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親人的謙讓,一讓就是一輩子

我們從小被教育灌輸:你是姐姐,你要讓著弟弟,你要讓著妹妹。這句看似不經意的話包含了兩層意思:一是老大對老小的讓,還包含了女性對男性的讓。在這樣的思想的教育下,家中的老大或者女孩對弟妹對男性的謙讓一讓就是一輩子。小時候,我們讓的可能是一塊糖,半個饅頭,一個雞腿,漸漸長大,讓的可能是學習的機會,也可能是工作指標。當“讓”成習慣,“讓”就成了理所應當。讓的人和被讓的人都接受了這種墨守成規的規矩。

謙讓是美德。這是我們都知道的。因此,我們大多數人都遵守這一美德。在家庭教育中將美德發揮得淋漓盡致。從小讓到大,再讓到老。一不經意就讓了一輩子。於是我們將從父母那裡繼承來的觀念繼續傳遞給下一代。

最近山西11個姐姐湊23萬為弟弟買房結婚的新聞就是這個謙讓的最好的例子。姐姐們是自願為弟弟資助的。因為她們從小就被教育要謙讓小的。她們的愛沒有錯,只是她們其實也不富裕,因此這種謙讓就引起了全民關注。謙讓很偉大,卻不值得提倡。

謙讓也好,愛也好。都不應當是單方面的,應當是相互的。可是在家庭兄弟姐妹之間,謙讓成了單方面的,並且是持久的。這就不再是謙讓那麼簡單了。你的謙讓也許會養一個巨嬰,也許會養一個仇人。

當某一天,讓的人決定不再讓的時候,就是矛盾爆發的時候,就是親情破裂的時候。我有一個同學,上高三那年,哥哥為一個公辦教師的指標用盡了家裡的錢還欠了一屁股外債導致我同學的失學。這些年來,雖然通過自己的努力也獲得不錯了的工作和生活,對當年沒有考大學依然是個深深的遺憾。對於這樣的哥哥理應關照她才對,可事實剛好相反。前些日子,她告訴我,他哥哥想在城裡買房,問她要二十萬付首付。而去年剛剛給了他十萬買車。而她也不富裕,因此拒絕了二十萬的支持。結果如何,他哥哥埋怨她已經很久沒有和她聯繫了。

不要以為這樣的事情很少。事實上是很多的。另一個女性朋友也埋怨說,自己成了哥哥的提款機,自己揹著老公把獎金都偷偷給了哥哥了。感嘆這是個無底洞,何時是個頭啊

一味的謙讓不能獲得對方的感恩。潛移默化的教育卻讓我們願意去謙讓。這不得不說是教育的成功,卻是社會的畸形。

看《爸爸去哪兒》這個節目的時候,我發現吳尊從來不對姐姐說:“你是姐姐,要讓著弟弟”這樣的話,遇到問題都是平等的協商解決,從不曾偏向誰。既不要求姐姐讓弟弟,也不偏心姐姐。這才是姐弟之間正確的打開方式。

我們對親人的謙讓,一讓就是一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