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917步槍:一代經典名槍淪爲應急?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M1917式步槍被美軍廣泛使用,成為主要裝備之一。當時美國參戰,由於美軍裝備的M1903式步槍數量不足,美國將同樣仿自德國毛瑟式步槍槍機的一種恩菲爾德步槍P-14命名為M1917式步槍用來補充短缺,甚至在前線美國軍隊使用的M1917式比M1903式還多。其實M1917式步槍是英國設計成功的P1914恩菲爾德步槍,在美國生產裝備英國軍隊,隨後茵被美軍發現性能優異後買了生產權進行改造,改造之後的該槍被命名為M1917恩菲爾德步槍。

M1917步槍:一代經典名槍淪為應急?

此槍槍長1.176米,槍管長度0.66米,槍重4.08公斤,有效射程550米左右,其槍機機構和彈膛加以改造後可發射更長的0.30英寸-06斯普林菲爾德槍彈,彈匣可以裝填6發槍彈,可用5發彈夾裝彈,還有1發要單獨壓進去。其採用旋轉後拉槍機式工作原理,拉機柄採用彎曲設計,,操作起來比水平直拉機柄的毛瑟步槍舒服。與毛瑟步槍不同的是採用覘孔式照門,照門安裝在機匣尾部且有護耳,準星可調風偏,另外手動保險位於機匣右側,在扳機護圈上方。

M1917步槍:一代經典名槍淪為應急?

因為戰爭的急切需求,美國M1917恩菲爾德步槍的生產數量相當多。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前,共生產了超過200萬支M1917恩菲爾德步槍,使該槍成為美軍在一戰戰場中使用最多的制式步槍。

在二戰中,美國根據租借法案將152000支該型步槍發往我國,其餘的發往菲律賓和歐洲,但是1942年後由於對其質量不信任,在歐洲的戰鬥很少有該型步槍加入。

M1917步槍:一代經典名槍淪為應急?

在我國解放戰爭中,解放軍曾經大量圍殲國民黨美械部隊,在華北、華東戰場上解放軍繳獲了大量M1917型步槍。在之後的抗美援朝戰爭中,當時第9兵團的很多戰士使用的是M1917型步槍。第一次戰役後入朝的志願軍第9兵團緊急入朝後,在東線長津湖地區與美第10軍發生激烈戰鬥就是用的這槍。

不過M1917恩菲爾德步槍雖在美國軍隊中被廣泛使用,但是美軍士兵對該槍意見很大,不論是在外觀上,還是在性能及使用上。M1917恩菲爾德步槍比M1903斯普林菲爾德步槍稍長,質量重約0.5kg左右,並且外觀設計上並不如後者那樣圓潤,所以一戰後美軍將M1903步槍作為唯一的制式步槍,而M1917都被當作庫存產品封存起來,二戰時才緊急翻修發往各地。戰爭結束後,M1917全部被撤裝,美軍只保留了M1903作為制式步槍,該槍也因廠商得名為斯普林菲爾德步槍,還有一部分保留在美軍中服役!


分享到:


相關文章: