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下的私慾,「獨享」單車何時休

共享經濟,已經席捲全球成為了一種新的資源利用模式,其初衷是調配、整合社會的閒置資源,讓人們對所需資源的獲取更加快捷,生活更加便利。作為共享經濟中體現佼佼者-共享單車的出現,極大地改善了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尤其是解決了"最後一公里"的社會難題,深得人們的好評。甚至上榜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由此可見,共享單車確實已經成為了中國人城市生活中耳熟能詳的公共服務工具。

“共享”經濟下的私慾,“獨享”單車何時休

共享單車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

陽光下的陰影

著名小說《飄》的原文中有句話"哪裡有陽光,哪裡就有陰影。"在當前共享單車的快速發展的環境下,其獨特的經營方式和放羊式的管理,體現出了部分人群的素養低下和自私現象。

在城市中駐足,偶遇共享單車的停放之處,總是可以發現幾輛與旁邊共享車輛"有所不同"的車。仔細一看,原來是被上了鎖。一種噁心的感覺油然而生。

共享單車的目的不正是在於"共享"嗎?為何要將共享單車變成獨享單車?這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驅動和心態。

“共享”經濟下的私慾,“獨享”單車何時休

廣場上偶遇的共享單車已經成為獨享單車

由現象反推的使用者思維

這種現象尤其在城市周邊地區,車輛數量越少,街道越偏僻,車輛損壞率較高的地方出現得越頻繁。大抵上可能是這樣一種思維,

"我每天都要用車,同一輛車我用著比較順手"

"在車輛稀缺地,如果不鎖住,回過頭來我可能面臨沒車,找車的窘況"

"如果不鎖住,說不定下一輛是壞的。"

“共享”經濟下的私慾,“獨享”單車何時休

被鐵鏈鎖住的共享單車

正是在這樣的利己主義思維的驅使下,各種各樣的鎖出現在了共享打車的輪轂上。成為了城市街道上極其不和諧的一道風景線,與共享單車的初始理念背道而馳。

"共享單車"成為了私慾表現下的"獨享單車"。

“共享”經濟下的私慾,“獨享”單車何時休

夾在電動車中的"獨享單車"

"獨享單車"現象不是單純國民素養問題。而是有預謀的私慾

有的人認為,這種現象這可以簡單歸結為國民素養的問題而一筆帶過,然而真的是這麼簡單嗎?如果說一個孩子,因為不懂事,偷了鄰居家的果子,而受到了責備和譴責。或許我們並不會將這件事情看得有多麼嚴重。

但如果這個孩子是蓄謀已久,規劃好偷竊的想法。並且今天偷完,明天偷,長期偷。那麼這個事情的本質就就不僅僅是過失,而是預謀。

“共享”經濟下的私慾,“獨享”單車何時休

"獨享單車"沒有品牌的差異性

而那個不懂事的孩子,就像是那些肆意破壞單車,隨意丟棄單車的使用者,他們確實可以歸結為素養不高;但是"獨享單車"的使用者們,既沒有毀壞單車,也沒有將單車亂放。

他們做的,只是割裂了其他人與這輛單車的使用權。這是一種長期的、目的性的,赤裸裸的"霸佔"行為,更是有預謀的利己主義。本質上,和那些因為發洩私憤毀壞,丟棄的人群有著根本的不同。

然後,僅僅是如此而已嘛?不是,更噁心的還在後面。

從品牌製造商的視角來思考

作為企業而言,盈利是根本的目的。共享單車作為一種新穎的市場運營模式,目前主要採取用戶交付押金,然後通過移動端接口掃二維碼啟動單車開鎖,根據使用時長來判定費用,最後通過移動支付手段完成交易。

這本身是一個很好的設想和創業模式,不但極大方便了出行的人群,同時也打開了一個全新的商業渠道。

從社會的道德角度而言,"獨享單車"的做法與"共享單車"的運作理念格格不入,但從企業商業的角度而言,單車就是給人用的,給不同的人用,和給專門一個人用似乎沒有什麼不同,收益上是一致的。

然而設想永遠都是好的,現實永遠都是狗血的。

“共享”經濟下的私慾,“獨享”單車何時休

戴"鎖"卻永不上車鎖的"獨享單車"

基本上99%以上的"獨享單車"都是不上電子鎖的,而且是人為弄壞。這是共享單車變成私家車的第一步。上個軟鎖,只是最後一步。

這群人,一開始就沒算繳費,共享單車企業自然不能把從"獨享單車"上盈利。這是一種一開始就算計好的"霸佔使用還不給錢"的無賴預謀。

“共享”經濟下的私慾,“獨享”單車何時休

戴"鎖"卻永不上車鎖的"獨享單車"

社會反響

對於這種司空見慣的現象,有人嗤之以鼻,有的人認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甚至有的人腦袋一拍,自責道"我怎麼想不到,這個辦法好。"然後依法照搬,製造出更多的"獨享單車"。

但是也有一些所謂義憤填膺的所謂"正義市民",採取略微偏激的做法,用502膠水往軟鎖裡面灌,試圖給"獨享單車"的使用者製造一些麻煩。

但是用另外一個錯誤去糾正另外一個錯誤的做法,顯然無法扭轉當前"獨享單車"大量存在的社會事實。共享單車的出現,大容量的投放,幾乎杜絕了偷車現象。因為數量多到偷不完,也無人回收。這也是“獨享單車”策劃者,能皇而堂之地用一把20多元的鎖就將一臺價值成本200多元的共享單車據為己有。

而共享單車的品牌企業,疲於融資和運營,根本無暇顧忌維護這些"被遺忘"的產品。社會的縱容和企業的忽視,助長了這種歪風邪氣。

好的風氣,應該得到弘揚,壞的風氣,應該受到社會的重視和譴責。只有這樣,我們的生活環境才能朝著健康的、正確的、和諧的方向發展。在現階段,沒有任何部門能夠勸阻和管理的當下,至少我們應該在媒體上傳播和表明譴責的態度和立場。

“共享”經濟下的私慾,“獨享”單車何時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