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業復甦:電商和粉絲經濟成服企轉型突破口

通過近年來的積極轉型,國內服裝業整體呈現回暖跡象,大部分服裝類上市公司都交出了一份靚麗的業績報告。統計顯示,在已披露2017年業績預報的41家服裝類上市公司中,有39家公司預盈,其中有8家服裝類上市公司預計淨利潤實現翻番。

服裝業復甦:電商和粉絲經濟成服企轉型突破口

伴隨千禧一代消費者的崛起,粉絲經濟和電商已成為服裝企業轉型的重要突破口。與此同時,國內企業紛紛開啟海外“買買買”模式,很多消費者耳熟能詳的國際大品牌已經被國內企業收入麾下。

美邦服飾仍在虧損

招商證券行業分析稱,休閒服飾行業的龍頭公司自2017年第四季度以來複蘇趨勢明顯,適銷度和售罄率有所提升。例如,太平鳥、海瀾之家2017年第四季度收入增速達20%左右。森馬服飾作為休閒裝的龍頭企業,2017年第四季度銷售表現也較前三季度有所好轉。

一度掀起關店潮的男裝品牌也有回暖跡象。在國內三大男裝品牌中,除了炒股虧損的雅戈爾外,其餘兩家公司都交出了靚麗的業績報告。其中,七匹狼2017年收入同比增長16.76%,達到30.82億元;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17.78%,達到3.15億元。海瀾之家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24.8億元,歸母淨利潤為25.1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4%和4.3%。今年2月初,騰訊斥資近25億元入股海瀾之家,一度引發互聯網企業與線下服裝企業“聯姻”的巨大猜想。

雅戈爾雖然服裝主營未出現好轉,卻最終還是栽在炒股上。1月31日發佈的2017年度業績快報顯示,雅戈爾預計淨利潤減少約33.3億元,同比下降90%左右。至於業績減少的原因,雅戈爾表示,主要是公司投資的中信股份發生減值所致,影響金額多達33億元。扣除炒股虧損後,雅戈爾2017年度主營業績預計減少約2121萬元,同比降低0.58%左右。

在服裝業普遍回暖的2017年,曾經的休閒服飾龍頭企業美邦服飾依然在虧損。2月28日,美邦服飾公佈2017年度業績快報,2017年度實現營收64.73億元,同比下降0.71%;淨利潤虧損3.06億元,同比下降945.81%;這已是該公司連續第3年虧損。公司解釋稱,由於加盟渠道經營調整滯後,加盟批發收入有一定幅度下滑,因此業績出現虧損。

李寧靠服裝週逆襲 電商和粉絲經濟成突破口

在千禧一代消費者和線上消費的強力推動下,服裝行業的轉型仍在繼續,粉絲經濟和電商成為重要突破口。

近日,李寧登上2018秋冬紐約時裝週的舞臺,以“悟道”為主題、印有“中國李寧”字樣的帽衫、T恤產品瞬間引爆社交媒體。據公司相關負責人透露,剛秀完1分鐘,很多李寧牌產品就在天貓宣告售罄。在時裝週後,一件李寧走秀衛衣已被炒至高價。

李寧的股價和市值也水漲船高。在時裝週結束後,李寧的股價連日上漲,5天漲幅超過6%,市值增加30億港元。這也為李寧的轉型之路注入了一針“強心劑”,此前李寧曾經歷轉型失敗、3年鉅虧30億元的巨大挫折。

同樣受益於“粉絲經濟”的還有國內最大的設計師服裝品牌江南布衣。2月26日,江南布衣公佈的中期財報顯示,2017上半財年,江南布衣實現總收入16.54億元,同比增加26.2%;實現純利3.12億元,同比增加36.8%。其中,江南布衣會員所貢獻的零售額佔零售總額的67.4%,完備的粉絲體系被認為是江南布衣業績增長的主要推動力量。

七匹狼在業績快報中也提到,公司業績增長的因素之一是在電商和針紡方面積極投入運營。“線上渠道和針紡系列產品繼續保持增長,帶動了報告期營業總收入和營業利潤的增長。”

海外收購潮湧現 復星狂買國際服裝品牌

伴隨服裝業的復甦中,各家公司開始加速海外併購的步伐,許多消費者耳熟能詳的國際品牌成為主要的併購目標。

山東如意集團2月9日宣佈,已完成對瑞士皮具配飾企業Bally的收購。雖未透露交易細節,但Bally原母公司JAB集團及現任CEO確認,仍會保留品牌少量股份,Bally的管理團隊作為少數股東也會對Bally進行再投資。

2月22日,復星國際及其子公司宣佈,收購法國曆史最悠久的高級定製時裝品牌Lanvin。儘管沒有公佈具體數額,但業內猜測,復星集團以超過1億歐元的價格成為法國奢侈品牌Lanvin的控股股東。還有消息稱,復星國際稍晚將宣佈收購奧地利高端內衣品牌Wolford的消息,將獲得Wolford公司51%的股份。此前,復星已持有美國女裝品牌St. John、希臘配飾品牌Folli Follie等不少國際品牌。

七匹狼此前曾以3.2億元投資著名品牌Karl Lagerfeld的中國運營實體,獲得KLSH在大中華地區的商標使用權。深圳歌力思服飾也相繼收購德國女裝品牌Laurèl、美國輕奢品牌Ed Hardy等。

服裝業內分析人士指出,受益於中國人均收入增長和消費升級,以及對時尚和差異化品牌需求的不斷增長,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國際品牌被中國企業收至麾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