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兩田黃千兩金的薄意雕田黃擺件

田黃,是地球的瑰寶,是大自然的天工開物,是至今為止還沒有被人真正認識的一種自我生長而成的天然寶石。田黃的形成是在泥土中吸附礦物質的精華並緩慢的結晶過程。田黃的本質是“泥“不是石。田黃,或稱“田石”,出產於福建壽山,素有“石中之王”、“石帝”等尊號。這些年還被推舉為最具競賽實力的“國石”候選石之一。常言道,黃金易得,田黃難求。近幾年,在火爆的拍賣市場上更是將田黃的報價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度,一方几十克重的田黃舊印,甚至僅是石材,動輒幾萬十幾萬,件頭稍大的上品田黃,能夠賣到幾十萬上百萬元。

一兩田黃千兩金的薄意雕田黃擺件

澳門拍賣地址

康雍乾三代是清代工藝水平的鼎盛時期。若說康熙的特徵是大氣,雍正的特徵是淡雅,那麼乾隆的特徵就是精緻。相應地,這一時期的壽山石印章製作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乾隆帝御用的田黃石印章頗豐,有名的有“三希堂”“長壽書屋”“信天主人”“所寶惟賢”“乾隆御筆”“德日新”等,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大名鼎鼎的田黃三聯章,其工藝之精美,已臻登峰造極。 至於皇室為什麼對田黃如此情有獨鍾?要知道,並不是因為田黃石被皇室青睞了才會有名,而是因為它自身擁有出眾的品質才被皇室相中。筆者以為,是因為以田黃為標準應用於整個壽山石範圍的“六德”審美,與中國文人的審美觀有著解不開的糾纏。

一兩田黃千兩金的薄意雕田黃擺件

田黃開採現場

壽山石的審美,很大程度上延續了玉的審美標準。文人們在玉的“五德”標準上,擬定了壽山石的“六德”,為“溫、凝、細、結、潤、膩”。若是再做一次簡化和歸納,可以概括為“溫潤”。在中國玉文化審美體系的影響下,壽山石的品評標準從來不是越透明越好,所謂“晶不如凍”,講究的就是那種似透非透之間的微妙感。溫作為形容詞,含義有二。不冷不熱謂之溫,柔和謂之溫。這恰到好處的溫度,不過分鋒芒的性格,恰合了國人信奉的中庸之道。不偏謂之中,不易謂之庸。保持理性,不偏不倚,而又能堅持,這就近了君子所謂的“仁”。壽山石中,直接從礦脈開採的山坑石多少會有些“火氣”,而深埋水下的水坑石光澤又有些過分冰冷,而田黃,經過泥土的浸潤,有著介於二者之間,不炫不燥的內斂品格,也就難怪會為國人所鍾愛。如今田黃被人尊為“石帝”,很大程度上與清代皇室對它的推崇備至分不開。

一兩田黃千兩金的薄意雕田黃擺件

田黃髮布圖

去年,以澳門中信、香港中國藝海、新加坡美聯、中國嘉德舉辦的壽山石拍賣專場為例,共上拍壽山石1233件,成交1003件,總成交額達到3.25億元。與2011年相比,總成交額有明顯下降。其中,田黃全年共上拍326件,成交245件,成交總額達到1.61億元,佔壽山石拍賣市場總成交額的71.2%,可謂壽山石拍賣市場的“中流砥柱”。在今年剛剛結束的香港蘇富比春拍中,一件田黃留皮雕“坐獅觀音”像以1716.28萬元成交,成為今春拍賣截至目前價格最高的田黃作品。

一兩田黃千兩金的薄意雕田黃擺件

一兩田黃千兩金的薄意雕田黃擺件

一兩田黃千兩金的薄意雕田黃擺件

一兩田黃千兩金的薄意雕田黃擺件

一兩田黃千兩金的薄意雕田黃擺件

一兩田黃千兩金的薄意雕田黃擺件

一兩田黃千兩金的薄意雕田黃擺件

一兩田黃千兩金的薄意雕田黃擺件

一兩田黃千兩金的薄意雕田黃擺件

色彩豐富、濃淡相映,諸如黃金黃、橘皮黃、雞油黃、桂花黃等等,幾乎涵蓋所有田黃上乘之色,且質地均十分潔淨純正、凝瑩若凍、溫潤可人。所俱田黃肌理清晰易辯,橘囊紋和紅格、血筋出出自天工造化,綿密而不亂,若隱若現、如夢如幻。

一兩田黃千兩金的薄意雕田黃擺件

薄意雕山水田黃擺件(228g)

一兩田黃千兩金的薄意雕田黃擺件

薄意雕人物田黃擺件(84.2g)

一兩田黃千兩金的薄意雕田黃擺件

薄意隨型物田黃擺件(168g)

一兩田黃千兩金的薄意雕田黃擺件

薄意雕田黃凍擺件(217.6g)

以上四件田黃擺件將在澳門中信拍賣行專場拍賣會進行競價拍賣,如果您對藏品感興趣可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