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優秀的80後職場新人,爲何結局迥異?

兩個優秀的80後職場新人,為何結局迥異?

【薦讀】兩個優秀的80後職場新人,為何結局迥異?‖老家許昌

文‖麗鹿

幾年前,我在郊區營業所工作的時候,所裡有兩個80後,都是新入行的大學生,一個叫小李,一個叫大張。

倆小夥兒都高高大大的,一米八多的身材,穿上白襯衣、黑西褲工裝,帥氣逼人。

雖然他倆年紀學歷、個頭外形都差不離,但各自的精氣神和給人感覺,明顯不一樣。

小李白胖,眉眼清秀,總是一副喜咪咪的笑模樣,性格憨實隨和,活潑愛說,走路凸肚慢挪,像個無憂無慮的彌勒佛。

大張膚黑身壯,健碩沉穩,眉似臥蠶,鼻若懸膽,長眼含神,闊口緊繃,若掛一部美髯在唇上,活脫脫就是一個舞臺上的關雲長,話不多總是在營業室內不停忙活,接待客戶特別和氣、有耐心。

兩個優秀的80後職場新人,為何結局迥異?

倆年輕人的成長經歷和家庭背景,也大相徑庭。

小李是鄭州本地人,家境優渥,本科畢業後出國讀了研究生,會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回國後入職銀行。

大張是外省人,從老家山區考學來到鄭州,寒門學子靠助學貸款和打工,完成了本碩連讀,通過校園招聘來到行裡。

小李和大張都結婚成家了,也都買了房買了車。

不同的是,小李住的是富人區獨棟別墅,開的路虎,買房買車的錢,幾乎都是他爹全款贊助,小日子過得輕鬆舒服。

大張則是貸款按揭買的城郊小兩房,位置偏遠,開的瑞虎也是用信用卡分期買的,生活壓力不小。

轉眼春節到了。難得有幾天假期,小李要麼忙著吃喝玩樂,要麼去國外旅遊,大張則開車拉著嬌妻幼子,回山西去看望父母,一路景色也權當是自駕遊了。

兩個優秀的80後職場新人,為何結局迥異?

對於銀行基層網點員工來說,每天晚上加班到很晚是常態,很多時候週末也難得休息,遇上月末、季末和年底的時點,那簡直就是打仗一樣緊張。

所以我常聽小李抱怨,說自己每天晚上回去,一歲多的女兒都睡著了,時間長了,孩子對他生疏起來,他想抱抱親親女兒,女兒都不情願地拿小手將他推開,每天無法保障和媳婦溝通交流的時間,回家後媳婦也不給他好臉色。

但我從沒聽過大張有任何怨言,因為他總是面帶微笑,在忙著處理手頭的業務,有時候偶爾下班早些,他收拾完櫃面,還提上布兜、拿著宣傳頁,說順路去前面市場裡,看能不能營銷一戶掃碼支付。

行裡營銷金融產品都是有計價的,營銷成功一戶能掙100元,一月下來,房貸壓力就小多了。就這樣,小張靠著多賺計價工資,也將日子過得很有奔頭。

兩個優秀的80後職場新人,為何結局迥異?

每個人的時間,都是在一天天地度過。

勤奮不輟的大張,成了經常受表彰的業務骨幹,附近商戶們也對他十分尊重、讚賞,而晃晃蕩蕩、不安於現狀的小李,不滿和牢騷日益增多,堆積如山,消耗著他自我成長的力量,也阻擋住了他放眼遠望的視野。

有一年國慶節後,行裡綜合部需要從基層提拔一名員工。小李父親聽說後,找關係、託人請客送禮,想讓兒子體面清閒地去坐辦公室,並且和領導層更接近些,以後晉升的機會多一些。

有一個行領導,看上了踏實認真、能吃苦肯下力的大張,私下找小張談話,想推薦他參加競聘。

不料大張婉言謝絕了行領導的好意,說自己還年輕,想繼續在基層一線工作,理由嘛,很簡單也很實在,機關工資拿的是平均績效,每月也就三四千塊錢,在基層靠努力營銷做業務,雖然累點苦點,但每月收入都能過萬,這對他和他的家庭都很重要。

12月31日年終決算那天,結住賬務後,主任照例要請大家去聚餐。

眾人圍坐在飯桌前,起初主任有點事還沒到,大家聊著聊著,就開始你一言我一語吐槽起領導的考核壓迫來。

剛開始,大張和小李都不言語,只聽老員工們說,後來,大家越講越熱鬧,小李也被感染了,加入了吐槽抱怨的隊伍裡,大張卻依舊不吭聲,只喝水。不一會領導來了,眾人卻都緘口不語。

大張埋頭吃完飯後,對大家說了聲慢用,就提前退席,又回營業室裡做收尾工作。

飯後,又有人提議去KTV,吼幾嗓子釋放壓力,貪玩的小李,響應得最為積極踴躍。

又過了兩年,已調離這裡的我,因檢查工作又來這裡。晚上和同事們一起吃飯時,發現原本一喝酒就臉紅的小李,酒量練得很豪爽,很快喝高了,雲天霧地信口開河,說著說著,他又抱怨起自己的一幫朋友,天天喊他喝酒喝茶,應酬招架不住。

我問大張近況如何,得知他抽出業餘時間看書複習,已考取了理財師、精算師等好幾個資格證書。最近幾家銀行許諾高薪,爭著要挖他過去。

兩個優秀的80後職場新人,為何結局迥異?

我離開後,大張加了我的微信,偶爾還會和我聊幾句,請教些生活工作上感到困惑的問題,小李卻像一陣快活的風,不知吹向了哪裡。

今年春天,我又來這裡檢查工作,大張已被提拔做了另外一個營業所的主任,業績很不錯,口碑也好。小李雖然到了綜合部坐辦公室,依舊整天感覺自己懷才不遇,聽說準備跳槽。

常常,聽朋友們感嘆,這個世界不公平,有些人一出生就擁有的金錢,或許是另一個人,畢其一生努力也難以賺取到的。

但其實生活對於每一個人,又很公平。

它默默記錄著你的努力。如同登山、行走,你只有不斷前進攀登、提升自己,才能將更高更遠的風景,納入眼界,揣進胸中。

這種經歷,更是人世間的另一種財富。

兩個優秀的80後職場新人,為何結局迥異?

(文圖無關。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攝影者或原製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

【作者簡介】麗鹿,專業法律,職業金融,業餘寫作。

愛許昌老家,看“老家許昌”。 老家許昌,情懷、溫度、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