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騙、跑路、被通緝,這回,他的300億徹底涼快了!


他曾是光伏大佬,30歲砸進5億進入光伏產業,身價一度飆升300億,成為江西首富。此後,他切入互聯網金融,第二次達到高潮。然而,在這波P2P潰敗的浪潮中,他一敗塗地,並被通緝,他就是彭小峰。

詐騙、跑路、被通緝,這回,他的300億徹底涼快了!

彭小峰從小就頭腦靈活,父母開服裝店時,他就是活算盤,“找零錢不用過腦子,張嘴就來,而且毫釐不差。”

上學後,數學更是他的強項,回回考滿分。1990年,彭小峰以中考全縣第一名走進了江西外貿職業學院的大門。

怎麼回事呢?因為中專不要學費,所以是當時很多農家子弟的首選。

別說,江西外貿雖說是個中專,卻非常重視英語,彭小峰更是走到哪裡都抱著一本英漢詞典,嘴裡唸叨的也都是英文單詞。除了英語,彭小峰的日語和德語也開始啟蒙。

3年過後,彭小峰不僅會講一口流利的英語,而且日語與德語也倍溜。所以,畢業之後,他很快就在吉安一家外貿公司謀到一份業務員的工作。

因為膽大,我國1994年外匯制度改革之時,彭小峰瞅準了人民幣兌美元大幅單邊波動的機會,大膽出手,三倒騰兩倒騰,就賺到了2萬多元,並累計了一批歐美客戶。

因為膽大,1997年我國放開了外貿進出口權時,彭小峰果斷辭職,一個人跑到蘇州,花700塊錢租了一個小門臉,成立了柳新實業。

這個時候,彭小峰一口流利的英語、日語、德語就派上用場,他跳過香港中間代理商,直接跟外商打交道,毛利自然比先賣到港臺,再轉口到歐洲或者美國高了很多。

1998年以後,彭小峰更是經常去歐洲參加各種博覽會,看到什麼東西好賣立馬就組織貨源,他先後賣過服裝、五金、調味品、傢俱等產品,短短3年就賺到了人生的第一個100萬。

因為膽大,2002年春節,彭小峰抓住了歐洲修改交通安全法,將反光背心列為汽車隨車標準配備的機會,果斷採購反光背心。

當時,義務小商品城幾條街都被他買空了,貨櫃一發就是20多個,並迅速佔領了歐洲30%的市場份額。要知道,在歐洲一件反光背心要賣到40美元,毛利率接近90%。

正是靠著反光背心,29歲的彭小峰一年營業額做到了5個多億,從此實現了財務自由。

2004年,光伏產業開始火爆,尤其尚德、英利的示範效應刺激到了很多企業家。

彭小峰也不例外。

不過,搞光伏都是大投入,最低預算也要5個億,而他兜裡只有3個億,尚有2個億的缺口。

怎麼辦?彭曉峰的高招就是借雞下蛋。

他找到新餘的一位領導,“第一年做亞洲最大,第二年到美國上市”、“光伏廠建在新餘,能夠帶動200億的產業集群”。你想啊,下面的領導就吃那一套,當場拍板,“全力支持!”結果,彭小峰如願以償獲得2個億的財政支持。

於是,2005年7月,彭小峰成立江西賽維LDK太陽能公司,LDK的意思就是“超越光速”。

規模?彭小峰一拍腦袋就是1.5億噸多晶硅。1.5億噸是什麼概念,相當於當時我國多晶硅市場的五分之一。

速度?那都不是事!“三星半導體為什麼能起來?就是整合了世界技術資源。”於是,美國GT光伏產業亞太地負責人來了,英國劍橋光伏公司的非洲總裁來了,意大利米蘭光伏跨國集團的常務副總也來了。

這樣的大咖差錢嗎?當然不差!但是,彭小峰的絕招就是畫餅,而且一定要足夠大,“我有一個2億噸多晶硅的廠子在建。”2億噸?全世界產量第一啊!太有挑戰了!

就這樣,很快一隻聯合國技術團隊組建完畢。

為讓老外在新餘安心工作,彭小峰特意把高新區的大丘陵夷為平地,改建成了一個集餐飲、住宿為一體的歐美小鎮。和家一樣的感覺,還能拿到比老家更高的薪水,你來不來?

產品?是做硅片,電池片,電池組件還是發電站,公司內部一度有分歧!

“哪個利潤高?”

“當然是越接近上游,技術含量越高,利潤也越大”。

“那就做硅片!”

方向確定了,接下來的成本是關鍵。這自然難不倒彭小峰,新餘農村有幾十萬父老鄉親,都是靠天吃飯,成天為生計發愁,彭小峰一下子提供了2000個崗位,那還不屁顛屁顛過來應聘?

幹什麼?挑選硅片!

當時,硅料每公斤60美元,而採用人工挑選,每人每天可節約3000元的成本,而工人一個月也能賺到2500多塊,何樂不為?

所以,彭小峰很自豪,“賽維是全世界成本最低的硅片製造商,在硅片製造領域有強大的成本優勢。”

此時,他在歐美摸爬滾打10多年的優勢發揮了出來,“圈子大,人脈廣,”很快,世界級行業頂尖大企業,如GE、BP、夏普都成了彭小峰的客戶。

趕得好不如趕得巧,此時硅料價格從40美元一路飆升至400美元,結果賽維2006年的盈利就超過3000萬美元。

2007年6月,彭小峰帶著賽維在美國上市,成為當時在紐交所發行規模最大的中國企業,也是亞洲最大的多晶硅片製造商。

就這樣,32歲的彭小峰以287億元的身價,位列“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第六,中國最年輕的新能源首富就此誕生。

那麼,就這一個光伏英雄,為何此後短短10年就隕落,併成為通緝對象了呢?

一、山雨欲來風滿樓

早期的外貿,賽維LDK初期的成功,彭小峰的商業嗅覺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也把他推向了神壇。

你想啊,剛剛30出頭,就擁有了上百億元的財富,彭小峰能不得意忘形嗎?

的確,整個2006年,彭小峰有一大半的時間,全國各地飛,他到處宴賓朋,拿地,蓋長、投項目......。

“要把賽維打造成為一家覆蓋硅料、硅片、電池、組件和系統集成的全產業鏈公司!”

2007年彭小峰自信心達到頂點,他宣佈將在合肥投資25億建設1000MW的多晶硅電池和500MW組件項目,“規模做到全球最大,速度做到全球最快。”

即便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全球的光伏組件廠銷售進入霜凍期,彭小峰也根本不相信光伏價格會降下來,

“過去20年全球多晶硅的價格,80%的時間都處於漲價狀態,20%的時間跌下來”

“是一個典型的週期性行業,價格還會再漲回來。”

事實上,他已經完全聽不進去任何的勸告了!

二、屋漏總逢連夜雨

但是,2008年以後光伏行業就再也沒有雄起過。

2011年以後,更是出現產能過剩、需求降低,硅片價格短短3年暴跌90%。

更可怕的是,歐美等20多個國家先後對我國光伏企業展開反傾銷、反補貼調查。

內憂外困之下,整個光伏行業立馬歇菜,包括尚德等50多家公司全部鉅虧,規模最大的賽維自然首當其衝,縮減產能、裁減員工、拖欠供應商貨款,更是欠下170個億的天量債務。

結果,供應商、銀行瞬間圍剿了賽維的大門,彭小峰就此下課。

三、嫌十年太久,只爭朝夕

見過大錢後,彭小峰很難靜下心賺小錢,賺慢錢。

所以,2年後的2014年,藉著P2P的火爆,在北京建國門外的一家飯店裡,彭小峰宣告攜綠能寶重新殺入光伏行業,“採取一種全新的理念,也即互聯網+金融+光伏產業的模式。”

要說彭小峰也是個人物,短短8個月之內,他就完成5輪融資,合計3億美元資金,其中不乏史玉柱、許家印等大佬站臺。2年後,他又將綠能寶在納斯達克上了市。

然而,稍加分析,就知道彭小峰在玩走鋼絲的遊戲,因為即便有補貼,光伏發電企業的利潤最高也只有8%,他卻敢向投資者承諾10%~12%的投資回報。

為什麼要如此這般?

因為彭小峰還想重回巔峰啊,所以步子必須邁得格外大。果然,他半年就推出了5個系列,共80款細分產品,據說平均回報率都在11%以上。

不是做一單虧一單嗎?內部人心存疑慮,彭小峰卻這樣解釋, “跟滴滴打車補貼乘客一樣,就當打廣告”。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此後的事情大夥都知道了,2年後的2017年,國家嚴控P2P,綠能寶撞上了槍口,平臺立馬遭擠兌,無法按期兌付。

最後,彭小峰以“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罪名,被蘇州警方立案調查,併發出國際通緝令。

這回,徹底涼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