要,不過是在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而已。】。例如,在英國採用蒸汽織布機以後,把一定量的紗織成布所需要的勞動可能比過去少一半。實際上,英國的手工織布工人把紗織成布仍舊要用以前那樣多的勞動時間,但這時他一小時的個人勞動的產品只代表半小時的社會勞動,因此價值也降到了它以前的一半【案,當時的例子。】。

因此【案,進一步的結論。】,如果生產商品所需要的勞動時間不

資本論疏草 第一章 商品 1.商品的兩個因素(3)

變,商品的價值量也就不變【案;這就是計量價值量的方法。】。但是,生產商品所需要的勞動時間隨著勞動生產力的每一變動而變動【案,變動。變動更接近現實。】。勞動生產力是由多種情況決定的【案:勞動生產力的計算。】,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練程度【案;參考項目1.機械化的發展和當今無人化的出現,這點日已不重要了。】,科學的發展水平和它在工藝上應用的程度【案:參考項目2,科技的因素。】,生產過程的社會結合【案,參考項目3,這需要很多複雜的因素才可以。比如完整的生產鏈。這點當今美國就做不到,很多企業就不能從中國搬走,離開中國的生產鏈,就不能完成生產。這就是社會結合。企業不是想搬走就搬走。】,生產資料的規模和效能【案:參考項目4,涉及到市場,礦物的天然儲存等等。當然也涉及到開採的能力。規模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這是小國家做不到的。當然人口小國也不行,比如澳大利亞和加拿大,人口太少了。】

,以及自然條件【案,參考項目5.】。例如,同一勞動量在豐收年表現為8蒲式耳小麥,在歉收年只表現為4蒲式耳。同一勞動量用在富礦比用在貧礦能提供更多的金屬等等。金剛石在地殼中是很稀少的,因而發現金剛石平均要花很多勞動時間。因此,很小一塊金剛石就代表很多勞動。傑科布曾經懷疑金是否按其全部價值支付過。[29]至於金剛石,就更可以這樣說了。厄什韋葛說過,到1823年,巴西金剛石礦八十年的總產量的價格還趕不上巴西甘蔗種植園或咖啡種植園一年半平均產量的價格,雖然前者代表的勞動多得多,從而價值也多得多。如果發現富礦,同一勞動量就會表現為更多的金剛石,而金剛石的價值就會降低。假如能用不多的勞動把煤變成金剛石,金剛石的價值就會低於磚的價值【案:小麥和金剛石的例子遺憾的是珍珠現在可以人工養殖,前門大柵欄成盆在出售。】。總之,勞動生產力越高,生產一種物品所需要的勞動時間就越少,凝結在該物品中的勞動量就越小,該物品的價值就越小。相反地,勞動生產力越低,生產一種物品的必要勞動時間就越多,該物品的價值就越大。可見,商品的價值量與體現在商品中的勞動的量成正比,與這一勞動的生產力成反比【
案:這就是著名的勞動價值律。是馬克思主義的定海神針,是我們分析經濟現象的出發點。離開勞動價值論來分析經濟現象,必然掉到泥溝裡去。否定,漠視勞動價值論,是典型的反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表現。】。[注:在第一版中接著有這樣一段話:我們現在知道了價值的實體。這就是勞動。我們知道了價值的量的尺度。這就是勞動時間。價值的形式(正是它使價值成為交換價值),有待分析。現在先要較詳細地闡明那些已經發現的規定。——編者注]

一個物可以是使用價值而不是價值【案,這最後的部分是補充性的內容。】。在這個物並不是由於勞動而對人有用的情況下就是這樣。例如,空氣、處女地、天然草地、野生林等等。一個物可以有用,而且是人類勞動產品,但不是商品。誰用自己的產品來滿足自己的需要,他生產的就只是使用價值,而不是商品。要生產商品,他不僅要生產使用價值,而且要為別人生產使用價值,即生產社會的使用價值【

案,這裡對商品解釋的比較清楚。】。{而且不只是單純為別人。中世紀農民為封建主生產交代役租的糧食,為神父生產納什一稅的糧食。但不管是交代役租的糧食,還是納什一稅的糧食,都並不因為是為別人生產的,就成為商品。要成為商品,產品必須通過交換,轉到把它當作使用價值使用的人的手裡。}[注:第4版注:我插進了括號裡的這段話,因為省去這段話常常會引起誤解,好象不是由生產者本人消費的產品,馬克思都認為是商品。——弗·恩·]【案,恩格斯的這個補充非常好。只有交換的勞動產品才是商品。】最後,沒有一個物可以是價值而不是使用物品。如果物沒有用,那末其中包含的勞動也就沒有用,不能算作勞動,因此不形成價值【案,這幾句話的前提是物。妓女也有用,但不是商品。雖然我們說是皮肉生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