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河國際新城:2.5容積率之王!

此文會引起市場上大部分樓盤的不適。

從人居理論上將,容積率越低越好,但卻不現實。

鄭州住宅裡最常見的容積率數值是2.5,濱河國際新城基本都是,白沙綠博基本都是,其他區域也過半是,北龍湖是個怪胎。

2.5容積率,這個數值之所以如此廣泛,是由一定的科學性的。但2.5的容積率大多被做成了高低配,而當政者設置2.5這個容積率的時候初心真的是高低配嗎?我想聊聊這個話題。

【1】

先感謝讀者對樓八的長期支持。

2.5的容積率要做什麼產品要先看項目的開發目的,常規目的無非二個:利潤最大化和打品牌豎口碑。利潤最大的化毫無疑問會選擇高低配,打品牌豎口碑則多半會選純高層。如果能做了高低配賺了利潤又能贏得了口碑打出品牌,那是真牛逼。

為什麼說2.5容積率做純高層會出品質呢?最主要的原因是純高層下的建築密度相比高低配小很多(建築密度大小對樓盤的影響,下面會說):2.5的容積率,如果做2.5層,就全覆蓋,建築密度是1;如果做5層,建築密度50%;如果做10層,建築密度25%;如果做20層,建築密度12.5%;如果做33層,建築密度7.5%。

公式很簡單:單一產品下的建築密度=容積率/樓層數。建築密度7.5%是什麼概念?100畝地的小區92.5畝都是配套和綠化,這社區得舒服到什麼程度啊。如果全是18層呢?建築密度是2.5/18,等於14%,2.5的容積率做純高層一般不會低於18層。

所以,在2.5容積率下,單一產品建築密度在8%-14%之間。

那麼高低配產品呢?高低配產品看建築密度需要逆向思維,也就是說,高低配都是為了賺取利潤,那麼賺取利潤就要洋房面積最大話,洋房面積最大化就必須用滿建築密度。所以,規劃局都會對建築密度進行限制,常規要求小於25%。如果沒有這個指標,個別黑心房企真的可以把建築密度頂到50%,北龍湖某某商墅項目就是。

所以,在2.5容積率下,高低配產品的建築密度多在20-25%之間。

【2】

純高層是12%的建築密度,高低配是25%的建築密度。那麼低建築密度給社區會帶來什麼?毫無疑問是巨大利好,這個利好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

第一,通風采光倍數級改善。

建築密度減小一半,意味著小區內的建築數量減少一半,一個小區的建築數量減少一半對社區是蛻變式的變革。看下圖:

滨河国际新城:2.5容积率之王!

從上圖我們可以明顯看出,建築密度從25%降低到12%以後,樓棟減少一半,其左右樓間距增大,左右通風和採光大大改善;南北樓間距也相應增大,南北的通風采光也大大改善,這是一個從美林河畔到建業天築的蛻變!

第二、綠化面積的增加。

同樣,通過上圖,我們可以看到,建築密度從25%降到12%以後,理論上綠化面積就增加了13%,不但增大的綠化面積,大大增加樓間距,同時會讓社區增加的大量的集中綠地,營造社區公園感。如下圖:

滨河国际新城:2.5容积率之王!

我認為,這是2.5容積率做純高層帶來的最大利好。

第三、極大地增加戶型的合理性。

我們知道,在一個項目的產品規劃設計階段,設計不合理的戶型、朝向不理想的戶型、得房率不高的戶型……等等戶型的產生有規劃規範的要求,但更多的是來自日照分析的限制。而低建築密度的之下,設計則幾乎可以無視日照,這樣,戶型和產品設計就會從設計禁錮中徹底解放出來,讓戶型更加合理,更加科學,更加宜居。

【3】

既然低建築密度這麼多好處,為什麼開發商還是紛紛選擇高低配?

在地塊面積確定,容積率確定的情況,開發商的可售面積也基本確定,假設60畝,容積率2.5,總建築只能是10萬㎡,如果是售價1萬/㎡的純高層就是10億的貨值,如果是7萬高層和3萬洋房,可能是9500*7+1.4*3=6.65億+4.2億=10.85億的貨值,不要小看多出來的這8500萬,要知道現在房地產的平均利潤率已經到了10%,賣10個億,本來就只能掙1個億,如果換一個產品就能多賣8500萬出來,相當於又開發了一個新樓盤的利潤,誰不做呢?可事實並不是這樣,更多的是房企做純高層賣10個億發現沒有利潤,轉成高低配,多了0.85億的利潤,才勉強實現8.5%的利潤率,這是當下很多房企的現實。

一句話總結當下高低配的殘酷現實:犧牲高層的品質獲取洋房的溢價,實現生存的需求!我不否認市場有拿地便宜賺得滿盆金缽的樓盤,但我們也不能忽視哪些在死亡線上掙扎的項目。

同時,回到開篇?當政者設置2.5容積率的初心真的是高低配嗎?一定不是,這就是理想和現實的距離。

【4】

最後看個例子吧!

滨河国际新城:2.5容积率之王!

在濱河國際新城,除了售罄的悅城,和尚未開盤的2大頂級豪宅大平層產品美廬灣和觀湖國際3期,目前容積率2.5在售的純高層社區只有信保春風十里。

春風十里分東西二個地塊,其中東地塊約133畝,總建築面積約28萬㎡,其容積率正是2.5,來看它在2.5的容積率之下做的商品房產品:4棟18層高層和13棟33-34層高層。按照這種產品,其建築密度應該在10%以下,上面說了,這是一個極其誇張的建築密度,而其真實建築密度是多少呢?13.5%,為何會多出幾個點?因為其社區內又規劃了商業區、幼兒園等配套,但即使這樣,相比隔壁高低配樓盤21.42%的建築密度,其13.5%的建築密度仍是神一樣的存在。

13.5%的這個指標給項目帶來的就是極好的通風和採光,超大的綠地率以及更合理的產品戶型。來看它的賣點和這個建築密度的關係。它的賣點:1、好品質:超百米樓間距離,南向雙面開間8米+採光面;2、好景觀:整體規劃結構採用一帶兩園十組團、一軸三區主景觀的手法,一個真正高品質生態宜居的公園住宅;3、好戶型,在保利精裝戶型的基礎上的升級,加入第五代全生命週期系統,戶型可在2房、3房、4房中根據面積進行改造。的確,從通風采光到綠地到戶型產品,它的主要賣點來源就是極低的建築密度,這就是信保春風十里願捨棄大量利潤而選擇單一產品的原因,當然,也可能是他們的設計師不想在業主入住後被默默鄙視吧!

133畝的規模,13.5%的建築密度,在以“2.5容積率”為規劃核心的濱河國際新城,這絕對是區域的容積率王者。其實,單一產品相比高低配還隱藏著一個最重要、甚至是利國利民的優點:縮減社區居民貧富差距。(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