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天漢評|讀書改變命運——我與改革開放40年

「关注」天汉评|读书改变命运——我与改革开放40年

「关注」天汉评|读书改变命运——我与改革开放40年
「关注」天汉评|读书改变命运——我与改革开放40年「关注」天汉评|读书改变命运——我与改革开放40年

作為改革開放40年的參與者、見證者和受益者,我很榮幸有機會跟大家一起,分享我自己和親人通過讀書改變命運以及自助助人的故事。

我外公是解放前鄉下一個秀才,但他重男輕女思想嚴重,六個子女中只允許三個兒子上學,不允許三個女兒讀書。對於過早吃下生活苦頭的貧困孩子,我的母親有著改變命運的強烈渴望,然而母親僅上過三年夜校就永遠與學校說“bye_bye”了,因為舅舅們要上學,要出外工作,家裡的田地需要人耕種,一大家人需要養活,作為家裡的壯勞力,外公不得不犧牲我母親的學業。

我父親曾經是抗美援朝的戰士,三年困難時期從西北電力建設局下放到我母親所在的小村莊,所以我的三個兄妹從小就是地道的農民,農村生活的艱辛與貧困,讓我們對擺脫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二哥”身份有一種天然的嚮往。

“平地一聲春雷響”,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改革開放大幕拉開,高考制度恢復,我們終於看到了平等上大學的希望。我父親只有高小文化,母親吃夠了沒文化的虧,於是,父母鼓勵我們三兄妹憑自己能力考大學。1981年,漢中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災,我家也未能倖免。在搖搖欲墜的窩棚裡,煤油燈下,我和哥哥、妹妹專注地學習。天剛矇矇亮,我就一骨碌從床上爬起來,用冷水洗把臉,在清晨的院壩裡讀書、背單詞。我家離學校有六里路,又沒有自行車,一年四季我就跑步去上學,這養成了我多年來健步如飛的習慣,也為強健體魄打下了基礎。下了晚自習,頭上皓月當空,腳下是田埂上的小路,旁邊有嘩嘩流淌的渠水,我會情不自禁地放聲高唱,生活是多麼美好!

有理想生活就有目標,日子也過得飛快。1982年,初中畢業的我和470名同學順利地考進了漢中師範學校,完成了鯉魚跳龍門的跨越。我常想:如果沒有黨的好政策,我這個丫頭片子就只能永遠修理地球!1983年,我哥哥高中畢業考上了漢中師範學院;隨後,妹妹考上了安康師範專科學校。父母臉上掛滿了笑容,我家的日子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

畢業後我在家鄉一所中學任教,幫助這些農家子弟改變“面朝黃土背朝天”命運的唯一出路就是考學,我們這些和初中學生年齡相仿的“少先生”使出渾身解數,幫他們圓讀書夢,成為我們的全部動力。每年秋季開學後,凡有考上中專的淳樸鄉親總要請老師去吃個飯,美其名曰“謝師宴”,還要包一場電影免費邀請鄉親們觀看,像過年似地燃起鞭炮,把老師奉為座上賓。

子曰:學無止境,我一直覺得我沒有進過大學課堂,底子太薄自己讀書太少。深知要想讓學生喜歡我的課,首先得讓學生喜歡我這個人,提升素質尤為重要。於是,閱讀成為我的生活方式。越讀書,“越感到眼前是數不清的崇山峻嶺”,越發現自己真得太無知太渺小。

這讓我想起改革開放初期,那時書籍十分匱乏,我的家鄉方圓十里能借書的人家少之又少。我家唯一的藏書是一本《四角號碼字典》。1979年,來自青海的表哥參觀古漢臺,我在書攤上拿著一本《少年科技》看得不丟手,後來表哥見我實在喜歡,就花1角5分錢買了送給我,這是第一本真正屬於我自己的書,我如獲至寶,連睡覺都要抱在懷裡。現在,我自己家裡的藏書已經超過了500冊,農家書屋隨處可見,村村都有兩三千冊圖書。我還在漢中市圖書館和陝西理工大學圖書館辦理了借閱證,可以隨時借閱,甚至還可以享受“你購書我買單”服務,可以說我現在是坐擁書城。

小時候常聽老人們講:“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當時不甚了了。現在從我自身成長經歷來看,確實如此。小時候家裡窮,花5分錢買一本小人書對我都是奢望。記得1985年剛參加工作時,我每月收入是58元,現在通過我不斷讀書,努力奮鬥,我的人生收穫也在逐年提升,除了收入已經提高到當初的100倍而外,我的生活環境、眼界胸懷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家從破草房修成了磚瓦房,後來兄弟姊妹通過讀書考學進了城,現在各自都買了屬於自己的商品房,這可能就是我從書中讀來的“黃金屋”吧。其實,我家的變化也是整個社會發展變化的一個縮影。腹有詩書氣自華,歲月從不敗美人,這種不會被歲月和磨難侵蝕掉的氣質就是讀書帶來的光芒。

愛讀書的人精神不寂寞。我今年定下了20本書的閱讀計劃,迄今為止,我已讀完24本經典名著,我願意在自我教育中完善自己。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我不能給親人帶來大富大貴,但我願意通過自己的努力奮鬥,讓親人感受到我每一天的成長進步,我也把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分享給每一位親人。

因為我愛讀書,我的孩子也養成了閱讀的習慣。每天早餐他進行讀書分享,非要讓我當他的“聽眾”不可,而我呢,總擔心這麼短的時間光顧了說話,吃完飯還要上學呢。如果我有興致認真聽他講的話,他會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愉快地邊講邊吃飯,我暗暗佩服他豐富的知識。大學四年,他除了在學校圖書館大量借閱外,還從網上購買了一萬餘元圖書,每學期回家箱子裡裝的全是書,豐厚的閱讀積澱為他順利就業,考取國家公務員,鋪設了“綠色通道”。

2005年,我有幸參加了陝西省婦聯舉辦的“家長學校”培訓班。沒有接觸家庭教育前我還驕傲地認為:當老師的還不會教育自己的孩子嗎?系統學習過後我大吃一驚,原來家庭教育也有大學問,家庭教育也是一門科學。

我曾經遇到這樣一件事:小明的父母雙雙下崗,為生計整天四處奔波,無暇顧及孩子。小明迷戀上了網吧,父母苦口婆心的勸說無濟於事。後來他爸狠狠揍了他一頓,並將他鎖在家裡不準出門,但小明偷了家裡的錢翻牆出去又進了網吧。唉,他父母痛哭流涕,萬般無奈之下找到我。我們共同分析了小明的情況:因為沒有大人監管,在現實生活中缺乏真實成功體驗,缺乏家庭溫暖,從而形成了青春期強烈的叛逆。我買來飯菜和衣服親自送到網吧小明的手中,帶他到我家促膝交談,並讓他教我製作電腦網頁,推薦他參加青少年信息大賽,指導他閱讀名人傳記。他父母也參加了學校舉辦的“家教講座”,教育觀念也悄然發生了變化。不知不覺間,原先犟得像頭牛,整天沉醉網吧的小明變了,學習有了進步,言行舉止也變得彬彬有禮了。他的家長十分感慨地說:過去說教育只是對孩子進行教育,現在知道了,要想教好孩子,家長也需要不斷地學習,接受教育。

《了凡四訓》是我偶爾得到的一本奇書,袁了凡“日行一善”改變命運的方法實際上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一次,我隨愛心義工協會到洋縣華陽鎮參加“一元愛心送溫暖”活動,山裡的氣溫比城市低2—3°C,寒冬臘月,我們穿著厚厚的羽絨服還感到冷。在初一學生小楊家,看見他相依為命神經兮兮的父親,單薄的褲子半截褲管吊在小腿肚附近。同行的愛心人士從自己兜裡掏出2000元送給小楊作為過年和上學的費用。身邊人的貧困深深地刺痛了我,我原先習慣於抱怨,時常覺得生活不如意,跟這些人相比,我簡直是生活在幸福的天堂之中!義工們默默奉獻愛心的義舉,更讓我內心受到強烈的震撼!從此,業餘時間我除了讀書,更多的時間是去做義工,做志願者。

改革開放之後,人們的物質條件逐漸得到改善,一些先富起來的人利用自己的條件,願意伸手幫助另一些人富起來,我也跟隨他們走上了公益之路。在給老人和孩子們服務中,我收穫了別人無法體會到的快樂和成就感。

路遙在《平凡的世界》中寫到:“這家裡只要有一個上學的,這個家就有希望。”我就是通過上學讀書改變命運走出來的農村孩子,那麼我能回報社會,為父老鄉親們奉獻些什麼呢?生在最好的年代,有所作為才不負芳華!作為一名從教23年的教師,把科學的教育方法向千家萬戶傳播,幫助更多父母提升教子理念,助力孩子讀書圓夢,是我能夠做到的,我也願意做!

多讀書,讀好書是人走向高尚的捷徑,也是斬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感謝市、區婦聯對我的信任,我作為首批聘任的“家庭教育指導師”,十餘年間,我進學校、走社區、赴鄉村、到強制戒毒所,為6萬餘人授課,在傳播正能量中,我們的公益隊伍越來越壯大,我感到“德不孤,必有鄰”。

有人說“人到四十不學藝”,但我感到精神成長應當是“活到老學到老,還有三分沒學到”。由於業餘時間經常去社區、學校參加一些公益活動,為著提升素質的需要,2016年在我50歲時,我考取了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通過系統地學習心理學,讓我常常享受內心的恬靜,講課也更能走進受眾的心裡,達到了“自助助人”的目的,在工作和生活中讓我如魚得水。

現在,盛世強國讓每個人都有夢想成真人生出彩的機會。我的家族已經有16位大學生,他們分佈在全國各地,從事著各行各業的工作或正在就讀。這些時代的幸運兒真是趕上了好時候,就連我年屆8旬的老母親也在漢臺區老年大學上學!

我作為漢中市家教扶貧志願宣講小分隊的成員,我慶幸有機會用我的所學為貧困山村的孩子圓他們的讀書夢。我不怕深度貧困村山路崎嶇,也不怕改變父老鄉親科學教子的觀念有多難,只要能夠將讀書夢播種在家長和孩子的心田,再苦再難我也願意!因為,千家萬戶的讀書夢裡蘊藏著“小我”的讀書“大夢”,夢想必將照亮燦爛輝煌的中國!

「关注」天汉评|读书改变命运——我与改革开放40年

監製:付海旗

審核:高 睿

[email protected]

「关注」天汉评|读书改变命运——我与改革开放4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