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年丹麥要做全球第一「零碳國」,鹽城說它也行?

2050年丹麦要做全球第一“零碳国”,盐城说它也行?

【無所不能 文 | 能豆君】再過差不多30年,自行車大國丹麥就要成為全球第一個“零碳國”了。

作為自行車大國,丹麥從3歲小朋友開始,不管風吹日曬,騎車騎到根本停不下來。低碳出行文化對丹麥實現“零碳”的貢獻功不可沒。

不過,丹麥對2050年實現全面“零碳“信心滿滿,是因為背後有“智慧能源系統”撐腰。

“智慧能源系統”讓“零排放”不再是傳說

丹麥是可再生能源大國。風能、太陽能、波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類型在丹麥的能源體系中佔據了極為重要的份額。單以風能為例,風力發電在丹麥全國總髮電量中佔比超過四成,名副其實的“風電王國”。在丹麥未來的能源系統中,風能、太陽能和波能佔比將達50%,而剩餘的50%則會來自木頭、秸稈、沼氣等等各個類型的生物質能。

2050年丹麦要做全球第一“零碳国”,盐城说它也行?

丹麥的海上風電項目

相比傳統的化石能源來說,可再生能源並不穩定。怎麼才能最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增加可靠性,用電用熱安全無憂?另一方面,一直以來習慣了“燒”油的汽車、輪船、飛機,又該怎麼辦?想要構建100%的可再生能源系統實現“零碳”,丹麥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智慧能源系統”因此帶著使命誕生了。那麼,究竟什麼才算“智慧”的能源體系呢?

丹麥奧爾堡大學能源規劃系的教授Henrik Lund告訴我們,“智慧”代表著為整個能源體系找出最適合又最“便宜”的解決方案,其中的關鍵是“綜合”。“綜合”匹配包含電力、供熱和交通在內的大能源體系的供應和需求,“綜合”起來評估和規劃,這樣才能從容應對可再生能源的不穩定性,同時把能源體系的成本整體降低。

以生物質能為例,必須進入能源系統的比重是多少,又要留下多少來保證食品行業的正常生產,都需要謹慎地評估、精確地測算。

“智慧能源系統”一旦成功啟動,能源的生產、存儲和消費就會變得高效,整個能源體系將會更綜合和可持續。整個國家的能源供應將實現自給自足,既實現了“零排放”,又帶來了客觀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在減少資金流出的同時增加了就業。

實踐已經證明。丹麥北部城市瑪麗艾厄灣自治市曾經每年外採化石能源的資金投入高達10億克朗(相當於10.7億人民幣),如今依靠生物質能的“智慧”開發利用不僅成功實現了能源供應的自給自足,同時還帶來了500-1000個新增就業崗位,能源、環境、經濟全面受益。

中國也存在一個新能源發電超過火電的城市

丹麥的成功案例就在眼前,但構建零排放的“智慧能源系統”,首先得有豐富的可再生能源資源。其實,國內就有個濱海城市具備跟丹麥頗為相似的可再生資源條件,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三能全面發展。這個被眷顧的城市,就是江蘇鹽城。

鹽城會不會成為中國第一個“零碳市”?我們先來看一組數字:

據鹽城市發改委和人民政府發佈數據,2018年1-7月份,鹽城新能源發電量累計71.46億度,全社會用電量累計158.9億度。這就意味著,本地可再生能源對電力系統的貢獻已經達到45.0%,與丹麥的水平十分接近。實際上,在2017年,鹽城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就已經首次超過火電裝機容量。

而其中,75.8%可再生能源來自風電,15.8%來自光伏,其餘的8.4%則來自生物質。與丹麥極為相似,風電在鹽城的能源系統中也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海上風電更是重中之重。截至目前,僅三年時間內,鹽城已核准海上風電項目14個,總裝機容量累計331.25萬千瓦。其中6個已經建成,總裝機容量達111.25萬千瓦。

2050年丹麦要做全球第一“零碳国”,盐城说它也行?

在鹽城,海上風電締造了無數個業界神話。亞洲首套3MW、5MW、6MW、6.45 MW風機均在鹽城成功下線。今年6月30日,國家電投濱海北H2#400MW海上風電項目第100颱風機併網,順利實現全容量投運,成為目前亞洲已建成投運的裝機容量最大的海上風電場。

2050年丹麦要做全球第一“零碳国”,盐城说它也行?

國家電投濱海北H2#400MW海上風電項目

未來打造中國第一個智慧能源物聯網小鎮

除了與丹麥頗為類似的可再生能源結構,鹽城的能源系統也充滿了“智慧”。這裡不僅有能源大數據中心,還有智慧能源物聯網小鎮。

鹽城市國能公司和遠景集團聯合建設的鹽城智慧能源大數據中心,將全市域新能源數據接入平臺。在這裡,你可以看到鹽城的能源結構和智慧能源建設成果,同時還能瞭解到細分領域的解決方案。比如新能源電站智慧運營、智慧能源網、離網型微網+海水淡化、智慧港口、智慧樓宇、綠色低碳生活與出行、需求側響應和多能互補等等形形色色的“智慧”解決方案。

如果能源大數據還有些看不見摸不著,由遠景集團打造的射陽智慧能源物聯網小鎮,將會帶來真真切切的體驗。

射陽智慧能源物聯網小鎮擁有遠景(射陽)智慧風電產業園,該產業園包括風機總裝廠、儲能設備製造廠、電控設備製造廠、物流中心。產業園發電區將建設分佈式風能發電場,結合現有光伏電場,保證供電端電力充足;儲能區將建設儲能電站,搭建儲電系統,收集電能,穩定輸出;生活區則建設獨棟或聯排住宅,配套直流電器、充電樁,方便居民直接消費,同時在屋頂架設光伏面板,併網輸送,增加收入。

以遠景智慧能源物聯網總部大廈為核心,形成了一個“智慧”能源網絡。運營、監測、管理整個小鎮的能源設備、電力系統、用電行為。

目前,射陽智慧能源物聯網小鎮前期輔助工程也已經開工。中國自己的“智慧能源”,已經在鹽城上線。

下週,由江蘇省發改委與鹽城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中國能源研究會可再生能源專委會、遠景集團協辦的“2018鹽城綠色智慧能源會議”,將於9月6~7日舉辦,會議邀請了數百家全球領先的可再生能源企業以及智慧能源科技企業,共同探討如何將鹽城打造成中國第一個智慧能源城市樣板間。

關於大會更多精彩內容,查看長圖,搶先看!

2050年丹麦要做全球第一“零碳国”,盐城说它也行?

投稿郵箱 | [email protected]

找能豆君 | icaixinenergy ; icaixinenergy2

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帳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